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土壤水分与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尺度上,气象和水文状况是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和土壤性状的主要因子,当然,局部的地貌特征及植被分布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研究对象,对其南缘至腹地约25 km的土壤水分与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平方向上,从沙漠南缘至腹地,土壤水分在丘底呈减小趋势,尤其是距边缘10 km以外,且在距边缘6—7 km出现1个峰值。同时土壤pH值和电导率的大小以及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土壤水分的变化状况相似,在丘底呈减小趋势,而在丘坡和丘顶上均呈波动分布。这说明丘底土壤性质的空间格局受到气象和水文状况的显著影响,而丘坡和丘顶土壤性质并没有受到气象和水文状况的显著影响,这种波动分布主要由采样点的设置及植物的分布状况所引起。丘底土壤水分及化学性质均显著高于丘坡和丘顶,这说明地貌特征对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垂直方向上,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性质也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水分,pH值和电导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仅4、5月份的土壤含水量及年平均土壤含水量与丘底土壤化学性质显著正相关,这可能由于冬季积雪的融化导致了土壤水分在4、5月份的聚集比较明显,使土壤水分对土壤化学性质发挥作用。总之,土壤空间异质性是由气象和水文以及地貌特征共同影响的,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变异进而影响到植被的分布,植被的分布反过来又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因此土壤的空间分布和植被的空间分布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外显子拼接的方法,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基因组 DNA 为模板,克隆出内切-1,4-β-D-葡聚糖酶II基因egl2的全编码序列,将其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中,并位于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下游,获得重组质粒pQY2025。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菌株GS115中,经大量筛选,获得高效分泌表达内切葡聚糖酶II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p2025。用甲醇诱导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内切葡聚糖酶II的活力可达1573.0U/mL,同时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II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张山  胡萌  何永志  董志扬 《微生物学报》2021,61(8):2250-2263
极端环境微生物定义了生命的边界。为了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极端环境微生物通过合成许多独特的活性化合物来保护自己。四氢嘧啶就是其中一种代表性的保护性物质。它最早是从极端嗜盐菌中发现的,作为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一类相容性溶质,可以帮助微生物适应高盐等恶劣环境。研究发现四氢嘧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渗透压调节剂,还是一种高效的生物保护剂,可以帮助蛋白、核酸、生物膜乃至整个细胞对抗高温、干燥、冷冻和辐射等多种逆境。因此,四氢嘧啶在生物保护、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等众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随着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嗜盐菌四氢嘧啶生产方法已逐步被产率更高、环境更友好的生物工程菌及技术所取代。本文围绕四氢嘧啶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四氢嘧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慢性烟酰胺超载与2型糖尿病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全球性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2型糖尿病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二者如何作用尚不清楚。众所周知,饮食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而全球性糖尿病快速流行发生于尼亚新(烟酸或烟酰胺)强化食物之后,因此不能排除长期尼亚新摄入过量与糖尿病流行有关。我们最近的研究显示烟酰胺超载及解毒减慢均可引起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尼亚新代谢、糖尿病人烟酰胺代谢特点、皮肤在烟酰胺代谢中的作用、药物对烟酰胺代谢的影响、以及饮食习惯和食品强化等因素与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关系做一概述。我们认为,糖尿病时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本质可能是长期烟酰胺超载所致的慢性中毒与机体相对较低的解毒/排泄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减少尼亚新摄入可能是遏制糖尿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5.
山苍子油的精制、分析及成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一种山苍子油的精制、分析方法和成分研究.作者采用间歇精馏法从山苍子油中单离柠檬醛,可使柠檬醛含量达到90%以上;并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了山苍子油中柠檬醛含量;还通过GC/ITD/COM系统从山苍子油中成功地分离出50种左右的成分,其中30多种化合物己被鉴定.  相似文献   
106.
双歧杆菌(B ifidobacterium)是由法国学者TISSIER于1899年采用厌氧培养法首次从健康母乳哺养的婴幼儿的粪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专性厌氧菌。婴儿出生2~3 d后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 d后达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占肠道菌群的99%。随着人的年龄增长,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老人的肠道内该菌几乎消失,而健康人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平。现已认识到,双歧杆菌是人体重要的益生菌,是定植于健康人肠道内且数量占优势的一种细菌,终生存在于人体并与健康息息相关。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参与了宿主的消化、营养、代谢、免疫、抗感染等生理过程,是人体健…  相似文献   
107.
108.
应用F0F1-ATP酶旋转分子马达和免疫技术相结合,建立免疫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技术。首先pH变化敏感荧光物质F1300标记到色素体(chrom atophore)的内表面,然后在F0F1-ATP酶上连接β亚基抗体-生物素-链亲和素-生物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多抗复合体,得到可以捕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免疫生物传感器。传感器上负载菌量不同,酶活性不同,酶活变化以pH敏感的荧光探针来感应,最后通过荧光扫描仪检测不同菌量负载下的荧光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ATCC 15313)的检测时间为4.5 h,检出浓度为100 CFU/孔。  相似文献   
109.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油茶SRAP-PCR扩增体系,本研究使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的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5个主要影响因子各设10个不同的水平梯度,筛选出适宜的因子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建立了油茶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体积中包含模板DNA30ng,Mg2+2.8mmol/L,引物0.44μmol/L,dNTP0.2mmol/L和Taq酶1.0U。该SRAP-PCR体系的建立为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0.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与性腺发育和精、卵成熟有直接重要关系的性激素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证实与卵子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还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雌性文昌鱼早期卵原细胞、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中;Osada等在扇贝的卵巢中发现有ER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中,认为ER是基本的类固醇激素受体,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