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2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9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932.
微生物发酵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为了提高目标产物的转化率,需要对微生物发酵动态特性进行实时分析,以便实时优化发酵过程。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量化测试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在线过程分析技术,可以在避免微生物污染的条件下,实现精准监测,进而用于优化控制微生物发酵过程。【目的】以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为例,建立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木糖、乙醇和乳酸浓度拉曼光谱预测模型,并进行准确性验证。【方法】采用浸入式在线拉曼探头,收集运动发酵单胞菌发酵过程中多个组分的拉曼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光谱信号进行预处理和多元数据分析,结合离线色谱分析数据,对拉曼光谱进行建模分析和浓度预测。【结果】针对运动发酵单胞菌,首先实现拉曼分析仪对单一产品乙醇发酵过程的精准检测,其次基于多元变量分析,建立葡萄糖、乙醇和乳酸浓度变化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发酵过程中各成分浓度变化的准确有效分析。【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价资源微生物尤其是工业菌株发酵液多种组分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为运动发酵单胞菌等工业菌株利用多组分底物工业化生产不同产物的实时检测,以及其他微生物尤其工业菌株的选育和过程优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3.
氮水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降水变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对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草地生产力、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然而,氮水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布设氮水添加试验,设置4种不同处理:对照、 加氮、加水和同时添加氮水,对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进行了连续4年的原位观测。研究结果发现,氮添加可以增加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盖度和群落加权平均高度(CWMh),而水分添加没有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对氮水添加的响应在干湿年存在显著差异。水分添加仅在干旱年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具有显著影响,原因是GEP的增加量大于生态系统呼吸(ER)。相反,氮添加仅在湿润年显著提高了生态系统碳交换,其中GEP的增加归因于NEE的增加量大于ER。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氮添加主要通过增加优势种的盖度从而提高NEE。本研究强调了降水和优势物种在调节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4.
宋晓盼  包喜悦  刘玉洋  胡小平 《菌物学报》2022,41(10):1672-1679
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34号生理小种(CYR34)是目前我国毒性谱最宽、毒性最强的生理小种,对小麦生产和抗病品种选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APD-SCAR分子标记技术,从3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到CYR34的特异引物,通过特异性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GenBank登录号为OL907303),依据序列设计出了S2008F34/S2008R34特异性引物,能够从CYR34及接种CYR34的小麦发病叶片总DNA中都扩增出417 bp的目标片段。采用该特异性引物检测2021年陕西渭南、咸阳和宝鸡地区小麦条锈菌CYR34的流行频率分别为8.6%、6.0%和10.8%。该项研究为小麦条锈菌CYR3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5.
传统的真菌遗传改造方法需要抗性标记,但目前可使用的抗性标记基因非常有限,导致蛹虫草遗传改造面临着抗性基因数量不足的问题,且尚未能实现多个目的基因的连续敲入或敲除,因此在蛹虫草中建立高效的无抗性标记转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蛹虫草的Cmura5基因进行编辑,通过内源5S-1、5S-2和U6启动子对gRNA进行转录,结果表明使用U6启动子对Cmura5基因的编辑效率达到了100%。在尿嘧啶缺陷型菌株Cmura5-中,回补野生型Cmura5基因可实现正向选择,即野生型菌株可以在基础培养基上生长。利用设计的同源臂对Cmura5基因进行回收,可以实现反向选择,即野生型在含有5-氟乳清酸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以尿嘧啶缺陷型Cmura5-为出发菌株,利用无抗性标记转化技术,导入一个重组质粒效率为75%;连续导入2个重组质粒效率为80%;连续导入3个重组质粒效率为100%;连续导入4个重组质粒效率为50%,平均转化效率为75.7%,每一轮的标记回收率均在100%,实现了4个外源基因在蛹虫草中同时表达。  相似文献   
936.
937.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但其提取物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对饲养的雌雄美洲大蠊成虫进行microRNA测序,分别在雄性和雌性中得到12 155 616条和9 847 263条序列。序列长度主要为18~23 nt,且在22 nt和29 nt处有2个峰值。将所得序列与数据库(NCBI、Rfam)进行比对注释,最终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57种已知的microRNA和152种潜在的新microRNA,在雌性成虫中鉴定到53种已知的microRNA和94种潜在的新microRNA。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只有一种microRNA:miR-750在雌雄之间差异表达,其在雌虫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虫。本研究首次在基因组水平研究了美洲大蠊microRNA的组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测,为其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8.
为探索半干旱雨养区小麦高产高效的覆盖种植技术新途径,于2013—2015年连续进行定位试验,设秸秆带状覆盖3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30 cm,播种3行,SM1)、秸秆带状覆盖4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40 cm,播种4行,SM2)、秸秆带状覆盖5行(覆盖带和种植带各50 cm,播种5行,SM3)、全膜覆土穴播(PMF)、不覆盖露地(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雨养区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盖能显著改善作物土壤墒情,秸秆带状覆盖处理的土壤墒情好于地膜覆盖处理,且SM1>SM2>SM3,0~2 m土壤贮水量在小麦开花期分别平均比CK高15.4%~20.8%、11.2%~14.7%和10.1%~14.5%;秸秆带状覆盖显著提高了生育期耗水量,降低了播种至开花阶段耗水量,增加了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覆盖会提高小麦对120 cm以下深层贮水的调用比例.与CK相比,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1.9%~19.5%和26.9%~27.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9.8%~13.9%和18.4%~22.0%.因此,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模式有利于降低冬小麦前期耗水比例,改善土壤墒情,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的绿色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939.
Six plant crude extracts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ir aca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adults. The crude extract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Arachis hypogaea L. presented the highest activity in leaf‐dip bioassays, with an LC50 value of 3,545.98 mg/L. Further extraction using four different solvents (petroleum ether, ethyl acetate, n‐butyl alcohol and distilled wat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e components mainly existed in the petroleum ether phase. Then, the active compound, palmitic ac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petroleum ether phase via two‐step column chromatography using columns filled with silica gel and C‐18 and identified via mass spectrometry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es. The LC50 value of active palmitic acid against T. cinnabarinus was 534.58 mg/L.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activ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A. hypogaea is a potential novel botanical acaricide for controlling T. cinnabarinus.  相似文献   
940.
<正>理毛行为(Grooming behavior)的定义是动物个体对自身或其同类个体体表(皮肤、毛发或羽毛等)进行的多种形式护理,包括对体表进行有规律的梳理,以及用舌头或嘴唇舔皮肤和毛发等(Veà et al., 1999)。在灵长类动物中,理毛行为大多表现为个体接触和探查自身或另一个体体表被毛,将毛发分开后从中拣出盐粒或皮肤寄生物放入口中咀嚼或直接用嘴咬食被毛下的盐粒或皮肤寄生物(李银华和李保国, 2002)。依据理毛接收对象的不同,可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