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叶长青  包涵  刘田  杨青 《昆虫学报》2021,64(1):19-29
[目的]探析双叉犀金龟Trypoxylus dichotomus表皮蛋白的序列特征及生化性质.[方法]利用RT-PCR克隆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表皮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对双叉犀金龟表皮蛋白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金属离子鳌合层析的方法对重组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不同生境下龙棕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龙棕种群的保护、恢复和更新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楚雄州大尖山自然保护区内3种不同生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龙棕种群调查,编制龙棕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绘制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做出相应的预测,以深入了解不同生境下龙棕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1)在3种生境中龙棕种群均处于衰退状态,对外界干扰较为灵敏,存活曲线呈现Deevey-Ⅲ型,龙棕个体在幼苗阶段出现大量死亡。(2)3种不同生境下龙棕种群都分布不均,呈聚集分布,说明龙棕种子传播以母株为中心扩散。【结论】从种群密度大小上来看,阔叶林中的龙棕种群密度最大,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最小的是灌丛。结合对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水分条件较好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更有利于龙棕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83.
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三趾跳鼠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趾跳鼠的代谢率存在季节性变化 ,春季的静止代谢率最低 (0 75mlO2 /h .g) ,仅为期望值的 6 4% ,热中性区最窄 (2 9~ 31℃ ) ;夏季的代谢率 (1 17mlO2 /h .g)与期望值一致 ,热中性区最宽 (2 8~ 37℃ ) ;秋季的代谢率 (1 31mlO2 /h .g)高于期望值 10 % ,热中性区向低温偏移 (2 6~ 30℃ )。三趾跳鼠各季节的体温从春季到秋季逐渐降低 ,并且在环境温度为 30℃以下时基本维持恒定 ,高温时动物以耐受一定程度的高体温和分泌唾液防止致死性过热。三趾跳鼠的能量代谢特征不仅与季节性食物和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而且与该鼠种的冬眠特性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4.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肿瘤分型和特征基因选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之用于肿瘤分子分型和选型和选取相应亚型特征基因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采用一个无监督的基因过滤算法以降低用于分型计算的数据的噪声,其次提出了一个概率模型对样本中的分类结构进行建模,最后基于聚类的结果采用相对熵的方法获得对分类贡献大的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应用该策略对两个公开发表的数据集进行了再挖掘,结果表明不但获得了其他方法可以得到的信息,而且还提供了更精细、更具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5.
人神经营养因子4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神经营养因子4(NT4)编码基因.将所得基因片段重组于噬菌体载体M13mp18RF,筛选得到含人NT4基因的克隆.采用Sanger单链末端终止法测出其全部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与国外文献所报道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6.
TachykininfamilyisagroupofneuropeptideswithsimilarCterminalsequencesandrelatedbioactivities.ThemajortachykininsinmammalianaresubstanceP(SP),neurokininA(NKA)andneurokininB(NKB).Correspondingtothesepeptides,threedistincttachykininreceptorswerediscoveredandn…  相似文献   
87.
利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表达人源类溶菌酶蛋白6(human lysozyme-like protein6,h Lyzl6),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并人工合成h Lyzl6基因,将其连接至含有乙醇氧化酶启动子(AOX1)的p PIC9K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PIC9K-hlyzl6;重组表达载体经线性化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菌株后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经甲醇诱导72 h后发酵液上清中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发酵液上清经SDSPAGE检测在14.8 k Da处有重组h Lyzl6蛋白条带,分子量符合预期,通过甲壳素亲和层析可对其进行纯化;采用比浊法测定h Lyzl6酶学活性,结果表明h Lyzl6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 H为5.5,其酶活力为54 700U/mg,Cu2+对其活性有明显抑制,EC50为30.2799 mg/L。采用基因工程方法首次在毕赤酵母GS115成功表达了重组h Lyzl6,证实其在体外具有杀菌活性,初步揭示h Lyzl6在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免疫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 Lyzl6的功能和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在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2a(peg-2a)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加用胸腺五肽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HBe Ag仍为阳性,且HLA-A2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分为两组。一组原方案延长联合治疗作为对照,另一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再加用胸腺五肽治疗(10 mg/次,2次/周,共24周)治疗,所有病人均治疗至96周。并做体外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HBV specific CTL)培养增殖,通过Elispot技术分析其分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介素-10)的功能。结果:HBe Ag转阴率,治疗96周时联合胸腺五肽组为44.4%(4/9),原方案对照组为22.2%(2/9)。HBs Ag滴度,48周时,HBs Ag为4571±3772 IU/m:;96周时,联合胸腺五肽组为1962±2869 IU/m L,转阴1人,原方案对照组为3490±3124 IU/m L,P=0.093。HBV特异性CTL培养增殖,96周时联合胸腺五肽组高于原方案对照组,且联合胸腺五肽组TNF-的分泌也高于原方案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显著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特异性CTL效应。  相似文献   
89.
微血管密度异常、血管生长因子(VEGF、PDGF等)及其受体表达异常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血管异常生长的结果。众多因子均和血管形成有关,在妊娠过程中对胎盘的血管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导致滋养细胞的表型转换障碍、血管结构发育不良、血管生成受阻、血管数目减少,引起胎盘血管重铸障碍,胎儿胎盘单位灌注不足发生流产。研究表明许多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胎盘组织中血管增生平衡和胎儿血液供应不足有密切关系,从而认为血管生长异常是导致流产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进展血管的异常生长与流产的关系是有确定关系的,对于血管生长异常所致的流产,抑制血管各种血管因子的形成、阻止其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的异常生长最终达到克服流产的发展,无异于把幸福带给更多的家庭,不仅是妇产科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人类医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90.
2007年8月17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首次发现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随后又分别于2008年8月、2009年10月4次在保护区内发现该蛇种,2次为成年个体,1次为幼体,经核查鉴定该蛇为内蒙古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