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目的: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正常人体不同部位图像进行采集,分析这些部位的光谱特征,得到正常值数据,并为该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中医面诊和手诊奠定基础。方法: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10例(男5女5)健康人的面部和双手掌图像,应用高光谱处理分析软件,对面和手掌划分15个分析区域,统计各分区从450-900 nm每间隔10 nm一个光谱段的各个分析区光强度值和光谱特征,并分析个体特点。结果:在面和手掌的高光谱图像上可以清晰地显示面部器官和手掌的不同部位,以580-830 nm段图像更为清晰,530 nm以下图像杂波较多。面部颧、颧下、鼻尖、眉间、额等部位和四指指丘、大小鱼际部位的反光较强,而眼、眉、嘴角和五指末端等则较弱。面部光谱双侧基本对称,而左右手的对称性在不同的个体上不尽相同。在光谱曲线上可以见到某一或者某些波长处光谱出现突变的细节。结论: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面和手的图像,显示各部位(器官)的光谱特征;本文得到的面、手高光谱正常数据和特征将为该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利用IL-33转基因小鼠研究IL-33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L-33转基因小鼠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及造血干细胞分化不同阶段细胞的数量变化;利用体外成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分析研究IL-33对于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L-33转基因小鼠B细胞和T细胞在外周血中都明显降低,粒细胞在外周血和骨髓中都有明显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淋系祖细胞数量减少,共同髓系祖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数量增加;IL-33转基因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处于S-G2-M的细胞增多;体外单克隆实验发现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增加。结论 IL-33转基因小鼠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更易向髓系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63.
植物亲缘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以来剧烈的地质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交错对温带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种群结构和物种分化造成了深刻影响。近20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成熟,植物亲缘地理学利用基因谱系关系和在种群中的时空分布来追溯种群的进化历史,在探讨植物类群对地质气候变迁的响应以及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作者也注意到了被研究者所忽略的一些问题。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总结,着重于分析方法和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4.
综述了近五十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和高寒草地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水、热过程及其诱导的环境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过程包括:气候变化对气候带、植被带、植物、植物群落、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等的影响。从目前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来看,有关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地的可能影响都还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如何科学评价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和评价对高寒草地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将已经发生的变化纳入到全球变化模型或评价体系中,以便更加精确地评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将成为必须要回答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65.
金钱槭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槭属包括2个种: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和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 Henry),均为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该研究应用18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8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和10种多态性叶绿体微卫星基因(cpSSR)引物,获得金钱槭和云南金钱槭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的相关信息。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由RAPD(金钱槭:H=0.386 4,Hsh=0.556 3;云南金钱槭:H=0.304 7,Hsh=0.445 0)和AFLP(金钱槭:H=0.331 9,Hsh=0.488 0;云南金钱槭:H=0.304 7,Hsh=0.4450)2个核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具有可比性,而cpSSR标记(金钱槭He=0.603 2,云南金钱槭He=0.671 1)的遗传多样性高于AFLP和RAPD标记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GST)也显示出相似的结果,由此揭示2个种均拥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认为,人类活动破坏植物栖息地是造成2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从长远来看,保护2种金钱槭属植物的主要策略是保护植物栖息地,同时应加强扩大种群规模以维持现有遗传变异水平。  相似文献   
966.
报道了纽藓属(丛藓科)中国新记录——节叶纽藓(Tortella alpicola Dix.)(新拟)。该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种特征:植物体高约1cm,基部细胞雪白色,叶尖端易断裂且形成若干分节。该文对节叶纽藓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与折叶纽藓[T.fragilis(Hook.Wils.)Limpr.]、长叶纽藓[T.tortuosa(Hedw.)Limpr.]和纽藓[T.humilis(Hedw.)Jenn.]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该种的图版和中国纽藓属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67.
以甘肃武威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T-RFL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菜地种植3、9、14、17年等年限下土壤中细菌、氨氧化细菌(AOB)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设施菜地中细菌、氨氧化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优势种群及丰度与大田明显不同,并随种植年限不同发生变化.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细菌和nirK型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种植14年和9年达到最大,0~20 cm土层为每克干土9.67×109、2.30×107个拷贝数,是种植3年的1.51、1.52倍;而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则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种植14年的0~20 cm土层为每克干土3.28×107个拷贝数,仅是种植3年土壤的45.7%,说明设施菜地中参与氮素循环的功能微生物生态适应机制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适应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8.
用咸水(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浇灌盆栽棉花植株,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测定干旱处理期间棉花的生长情况、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的变化,并对植株的相对含水量、水势、渗透势等水分状况和Na+、K+含量进行分析,探索环境Na+在棉花适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干旱可以明显抑制植株的生长,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用25~100 mmol·L-1NaCl溶液浇灌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的棉花植株,其株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和Fv/Fm值均明显高于用水浇灌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的植株.同时,前者的土壤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膨压、Na+含量也明显高于后者,但植株水势和组织渗透势则显著低于后者,且组织渗透势的降低与Na+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说明,土壤适量Na+的存在能够提高土壤和植株的保水力、增加棉花对Na+的吸收和积累、降低组织渗透势,从而增强植株吸水力、保持较高的细胞膨压,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度.土壤中存在一定浓度的NaCl可以有效缓解干旱对棉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9.
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理化状态和重金属水平能显著影响后续生态利用.为查明蚯蚓对矸石上不同厚度覆土中重金属(Cr、Cu、Pb和Zn)总量和有效态的影响,采用土柱实验,将蚯蚓接种到矸石上覆土,设置10、20、30、50、70 cm五种覆土厚度,通过测定不同厚度覆土pH、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和...  相似文献   
970.
Guan G  Ma M  Liu A  Ren Q  Wang J  Yang J  Li A  Liu Z  Du P  Li Y  Liu Q  Zhu H  Yin H  Luo J 《Parasitology international》2012,61(4):532-537
Babesia sp. in Xinjiang, transmitted by Hyalomma, is a large Babesia that is infective for small ruminants, but it has almost no pathogenicity in healthy sheep.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s of the 18S rRNA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gen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ector tick species and pathogenicity it was identified recently as a novel Babesia spec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developed using soluble merozoite antigens of Babesia sp. in Xinjiang (BXJMA) derived from in vitro culture. When the positive threshold was chosen as 24.65% of the specific mean antibody rate,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were both 97.3%. There was no cross-reaction between BXJMA and positive sera from sheep infected with other Chinese ovine piroplasms or Anaplasma ovis in the ELISA and western blotting.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Babesia sp. in Xinjiang could be detected 2weeks post infection and a high level of antibodies persisted for more than 12weeks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sheep. The ELISA was tested on 3857 sera collected from small ruminants in 50 prefectures of 22 provinces to evaluate the sero-epidemiology of Babesia sp. in Xinjiang infection, and the average positive rate was 31.66%. These data provide that the developed ELISA is a powerful tool for the sero-diagnosis of Babesia sp. in Xinjiang and confirm that it is a novel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