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152篇
  30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任飞虹  白骅  邱兆文  田顺 《生态学报》2022,42(13):5177-5186
减少道路环境的颗粒物污染对通勤者的健康至关重要。道路绿地在交通排放和邻近区域之间形成屏障,但这种植被屏障是否可以有效消减局部颗粒物污染仍然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阐述了植被对颗粒物污染的影响途径;分析了街道峡谷和开放道路两种典型城市道路环境中,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设计的关键特征对颗粒物分布和扩散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消减颗粒物浓度的植被单株性状和叶片微形态;探讨了影响颗粒物浓度的其他因子的耦合作用;针对不同道路环境提出了有效的植被屏障设计建议,并指出了植被群落设计和叶片微形态方面的研究趋势,以期优化道路植被规划,改善路域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甜瓜幼苗叶片光合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甜瓜光响应变化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光响应曲线适宜测定的时段,以甜瓜幼苗为试材,将1 d分为3个时段:10:00-12:00、12:00-15:00和15:00-17:00,每个叶位叶片测定1 d,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研究不同时段下甜瓜叶片光响应曲线、光响应参数的变化趋势和不同叶位叶片光响应参数特性。结果表明:当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叶面温度(Tl)升高,空气相对湿度(RH)降低;当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减弱,Tl降低,RH升高。10:00-12:00光响应曲线和12:00-15:00的第1-4叶光响应曲线呈双曲线,在强光下趋向饱和状况,12:00-15:00的第5叶光合速率和15:00-17:00光合速率在强光下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1 d的不同时段均表现为10:00-12:00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最高,12:00-17:00降低;12:00-15:00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较高,其它两个时段较低,10:00-17:00光补偿点量子效率(φc)、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总体呈降低趋势,气孔限制值(Ls)升高。10:00-15:00相同时段测得的不同叶位叶片光响应参数,以第4-5叶光合性能较好,15:00-17:00以第3叶Pmax最高,第5叶次之;10:00-17:00 GsCi以第5叶较低,第1叶较高,Ls以第5叶较高,第1叶较低。RH为影响Pmax的主要决策因子,测定时段、叶面饱和蒸汽压亏缺(Vpdl)和Tl为主要限制因子。10:00-12:00适宜进行光响应曲线测定,气孔限制为不同时段光合作用不同的主要因素,非气孔限制为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白晓兰  魏加华  解宏伟 《生态学报》2017,37(24):8397-8410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过去的几十年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三江源区气象、水文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干湿状况反映了区域水分和气候特征,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干湿变化特征,对揭示区域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水文-生态演变问题有重要价值。利用近58 a的水文气象数据,采用霍尔德里奇(Holdridge)潜在蒸散率(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Rate,PER)代表干燥度,用累计距平、Pettitt突变点检测及逆距离加权法研究基于PER的三江源区干湿变化特征和分布,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气象要素变化对干湿变化带来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三江源区整体PER值表现出上升趋势(P0.05),且在1997年发生突变(P0.1),干旱化有增加趋势;(2)空间分布上,PER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变化格局,大部分站点的PER增加趋势显著;(3)通过相关性分析,PER与降水及相对湿度呈显著地负相关,与气温和日照显著正相关;气温是三江源暖干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灯盏乙素发酵生产过程中,黄酮6位羟基化酶催化效率不足,导致产生至少约18%的副产物。本研究以2种黄酮6位羟基化酶CYP82D4与CYP706X为研究目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量子化学计算,对两种黄酮6位羟基化酶的催化机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CYP82D4与CYP706X在反应决速步的能垒几乎相同,应当具有相似的反应速率,而CYP82D4相对较小的底物结合能可能有利于产物释放,是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直接原因。最后,基于对底物进出过程的研究,CYP82D4的L540A突变将催化效率提高了1.37倍,证明了理论计算指导黄酮6位羟基化酶改造优化的可行性。本研究揭示了黄酮6位羟化酶的催化机制,为对其进行改造优化以提高灯盏乙素的发酵生产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该研究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克隆得到菘蓝EMF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IiEMF。(1)序列分析表明,IiEM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896 bp,编码631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菘蓝IiEMF蛋白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EMF蛋白亲缘关系最为接近。(2)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IiEMF在菘蓝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叶中表达量最高,果实中表达量最低;IiEMF基因在菘蓝抽薹开花过程中叶内的表达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于初花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后逐渐降低回落;在花/果期IiEMF基因表达量较花蕾中明显降低。(3)成功构建了超表达载体pCAMBIA1300-EMF,经农杆菌介导侵染拟南芥,PCR鉴定表明,有7株为超表达转IiEMF基因植株。(4)表型观察发现,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2个转IiEMF基因拟南芥株系的开花时间都明显较早(提前6~10 d),且转IiEMF基因株系的莲座叶数比野生型多10片以上,叶片也比野生型大而肥厚。(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拟南芥营养生长过程中,过表达IiEMF显著抑制了拟南芥AtAP1、AtCO和AtLFY的表达,而促进了AtFLC的表达;当拟南芥开花时,转基因株系中的AtAP1和AtFLC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AtCO和AtLFY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研究表明,过量表达IiEMF基因能够促使拟南芥提前开花,且IiEMF可能是通过影响多种开花途径来共同调节促进拟南芥的早花。  相似文献   
996.
模拟降雨条件下含砾石红壤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产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工程堆积体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复杂的物质组成,坡面侵蚀特征明显有别于一般农地.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降雨强度对红壤区不同砾石含量(0%、10%、20%、30%)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坡面产流开始时间随降雨强度和砾石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减幅分别为48.5%~77.9%和4.2%~34.2%,且与降雨强度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坡面径流流速和径流率均随产流历时呈先上升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降雨强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砾石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砾石对径流量的影响存在一个10%左右的阈值,1.0 mm·min-1雨强、10%砾石含量时坡面产流量最小;雨强>1.0 mm·min-1时,10%砾石含量坡面产流量最大.随雨强增大径流量增加10%~60%.坡面含沙量在产流前6 min急剧下降后趋于稳定,随砾石含量增大,降雨强度对含沙量的影响减小.雨强>1.0 mm·min-1时,砾石具有显著的减沙效应,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和砾石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5个民族12对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报道了内蒙古地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族和汉族12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并进行民族间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内眦褶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大,叠舌性状次之,利手和鼻梁侧面观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小。 Abstract:The gene frequency of 12 characters was reported in Ewenki,Oroqen,Daur,Mongol and Han nationalities in Inner Mongolia,and compared among these nationalitie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Mongoloid fold among nationalities was significant,followed by the Folding tongue,while the difference of Handedness and Nasal profile was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突变体rLj-112蛋白的抗肿瘤活性,人工合成七鳃鳗野生型rLj-RGD3蛋白和突变型rLj-112蛋白,通过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抗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活性,确定突变体rLj-112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及地位。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Lj-112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Lj-112蛋白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且IC50为4.3 μmol/L。使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对bFGF诱导的HeLa细胞迁移实验表明,rLj-112蛋白能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rLj-112蛋白作用后,HeLa细胞经Hoechst33258和AnnexinV-FIT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均凋亡。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证明,rLj-112蛋白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见,与野生型rLj-RGD3蛋白比较,突变型rLj-112蛋白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抗肿瘤的功能,有望应用于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采用qRT-PCR方法对2种(有壳和裸仁)美洲南瓜的胚珠、授粉后10~60d的种皮以及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CCR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从胚珠到授粉后60d,2种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且不同时间(天)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2种美洲南瓜胚珠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裸仁美洲南瓜CCR基因的表达量为有壳美洲南瓜的1.2倍。(3)随授粉后时间的延长,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高于裸仁美洲南瓜,在授粉后10~60d时,有壳美洲南瓜种皮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裸仁美洲南瓜,且分别为裸仁美洲南瓜的1.2~5.1倍。研究表明,CCR基因参与美洲南瓜种皮发育与形成,CCR基因在裸仁美洲南瓜叶片、茎秆、柱头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大于有壳美洲南瓜,且同一品种、不同组织中CC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与组织木质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将蚯蚓从不同位置切断,得到有头无尾、无头有尾、无头无尾3组19种类型的体段,在常温(15~18℃)常压下培养,观察和记录其再生体节数和再生质量.结果表明,切断位置不同,其再生体节和再生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切后都保留了心脏、生殖环、脑或只切除了脑,所剩体节数均在实验所用蚯蚓的体节数的1/2以上的蚯蚓体段,再生体节数明显,其它各体段组再生体节数不明显或无.在培养13~27 d内死亡的蚯蚓,其再生质量呈减小趋势;能存活到48 d之后的蚯蚓,在有头无尾、无头有尾体段组中,再生质量呈增加趋势,在无头无尾体段组中,再生质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