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纯α-亚麻酸为芯材、亚麻籽胶为壁材的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化效率和含油率为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m/m)3∶2,料液浓度为5%,进料温度为20℃;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80℃,雾化器转速21000 rpm,进料速度为42.01 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亚麻酸的微胶囊化效率为96.18%,含油率为60.09%.  相似文献   
472.
473.
采用化学诱变剂乙酰基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获得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趾突变小鼠(Mus musculus),该突变小鼠在后趾内侧(即轴前部)多出一个脚趾,且严重程度不一,部分小鼠双侧后足都有多趾表型。阿尔新蓝-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多趾突变杂合子小鼠除多趾异常发育外,其余骨骼无明显异常。为定位该突变基因,利用微卫星标记对(C57BL/6J×DBA/2J)F1代多趾突变小鼠回交C57BL/6J得到的[(C57BL/6J×DBA/2J)F1×C57BL/6J]N2代多趾小鼠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最终将本例多趾突变基因定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微卫星D2mit45与D2mit184之间,并初步确定Alx4为该突变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对Alx4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发现突变小鼠Alx4基因编码区第433位碱基处发生A到T的颠换,导致编码区第145位密码子AAA(编码赖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TAA,引起蛋白编码提前终止,是引起多趾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清癌抗原125(CA125)及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50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血浆LPA、血清CA125、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的血浆中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LPA水平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疾病类型有关(P0.05);CA125、HE4水平与年龄、疾病类型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LPA、血清CA125以及HE4水平偏高,LPA、CA125、HE4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三指标对子宫内膜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75.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IV(AS-IV)对人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MRP3)的调节作用,为AS-IV可能引发的药物相互作用阐明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用不同浓度AS-IV进行干预,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MRP3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5-羧基荧光素(5-CF)的荧光强度,反映MRP的功能;给予MRP3 si RNA干扰,观察AS-IV诱导的MRP3蛋白表达是否增加其外排转运功能;提取胞核、总蛋白,检测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总Nrf2蛋白水平;给予Nrf2 si RNA干扰,观察AS-IV诱导的MRP3蛋白表达是否依赖于Nrf2。结果:200μmol/L AS-IV作用48 h后,细胞MRP3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胞内5-CF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给予AS-IV组相比,给予MRP3 si RNA干扰显著增加了胞内5-CF的MFI(P0.05)。AS-IV增加了胞核内Nrf2的蛋白水平(P0.01),亦增加了总Nrf2的蛋白表达(P0.01)。给予Nrf2 si RNA干扰后,AS-IV诱导上调的MRP3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AS-IV可通过上调MRP3的蛋白表达,增加其外排转运功能,Nrf2的激活在AS-IV诱导MRP3蛋白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提示,AS-IV与MRP3底物合用时,可能会产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76.
5个不同灵芝种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灵芝属G.lucidum,G.tsugae,G.oerstedii,G.resinaceum,G.subamboinens5个不同种用同一条件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灵芝的菌丝体多糖得率相差较大,以G.oerstedii最高,但各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半乳糖、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岩藻糖。5种多糖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作用、释放NO,但以G.subamboinens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这些多糖提取物还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灵芝属内其他3个物种的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理化特征与G.lucidum和G.tsugae接近,并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77.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对火灾不易发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仍较缺乏。测量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树种的树皮厚度,并检验了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在各分类群间以及功能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39个树种807个个体的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均值分别为1.90 mm、1.38 mm和0.54 mm。漆树科(Anacardiaceae)、杨梅科(Myricaceae)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类群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树皮厚度较大。短柄枹(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等树种的树皮厚度较大。2)种间、科间的各树皮厚度差异均显著。不同功能类群间,乔木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灌木类群大,常绿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落叶类群大(内树皮厚度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中的树皮厚度,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的树皮厚度相对较薄,表明这些森林树种对当地湿润气候的适应性。同时,树皮厚度在各种分类水平与功能群水平间的显著变异,反映了群落内不同生态策略的共存。  相似文献   
478.
外源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喷施亚精胺(Spd)对燕麦幼苗生长和耐盐性的影响,该研究选用燕麦品种‘白燕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70 mmol/L盐胁迫下(NaCl和Na_2SO_4摩尔比1∶1混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精胺对燕麦幼苗生长、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幼苗生长,喷施0.75 mmol/L Spd使盐胁迫下幼苗地上、地下干重和根系活力分别显著提高34.1%、23.8%和24.7%。(2)喷施0.75 mmol/L Spd使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17.0%、22.9%和23.7%,根系中分别显著增加了43.0%、19.4%和91.2%,并使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2%和12.8%。(3)喷施0.75 mmol/L Spd使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3.3%和362.6%,并使叶片Na~+/K~+、Na~+/Ca~(2+)和Na~+/Mg~(2+)值分别降低了6.7%、16.3%和4.9%。研究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叶面喷施适宜浓度(0.75 mmol/L) Spd可通过提高燕麦幼苗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维持生物膜系统的稳定,有效减轻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对幼苗的伤害,从而增强其耐盐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479.
目的:比较择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以及期待疗法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1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取期待疗法,即卧床休息,口服地屈孕酮,每次服用的剂量为10 mg,每日2次,一直服药到30孕周;观察组101例患者择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的早产率、成功妊娠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分娩孕周。结果:对照组10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22例患者流产(占22.00%),78例患者获得活婴(占78.00%),78例成功分娩的患者中,47例患者≥37周分娩,31例患者<37周分娩,早产率为39.74%(31/78)。观察组的101例患者中,8例患者流产(占7.92%),93例患者获得活婴(占92.08%)。93例成功分娩的患者中,81例患者≥37周分娩,12例患者<37周分娩,早产率为12.90%(12/93);12例早产的患者中,4例患者由于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而在孕32~33周采取剖宫产手术,2例患者由于胎膜早破臀位,而在孕35~36周时采取剖宫产手术,6例患者在孕35~36周早产。观察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成功妊娠率、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分娩孕周明显高于或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期待疗法相比较,择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不但可以明显延长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分娩孕周,提高成功妊娠率,还能改善新生儿的预后、降低早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80.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是指将大量核酸片段以预先设计的方式固定在载体上组成密集分子阵列,与荧光素或其他方式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来判断样品中有无靶分子以及对靶分子进行定量,是一种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在衣原体研究方面,基因芯片主要应用于衣原体的检测与分型、感染机制的研究、特定基因作用分析、毒力及耐药基因的筛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