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92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Six plant crude extracts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ir aca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adults. The crude extract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Arachis hypogaea L. presen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in leaf‐dip bioassays, with an LC50 value of 3,545.98 mg/L. Further extraction using four different solvents (petroleum ether, ethyl acetate, n‐butyl alcohol and distilled wat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s mainly existed in the petroleum ether phase. Then, the active compound, palmitic ac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petroleum ether phase via two‐step column chromatography using columns filled with silica gel and C‐18 and identified via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es. The LC50 value of active palmitic acid against T. cinnabarinus was 534.58 mg/L.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A. hypogaea is a potential novel botanical acaricide for controlling T. cinnabarinus.  相似文献   
952.
黄土高原4种典型植被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闫丽娟  李广  吴江琪  马维伟  王海燕 《生态学报》2019,39(15):5546-5554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种典型植被(荒草地、文冠果林地、柠条灌丛、沙棘林地)进行了活性有机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EOC,Easily Oxidated Carbon;POC,Particle Organic Carbon)及有机碳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被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碳为文冠果林地荒草地沙棘林地柠条灌丛,且差异显著(P0.05)。荒草地0—40 cm范围内土壤MBC含量分别比文冠果林地、柠条灌丛、沙棘林地显著降低了8.61%、23.84%、41.42%(P0.05);荒草地土壤POC含量分别比文冠果林地、沙棘林地降低了14.47%、16.67%,比柠条灌丛POC高出了25.00%;但荒草地土壤EOC含量、碳库活度及碳库管理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植被类型(P0.05)。4中植被类型中沙棘林地土壤微生物熵(SME,Soil Microbial Entropy)最大,而柠条灌丛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小。土壤SOC与土壤EOC、有机碳储量(SOCS,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显著相关(P0.05),而土壤SOC与POC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EOC与土壤POC显著相关(P0.05),但土壤MBC与SOC、POC、EOC、SOCS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相关性。因此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客观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是描述土壤质量和评价土壤管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53.
拉萨河流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空间分异格局是异质生境条件下物种性状、种间相互作用等生态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群落形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拉萨河流域自然植被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结构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 TWINSPAN数量分类将拉萨河流域草地系统划分成12个群系类型,即圆叶合头菊+唐古拉翠雀花群系;紫花针茅群系;青藏臺草群系;雪层杜鹃+鲜卑花-西藏嵩草群系;高山嵩草群系;小叶金露梅群系;硬叶柳+杯腺柳群系;水栒子+拱枝绣线菊-高山嵩草群系;绢毛蔷薇-冷蒿+白草群系;大果圆柏-垂穗披碱草群系;铺地柏-藏橐吾+高原荨麻群系;醉鱼草+砂生槐群系。12种群系类型包含了较多的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草甸、高寒灌丛草原、稀树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等。(2) CCA排序表明:影响拉萨河流域植物群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均温度、海拔和经度和纬度,其次是年均降雨量。(3) TWINSPAN分类与CCA排序结合反映了群系分布格局变异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为拉萨河流域草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的植被群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正>理毛行为(Grooming behavior)的定义是动物个体对自身或其同类个体体表(皮肤、毛发或羽毛等)进行的多种形式护理,包括对体表进行有规律的梳理,以及用舌头或嘴唇舔皮肤和毛发等(Veà et al., 1999)。在灵长类动物中,理毛行为大多表现为个体接触和探查自身或另一个体体表被毛,将毛发分开后从中拣出盐粒或皮肤寄生物放入口中咀嚼或直接用嘴咬食被毛下的盐粒或皮肤寄生物(李银华和李保国, 2002)。依据理毛接收对象的不同,可将  相似文献   
955.
云南拥有独特的食花文化,蕴藏着丰富的食花资源与传统知识。棠梨花是云南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食用花资源之一,是民间对可食用蔷薇科梨属(Pyrus)植物花的统称,其具体涉及的物种以及民间利用知识与现状尚待研究阐明。该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初步选择云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区和墨江县,在棠梨花采集旺季,开展了民族植物学调查,包括标本采集与鉴定、集市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结果表明:(1)该地区食用棠梨花来自三种野生梨属植物,即川梨(P. pashia)、杜梨(P. betulifolia)和无毛川梨(P. pashia var. kumaoni),其中川梨利用频率最高。(2)棠梨花在集市上早春野生蔬菜中比重高,在当地和外地同时显示了很大的市场潜力。(3)当地民族在棠梨花的采后处理与加工方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食用理由主要包括清热、应季和无污染。该研究阐明了可食用棠梨花的物种、相关传统知识与利用现状,为棠梨花的资源价值与影响力评估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探讨食花的文化因素与生理学意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6.
干热河谷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梅  刘泉  闫帮国  赵广  刘刚才 《生态学报》2019,39(22):8615-8629
氮磷养分是限制干热河谷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不同土壤上植物受到的养分限制类型不同。光合作用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土壤上氮磷养分添加对干热河谷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还没有报道。因此,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在元谋县不同海拔处采集土壤,设置加氮(+N)、加磷(+P)、氮磷同时添加(+NP)和不添加(CK)四个处理,研究车桑子光合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光合响应特征与车桑子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土壤上,车桑子光合生理特性对氮磷添加具有不同的响应。在低海拔燥红土上,氮添加处理(+N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PSII活性;中海拔紫色土上,+NP促进了车桑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高海拔黄棕壤上,+N处理降低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和PSII活性,而磷添加处理(+P和+NP)提高了车桑子净光合速率。2)车桑子光合特性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取决于土壤的养分限制类型,限制性养分添加可以提高车桑子的净光合速率。3)燥红土上+P以及黄棕壤上+N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更大程度上归于可变荧光Fv的减少而不是最小荧光F0的增加,可减少养分限制对光系统II造成的伤害。4)三种土壤类型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和组成差异极显著,相比于燥红土和紫色土,黄棕壤上车桑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更高,而叶绿素a/b显著更低。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车桑子光合能力受到氮和磷的共同调节,不同土壤上光合生理特性的响应可增强植物对限制性养分的适应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57.
铊(Tl)对敏感细菌的毒性主要由细胞内积累造成,这个过程与钾离子浓度有关。而铊耐性较强的林杆菌(Alsobacter metallidurans)SK200a-9的细胞内铊的积累与钾离子关系尚不清楚。主要分析SK200a-9细胞内Tl~+积累与K~+浓度的关系。以SK200a-9为供试菌、Bacillussp.HK1为对照菌测定添加不同浓度Tl~+、 K~+对细胞内Tl~+积累量的影响,添加1 mmol/L K~+时静止细胞内Tl~+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在Tl~+浓度1 mmol/L时具有较好的生长,细胞内积累量分别达到最大值255.5和41 ng/mg DW。K~+浓度恒定时随着Tl~+浓度的增加,SK200a-9细胞内Tl~+浓度增加的同时K~+浓度减少。当Tl~+:K~+为1:5时SK200a-9菌体内Tl~+积累量最高,为419 ng/mg DW。在静止细胞实验中,K~+的加入使SK200a-9细胞内积累的Tl~+降低至40%,同时细胞内K~+浓度直线上升至120 ng/mg DW;而菌株HK1的变化不大。这些结果提示了Tl~+使用K~+转运系统进入到细胞内的可能性。SK200a-9细胞内Tl~+积累远大于HK1,其耐性机理可能是细胞内积累的Tl~+通过K~+作用排出细胞外。  相似文献   
958.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同源性,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blaOXA基因携带与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探讨CRAB在医院暴发的影响因素。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非重复CRAB共35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II及体外敏感实验筛选CRAB,多序列位点分型(MLST)、肠道细菌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33株CRAB为ST 2型,1株ST 671型,1株ST 1199型为新发现的MLST分型。ERIC可分为A、B、C、D四型,A型9株,B型24株,C型1株,D型1株。CRAB及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0±0.258、0.534±0.402,P0.05);blaOXA-23、blaOXA-51、blaOXA-24基因携带与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无明确相关性(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获得呈现负相关。ERIC-PCR分辨率较强,且与MLST具有一定相关性。ST2型为主要流行菌株,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可能与CRAB的暴发有关。  相似文献   
959.
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1%联苯苄唑霜对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外用2%利拉萘酯乳膏和1%联苯苄唑霜,1次/d,疗程足癣4周,体股癣2周。结果足癣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体股癣试验组70例,对照组69例进行评价。足癣患者在4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2%,对照组92.9%,在6周时分别为100%和98.6%;在4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3.0%,对照组94.3%,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在4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0.1%,对照组88.6%;在6周时分别为94.4%和92.9%。体、股癣患者在2周时临床有效率试验组97.1%,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4.2%;在2周时真菌学清除率试验组94.3%,对照组95.7%;在4周时分别为97.1%和97.1%;在2周时总有效率试验组92.9%,对照组91.3%,在4周时分别为95.7%和94.2%。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1.4%,表现为局部刺激。结果显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1%联苯苄唑霜相似(P〉0.05)。结论2%利拉萘酯乳膏治疗足癣和体、股癣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6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稀土离子Nd^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结构的影响作用。采用透射电镜、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红外光普法等检测手段,提出了Nd^3+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低于抑菌浓度的NdCl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古成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指杀菌浓度和抑菌浓度)Nd^3+可断裂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大部分肽键和氢键,致使细胞壁中肽聚糖的交联网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