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用基因组DNA剪接技术克隆SIgA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分泌型IgA(SIgA)相关基因--J链基因(IgJ)、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pIgR)和IgA重链恒定区基因(IGHA),为进一步构建SIgA真核表达质粒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基因组DNA剪接"技术,根据已发表的IgJ、pIgR和IGHA的核苷酸序列,通过计算机软件分别设计各个基因片段外显子的优化引物,从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各基因的外显子序列;然后人工设计融合相邻外显子的融合引物,采用重叠PCR技术,把各基因片段的外显子串联起来形成全长编码序列,完成基因组DNA的体外剪接。扩增的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中,通过DNA测序对阳性克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PCR扩增的IgJ、pIgR和IGHA基因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上述基因与GenBank中的目标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本文通过基因组DNA剪接技术成功克隆人类SIgA三个相关基因,提示此技术是合成多外显子cDNA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2.
活性污泥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生素抗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扩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活性污泥是污水处理系统重要的处理工艺,同时也是抗生素抗性及其发生水平基因转移的一个重要储库和热区。目前,随着研究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活性污泥中抗生素抗性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是仍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活性污泥抗生素抗性的5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讨论:(1)活性污泥中抗性基因的丰度和分布的影响因素;(2)污泥抗性基因的研究方法;(3)活性污泥抗性基因的传播与扩散;(4)污泥中抗性基因环境风险评估;(5)研究展望。本综述在活性污泥抗生素抗性研究基础上,阐述了驱动抗生素抗性扩散的基本微生物生态过程研究进展,旨在为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和优化及抗性基因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对我国特有单属种孑遗植物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的地理分布、生境条件、种群数量动态、空间分布格局、种间关系、种群的生命表、生殖力表、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种群生态学特征及其濒危肇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种群为高群集分布,种群曲线属Leak凸型。年龄结构不合理,其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ê型,且将演化为小种群,群落内的生境异质性显著,种群处于不稳定阶段。四合木从开花期到结果期,生殖分配 (RA) 呈下降的趋势,生殖过程中胚胎发生败育、种子向幼苗难以转化使其有性生殖受阻,生活史趋于断裂,是最终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内因。分布区城市化、工业化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其种群孤立和生境破碎化是物种导致濒危的外因,四合木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下降造成遗传多样性逐步丧失。同时提出对我国特有植物四合木进行异地保护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994.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在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位于叶绿体中与冷胁迫密切相关的非常重要的复合酶——Rubisco,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至今没有系统的研究.对拟南芥进行4种处理:a.持续在20℃生长(对照);b.4℃4 h冷胁迫;c.4℃24 h冷胁迫;d.4℃24 h冷胁迫后放入20℃恢复24 h.然后利用免疫共沉淀、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冷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拟南芥光合抑制与Rubisco相互作用蛋白质解聚之间的关系.在鉴定出的5个与冷胁迫相关的Rubisco相互作用蛋白质中,AAA-型ATP酶家族蛋白和糖基转移酶对Rubisco活性及植物适应冷胁迫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ubisco复合酶体系的解聚可能是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V病毒转化non-T淋巴细胞。应用转化的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ELISPOT筛选可能的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18个LCLs,建株成功率为90%。转化成功的LCL细胞体积增大,聚集成团状或簇状。建株失败的两份标本,用于转化的non-T淋巴细胞数少于2×106。应用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出64个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LCLs,此细胞系细胞可作为体外研究HP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刺激细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假病毒模型,用多种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于该模型,以检测其是否能有效用于HIV抑制药物的筛选。方法:通过载体改造获得最终慢病毒载体puc18-NL4-3-LUC-stop,其中含有萤光素酶基因,将该载体与包膜质粒VSV-G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产生HIV假病毒,在假病毒包装和病毒感染293FT细胞的过程中加入蛋白酶和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检测感染细胞中萤光素酶的表达来检测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此模型检测药物的抗病毒效果。结果:将HIV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抑制剂作用于该假病毒模型时发现萤光素酶的表达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结论:建立了HIV假病毒药物筛选模型,该模型以萤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快速灵敏,在抗HIV药物筛选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安静  吴玲  王海娟  段呈  王绍明 《生态学报》2017,37(6):2023-2032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Kar.et Kir.)Regel)生存生境片段化,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斑块种群。为深刻理解在不同程度破碎化斑块中异翅独尾草种群的生存现状,共选取19个样点,分析其龄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结果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样地中异翅独尾草种群动态因人类干扰与生境破碎化程度的差异,呈现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各样地异翅独尾草种群龄级完整性均不同,破碎化程度高的样地中种群的龄级有残缺或断代现象;人类干扰程度中、弱的b类型、c类型斑块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属于稳定至衰退型和增长型,而受干扰最强的a类型斑块中的种群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种群趋于衰退的风险较高;存活曲线与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a类型种群前、中期稳定,后期衰退;b类型种群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c类型种群稳定增长。说明异翅独尾草种群的衰退可能是其生境破碎化引起的,因此,对于人类干扰程度强的衰退型种群应亟需减少人为干扰,依据不同生境中的干扰因素及种群生存现状,制定科学与切实可行的保护、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998.
流域景观结构的城市化影响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和兵  刘红玉  郝敬锋  安静 《生态学报》2011,31(12):3432-3440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在构建生态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揭示了城市化对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影响,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城市化过程使流域的景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分离度降低,而耕地则大幅减少,耕地、水域、草地等景观类型的分离度、破碎度增加;流域生态风险程度从中度/低风险向中度/较高风险转变,生态风险有增加的趋势;生态风险的空间差异明显,生态风险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南部青龙山一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流域中部的平原农业区;城市化对生态风险的正效应明显,生态风险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999.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 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 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 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00.
烟实夜蛾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安世恒  尹新明 《昆虫学报》2007,50(5):528-533
应用RT-PCR技术,从烟实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幼虫脂肪体组织和血细胞总RNA中反转录扩增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全长399 bp(GenBank登录号为DQ299942),编码132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15.0 kD,等点电5.83。FABP融合了GST。原核表达后经电泳检测到约41 kD大小的外源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是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