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314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在脑卒中患者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100例.观察组予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致死率、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降低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2.
口蹄疫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口蹄疫病毒(FMDV)病原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应用, 使得人们能够在基因组整体水平上研究病毒基因的功能。得益于反向遗传学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人们对FMDV分子病原学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结合实验室在FMDV反向遗传学方向上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研究FMDV分子致病机制、病毒毒力与变异的关系、病毒复制的影响因素、新型FMD基因疫苗的研制等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展望FMDV反向遗传学研究新动向。  相似文献   
23.
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0.7Kb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及pcDNA3.1-S0.7G2;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两种质粒免疫小鼠可同时诱导产生抗滩滩病核蛋白(NP)及糖蛋白(GP)特异性的抗体,且前者刺激产生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后者。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pcDNA3.1-G2S0.7组免疫小鼠脾细胞时NP及GP的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组,而pcDNA3.1-S0.7G2组未检测到其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增殖。这说明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及S基因0.7Kb片段的嵌合基因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不同拼接方式对嵌合基因免疫效果有很大影响,嵌合基因G2S0.7这种拼接方式明显优于S0.7G2。  相似文献   
24.
翠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翠竹[Sasapygmaea(Miq.)E.G.Camus]。 2材料类别 茎段。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启动培养基:(1)MS+6-BA1.0mg·L-1(单位下同);增殖培养基:(2)MS+6-BA6.0+NAA0.01;  相似文献   
25.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性治疗提供新来源,是病变组织器官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但目前关于h AMSCs对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从羊膜组织中分离、纯化了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表面标记波形丝蛋白(vimentin)和阶段特异表达抗原4(SSEA-4)均呈阳性.h AMSCs表达CD29、CD49d、CD73表面抗原,但不表达骨髓间充质表面抗原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揭示,h AMSCs移植后可提高受损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周期性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的表达.因为上述蛋白质分子涉及肝细胞增殖、再生、凋亡调节,抑或肝纤维化过程,因此h AMSCs移植后所引起的上述分子表达变化可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抑制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细胞有丝分裂,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调控肝再生、损伤修复信号通路(机制)及预防肝纤维化提供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26.
苔藓植物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耐旱藓类快速脱水并存活的能力可由快速建立起来的对环境变化的耐受机制来反映,保护细胞完整性的组成型机制与修复细胞损伤的诱导机制协同作用使苔藓植物渡过干旱胁迫.再水化时光合系统原初恢复非常迅速;ABA处理可显著改变PSⅡ的生理特征;基因表达的变化主要由翻译调控引起;脱水组织中贮存mRNPs既保护了mRNAs,又加快了再水化修复速度.山墙藓(Tortula ruralis)是耐旱研究较多的一个种,已建立了表达序列文库(EST),将会成为耐旱研究的重要模式植物.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对须糖多孢菌生长以及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通过寻找优势碳源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促进须糖多孢菌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试验共设11个处理,1个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不同处理组菌体OD600值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筛选获得最优碳源及其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除可溶性淀粉和木糖外,须糖多孢菌在9种碳源中都能进行生长,对不同构型碳源显示较好的利用率。在以半乳糖、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作为碳源时具有较好的生长速率,而以甘露糖为碳源时能显著促进丁烯基多杀菌素的合成。选择甘露糖最佳添加浓度为5 g/L,须糖多孢菌最高菌体浓度和丁烯基多杀菌素产量分别是初始配方条件的1. 32倍和1. 78倍,显著提高了丁烯基多杀菌素的产量。上述结果为培养基碳源对丁烯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影响机制的研究及丁烯基多杀菌素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8.
灰葡萄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编码基因bmp1和bmp3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植物病原真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参与病菌有性生殖、细胞壁完整、菌丝侵染、致病力、胁迫响应等过程,灰葡萄孢MAPK信号途径参与病菌生长发育、致病力以及胁迫响应,但MAPK信号途径基因在灰葡萄孢中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该信号途径对灰葡萄孢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灰葡萄孢MAPK编码基因bmp1、bmp3在病菌生长发育、致病力以及氧化胁迫响应过程的功能,为进一步阐明MAPK信号途径调控灰葡萄孢生长发育和致病力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NAi技术构建灰葡萄孢MAPK编码基因bmp1和bmp3的RNAi突变体,并以野生型BC22菌株为对照,对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表型、致病力以及对氧化胁迫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灰葡萄孢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其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均与野生型BC22菌株没有明显差别;bmp1基因的RNAi突变体生长速率明显减慢,分生孢子产量明显降低;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BC22菌株没有明显差别,不能产生分生孢子。bmp1和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番茄果实的表面均不能产生明显的致病症状,而且不能穿透玻璃纸。bmp1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含有H_2O_2的培养基上受抑制的程度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在含甲萘醌的培养基上受抑制的程度显著高于野生型;bmp3基因的RNAi突变体在含有H_2O_2和甲萘醌的培养基受抑制的程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结论】灰葡萄孢bmp1基因正调控病菌生长、分生孢子形成、致病力和穿透能力,参与调控病菌对氧化胁迫的响应;灰葡萄孢bmp3基因正调控病菌分生孢子形成、致病力、穿透能力以及对氧化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29.
家蚕蛹营养成分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敦  白耀宇  张传溪 《昆虫知识》2004,41(5):418-421
总结了家蚕BombyxmoriL .蛹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几丁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特点。系统介绍了家蚕蛹蛋白、脂肪酸和几丁质等成分的提取技术和相关生产工艺。概述了家蚕蛹作为保健食品与饲料原料开发状况和食用安全性。并对家蚕蛹营养成分利用与产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8个灌木样方的重要值矩阵和2×2列联表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的20个优势种、190个种对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方差比率法结果表明,20个优势种总体间关联为显著正相关,云丘山地区的灌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个关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根据这20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生态种组。以上结果揭示了该地区主要优势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