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pTLC、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柱色谱手段,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 SCS-GAF 0023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为n-butyl isobutyl terephthalate(1),dibutyl terephthalate(2),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3),1,6,7-trihydroxy-3-methoxy-anthraquinone(4),isorhodoptilometrin(5),citreorosein(6),emodin(7),methyl-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8),pinselin(9),secalonic acid D(10),quinolactacin C1(11),quinolactacin C2(12),quinolactacin A1(13),quinolactacin A2(14),quinolactacin B1(15),3-methyl-1H-indole-2-carboxyl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和7表现出强的抗草苔虫幼虫附着活性,EC50值分别为3.8和6.0μg/mL;化合物10和15分别对PTPIB和cathepsin B显示中等的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24.0和16.0μM。  相似文献   
52.
采用CPE和MTT方法对分离自红树林土壤样品的211株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筛选,获得28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HA10211发酵液稀释20倍时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92.2%。菌株HA102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06182M-1T具有最高同源性(99.3%),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个分支,二者DNA-DNA杂交率为83.2%。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DNA-DNA杂交结果,鉴定菌株HA10211为嘉义白蚁菌(Isoptericola chiayiensis)。  相似文献   
53.
根据产自缅甸北部白垩纪中期克钦琥珀中的一块小型花蚤化石标本,建立1新种——小多刺花蚤(Multispinus parvus sp. nov.),归于花蚤科(Mordellidae)。同时,对缅甸琥珀中已发现的花蚤和泛花蚤进行了重新观察和研究,重点分析了其形态学特征并认真考虑了相关分类学依据,将短尾花蚤科(Apotomouridae)修订为花蚤科之下的短尾花蚤亚科(Mordellidae:Apotomourinae)。短尾花蚤中普遍存在的臀锥完全不发育,不可作为区分于花蚤科的衍征。白垩纪中期琥珀中发现的花蚤化石类群体型均小,这也许与白垩纪中期生态环境和栖息地被子植物花朵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54.
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大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来源,采用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分析方法对155个主栽大麦品种的遗传系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其中79个供试大麦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接种2个强毒性菌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55个品种聚为6个类群,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占全部品种14.77%。在品种间组成的11935个组合中,1763个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其COP值变化范围在0~0.7500之间,亲缘系数总和为157.5867,平均值为0.0132。根据系谱分析发现了不同育种单位所育品种的核心亲本,并追溯其主要的祖先亲本。此外,通过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发现大多数供试的大麦品种感叶斑病,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垦啤麦系列品种和蒙啤麦3号,部分华大麦和驻大麦系列的品种在苗期或成株期中抗叶斑病。系谱分析及抗性鉴定结果揭示了我国大麦叶斑病抗性基因存在不同来源,分析结果有利于提高抗叶斑病基因筛选效率和缩小筛选范围,也将促进抗叶斑病新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在保护区内放置30台红外相机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5目14科27种,兽类4目8科10种,其中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红角鸮(Otus sunia)、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物种数月变化剧烈。相对丰富度最高的6种动物为狍(Capreolus pygargus)(60.19)、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34.14)、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27.78)、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23.34)、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23.34)、中华斑羚(21.99)。对狍、岩松鼠、中华斑羚进行日活动节律分析,狍属晨昏活动型;中华斑羚有两个活动高峰;岩松鼠的日活动高峰集中在晨间,为单峰型。本研究提供了北京雾灵山部分鸟兽资源的最新动态现状及活动节律信息,同时表明红外相机在拍摄地栖性鸟类、大中型兽类、夜行性动物方面具有优势,而对于非地栖鸟类和小型兽类,红外相机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为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森林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6.
细菌在一些不良压力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其仍具有活力但不能采用常规的平板培养基进行培养,VBNC态细菌一旦培养条件适宜仍能继续生长繁殖,有些致病菌依旧具有毒力。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需要采取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文章概述了几种检测VBNC态细菌的方法,如活菌直接计数法、核酸染料检测法、呼吸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免疫学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等,并对检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7.
利用27对SSR分子标记对新疆4个野杏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评价新疆野杏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分化程度,为新疆野杏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2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1个等位基因(Na),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5.96和0.84;物种水平上Shannons信息指数(I)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21和0.78。(2)群体水平上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Ne)、Shannons信息指数(I)、期望杂合度(He)和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10.98、5.85、1.92、0.79和0.55;其中新源县野杏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巩留县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3)基于F统计量分析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基因流(Nm)为5.26;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新疆野杏群体大部分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95.4%),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4.6%。(4)新疆野杏群体遗传距离为0.06~0.49,平均为0.24;遗传相似度为0.61~0.94,平均为0.80;遗传相似度的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的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均将供试4个群体划分为两组;Mantel检测显示,新疆野杏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r=0.332,P=0.16)。研究表明,新疆野杏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这与新疆野杏群体的大小和悠久的演化历史以及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相关。  相似文献   
58.
机器学习使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及充分利用数据中蕴含的知识与价值成为可能。探索基于机器学习在风景园林领域智能化分析应用的途径,开展3个实验。其中2个与数据分析研究相关,提出基于调研图像色彩聚类分析的城市色彩印象和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估与网络应用平台部署实验。最后1个实验与数字化设计创作相关,提出用于设计方案遴选的地形生成方法,包括2个子项目:应用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地形生成和建立遮罩、预测未知区域的高程。3个实验应用到机器学习中分类、聚类和回归3个主要方向中的算法以及深度学习的生成对抗网络,对传统的研究问题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应用机器学习风景园林领域,可以有效地从多源数据中学习相互增强的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加味二妙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3%,明显高于对照组(74.67%,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67%,P0.05)。结论: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相比,加味二妙颗粒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