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8篇
  免费   2635篇
  国内免费   11981篇
  33414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736篇
  2022年   1118篇
  2021年   1157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1213篇
  2018年   822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786篇
  2015年   1048篇
  2014年   1564篇
  2013年   1382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893篇
  2010年   1657篇
  2009年   1720篇
  2008年   1879篇
  2007年   1793篇
  2006年   1782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1190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982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603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5年   12篇
  1954年   16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Xiphinema americanum is listed as a quarantine nematode by The European Plant Protection Organisation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transmit quarantine viruses. Detection of this nematode in soil samples, or in mixed nematode samples extracted from soil, is therefo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We recently described the use of magnetic beads (Dynabeads) in combination with probes such as lectins or antibodies for recovery of small endoparasitic nematodes including Meloidogyne spp. and Globodera rostochiensis from mixed nematode samples. Here we show that magnetic capture can be used with much larger nematodes such as X. americanum. We describe lectins and antisera that bind to the surface of this nematode and show that the antisera can be used in the Dynabeads system to recover and enrich X. americanum from mixed nematode samples.  相似文献   
32.
以玉米根微粒体为材料进行的微量放射配体结合(MRLB)实验表明玉米根微粒体膜上存在着ABA结合位点,ABA与ABA结合蛋白(ABA-BP)结合的最适pH为6.5,结合反应对温度(0℃和25℃)不太敏感,ABA与ABA-BP的结合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5min即可达最大结合(Bmax)的50%,30min达到最大结合,1h内基本保持不变。胰蛋白酶处理表明此结合位点为蛋白质,冻融实验则表明此蛋白与ABA的结合不仅要求其自身具有特定构象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膜脂环境,DTT处理实验结果显示ABA-BP中可能存在着二硫键。逆境处理可以提高玉米根微粒体膜对ABA的结合活性,盐胁迫、渗透胁迫、干旱胁迫和热冲激处理分别使结合活性上升34.9%、17.8%、23.1%和13.3%。  相似文献   
33.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of global and local properties of compound visual stimuli was studied with 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ERPs)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global properties, the discrimination of local properties elicited longer RTs, lower accuracies, increased amplitudes of P1, decreased amplitudes of N1, and longer latencies of N2 and P3. The conflict of global and local properties increased the amplitudes of P2, decreased the amplitudes of P3, and prolonged latencies of N2 and P3.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vantage of global processing occurs at an early perceptual stage, and the attentional mechanisms for global and local processing may b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34.
人β-珠蛋白基因主要在成年期的骨髓中表达,在胎儿肝,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则处于关闭状态。凝胶电泳阻抑法分析发现,在人胎儿肝,成年肝及K 562细胞的核蛋白抽提物中存在着不同的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372到-194 bp)相结合的红系组织特异性的调控因子。竟争试验的结果表明,成年肝和K 562细胞中的调控因子与β-珠蛋白基因5'旁侧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两种细胞的调控因子既结合于负调控区(NCR 2)也结合于正调控区,说明两种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的关闭机制可能是相似的。胎儿肝的核蛋白因子只结合于负调控区,推测在胎儿期存在独特的关闭机制。  相似文献   
35.
本文描述采自湖北省恩施和咸宁地区的球蛛科圆腹蛛属一新种-湖北圆腹蛛Dipoena hube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6.
37.
在主动脉与肾动脉缩窄造成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大鼠,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数量增加,其中β_1-AR及其mRNA增加,而β_2-AR及其mRNA不变;左心房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浓度-收缩效应曲线右移;而心肌ISO浓度-cAMP蓄积曲线无显著改变;血淋巴细胞β-AR数量显著减少.结果提示心功能不全时心脏β_1-AR数量增多,但其介导的正性变力效应反而降低,在cAMP生成以后的信号转导过程或心肌收缩成分功能存在障碍,而血淋巴细胞β-AR的改变与心脏β-AR的功能改变平行.  相似文献   
38.
枯草杆菌蛋白酶E的156和165位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定点突变方法,在M222A突变的枯草杆菌蛋白酶E基因上进行E156S和V165I定点突变. 将突变基因插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穿梭质粒pBE-2中,在碱性和中性蛋白酶缺陷型的枯草杆菌DB104中进行表达,得到突变种(M222A,E156S)和(M222A,E156S,V165I)蛋白酶E. 性质测定表明,E156S突变使蛋白酶比活力增加90%,并不影响酶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而V165I突变使蛋白酶比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39.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40.
昆虫神经毒素的研究:各种神经毒剂引起毒素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五类(七种)神经毒性的杀虫药剂,对美洲(虫非)蠊测定了它们能否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DDT、溴氰菊酯及六六六均能引起血淋巴中毒素的产生,而E605、西维因、巴丹及杀虫脒均无此效果。纸层析及薄层层析,用标准样品(酪氨酸、酪胺、苯乙胺、L-亮氨酸及异戊胺)作比较,测定了这一产生的血淋巴中的毒素乃是酪胺,或主要是酪胺。增效试验,证明了杀虫脒与DDT或溴氰菊酯合用时,能增加酪胺的产量。讨论了这一毒素产生的条件,以及这一毒素有可能不是单一成分,而是几种单胺及氨基酸的复合物,但酪胺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