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88篇
  免费   4089篇
  国内免费   4199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1389篇
  2021年   2273篇
  2020年   1545篇
  2019年   1964篇
  2018年   13561篇
  2017年   12057篇
  2016年   9461篇
  2015年   3164篇
  2014年   3588篇
  2013年   3897篇
  2012年   8214篇
  2011年   16335篇
  2010年   14465篇
  2009年   10446篇
  2008年   12359篇
  2007年   13646篇
  2006年   2411篇
  2005年   2286篇
  2004年   2614篇
  2003年   2565篇
  2002年   2059篇
  2001年   1268篇
  2000年   1008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98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95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116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63篇
  1978年   71篇
  1973年   63篇
  1972年   298篇
  1971年   30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玉米/蒜苗套作优势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智慧  张昱  徐强 《生态学报》2008,28(9):4405-412
对玉米/蒜苗套作系统两作物根区进行膜隔、网隔和无隔处理,以各自单作为参比,研究了玉米/蒜苗的套作优势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套作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玉米/蒜苗套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的LER均大于1,玉米、蒜苗的经济学产量分别增加933 kg · hm-2和3620 kg · hm-2,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套作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综合作用还促进了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蒜苗对氮、钙、镁的吸收.套作产生的地上部环境更有利于蒜苗的生长,其杂草的种类、数量和生物学产量都低于单作.  相似文献   
992.
中华鲟产卵场平面平均涡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elft3D-Flow模型对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河段进行流场模拟,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参数率定,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平面平均涡量计算方法,利用模拟所得流速场,通过计算得到中华鲟产卵场河段区域平面平均涡量强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鱼卵密集区的平面平均涡量为1.38×10-3~1.64×10-3s-1,说明中华鲟产卵对区域平面涡量强度有偏好选择,这种选择具有生物学意义.可为今后保护中华鲟产卵场水力学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植物光效生态学研究 Ⅰ.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原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余彦波  刘桐华 《生态学报》1985,5(4):336-342
本文报道了用小麦作材料,从作物生理生态特性方面研究了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原因。试验结果证明:在中午前后,小麦叶片气孔开关数目与光合作用午休密切相关;大部分小麦光合作用午休与生物节律无关;中午遮光后,光合作用加强和生物学产量提高,说明光合产物的累积是形成光合作用午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  刘旭升  李锋  陶宇 《生态学报》2016,36(17):5590-5600
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衡量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以中国27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3类24项指标,对其2000—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城市规模类型间横向对比分析来看,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相应提高,生态环境指数却随之下降。从不同规模城市类型内的时间序列分析对比来看,2000—2010年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指数各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也伴随着提升。并且,巨大特大型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高幅度最大;大型城市在社会进步方面提高幅度最大;中小型城市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方面提高幅度最大。但截止到2010年,不同规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为Ⅲ级,可持续发展能力仅处于一般水平。探究了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的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Autologous adipose tissue is an ideal soft tissue filling material,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tissue substitutes, foreign bodies and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Although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the low retention rate of adipose tissue limits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Here, we identified a secretory glycoprotein, 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 1 (LRG‐1), that could promote fat graft survival through RAB31‐mediated inhibition of hypoxia‐induced apoptosis. We showed that LRG‐1 inje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intenance of fat volume and weigh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addition, higher fat integrity, more viable adipocytes and fewer apoptotic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LRG‐1‐treated groups. Furthermore, we discovered that LRG‐1 could reduce the ADSC apoptosis induced by hypoxic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LRG‐1‐mediated suppression of the ADSC apoptosis induced by hypoxia was mediated by the upregulation of RAB31 expression. Using LRG‐1 for fat grafts may prove to be clinically successful for increasing the retention rate of transplanted fat.  相似文献   
997.
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翀崎  李锋  韩宝龙  陶宇 《生态学报》2017,37(5):1740-1748
提高城市生态经济区划的精确性和动态性,对科学指导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人口密度建立线性模型,探索了以往用行政区域为最小统计单元数据的模拟细化问题;然后通过引入可变参数构建了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在增强模型动态适应性的同时,将一级区划结果统一划分为生态管控区域、生态优先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4个区域。以广州市增城区为典型案例,通过改进的动态适应性生态经济区划模型,运用GIS将增城区在两种情景下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区划结果符合当地发展特征,也为其他城市与区域的生态经济区划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正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It was 2012. I was check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from the previous day. Something unusual caught my eyes. A structure closely resembling an opened pomegranate stood outside a cell. In retrospect, I realized I had seen these structure before, but that particular image was unusual because there were several of these large structures outside the cell.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