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氧调节蛋白150(ORP150)是与肝细胞癌相关的糖蛋白.进一步研究了ORP150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免疫印迹、细胞免疫化学和定量PCR分别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检测了ORP150的表达.运用RNA干扰技术检测了其对凋亡和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影响.发现:无论是蛋白质水平还是mRNA水平,与正常肝细胞相比,ORP15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经RNA干扰后,肝细胞癌的凋亡明显增加,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无改变.肝细胞癌中,ORP150表达上调,它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促进其生长.ORP150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清洁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方法应用动物芯片血球计数仪测试常规血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对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28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雌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建立了清洁级SD大鼠血液生理和28项血液生化参考值,ALB、AST/ALT、AG雌雄之间差异显著;血液血球计数雌雄差异不显著。结论比较详细的建立了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寄主上致病疫霉SSR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两对SSR引物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进行了PCR扩增,测定了中国部分地区66个致病疫霉Phyophthora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和2个参考菌株的SSR基因型,并对菌株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和命名.在被测定的6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共产生了7种SSR基因型D-03,D-05,D-06,G-02,H-01,F-01和F-06,其中F-06为本研究新命名的基因型.F-01基因型菌株53个,占总菌株数目的80.3%,该基因型为中国致病疫霉的优势基因型.在对两个基因座Pi4B和Pi4G产生的等位基因统计分析发现基因座Pi4B产生的多样性比Pi4G高.对SSR数据揭示的河北、黑龙江和云南3个不同省份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发现,河北省和黑龙江省致病疫霉遗传多样性几乎相同,然而与云南省致病疫霉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此外,发现致病疫霉SSR基因型与其对甲霜灵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以粒径均一的国产高交联度快速流琼脂糖为基质,采用活化、交联等步骤合成了针对分离纯化CHO-HBsAg的3C间臂的丁基琼脂糖疏水介质,通过控制丁基配基密度提高分离HBsAg的纯化倍数和回收率,获得了纯化倍数约20、HBsAg回收率约80%的介质。评估了合成介质的理化性质,流速为500cm/h时柱压力小于0.06MPa,表明介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流动性能,介质经过酸、碱、变性剂等处理后化学性质稳定。将介质合成工艺进一步放大到2L介质/批,应用到HBsAg分离纯化的三步层析整和工艺中,结果表明,批量合成的疏水介质,HBsAg回收率与进口介质相当,HBsAg终产品纯度在95%以上,符合国家药典要求。最后考察了介质合成批次间的配基密度的可控性和单批次合成介质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合成工艺和介质的重复性能满足产业化要求,这种成本低的介质有望替代目前工业生产广泛使用的进口疏水介质。  相似文献   
105.
在慢性肝炎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相当多见,可使肝炎慢性化、重症化,肝组织损伤加重,肝硬化(LC)和肝癌(HCC)发生率增加[1]。本文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96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类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状况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预后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受检的196例病例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49例,女47例,年龄15~82岁,其中慢性肝炎(CH)患者139例,肝硬化(LC)患者42例,肝癌(HCC)患者15例。所有病例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106.
报道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盔孢菌属Galerina中国新记录真菌4种,即头囊盔孢菌Galerina oregonensis、盖条盔孢菌Galerina pistillicystis、滑孢盔孢菌Galerina stagnina和矮盔孢菌Galerina uncialis,并提供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系统评价酪酸梭菌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2016年7期)、CBM、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酪酸梭菌辅助根除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7月30日。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取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共1 37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2例,对照组6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根除方案相比,酪酸梭菌辅助治疗组有利于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RR=1.26,95%CI:1.18~1.34,P0.00001),并且降低总不良反应(RR=0.41,95%CI:0.32~0.52,P0.00001)、腹泻(RR=0.31,95%CI:0.16~0.58,P=0.0003)、味觉紊乱的发生率(RR=0.35,95%CI:0.17~0.73,P=0.005);然而,在腹胀、恶心的发生率上,酪酸梭菌辅助治疗组虽低于标准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酪酸梭菌联合标准方案不仅可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还能降低总不良反应、腹泻及味觉紊乱的发生。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修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43例阴茎阴囊转位伴尿道下裂的病例资料并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外观情况。结果:43例患者经2期阴囊成形术后疗效满意,其中2例伴严重尿道下裂患者经分手术后达到预期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所有患者在阴茎阴囊复位后经同期或分期尿道成形术后最终均达到尿道下裂修复的标准。结论: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应及早手术矫正治疗。分期手术方法使操作简化,阴茎阴囊复位整形效果满意,最终尿道成形术后预后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但性器官发育后易复发,术后要随访至青春期以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练习者的全身皮肤电导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将68名在校大学生分为整体身心调节组和放松组,分别进行为期10天的整体身心调节训练和经典的肌肉放松训练,并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测试两组学生身体7个分支的皮肤电导反应。结果:训练前,大学生前3支皮肤电导反应大于后4支;训练10天后,与训练前相比,整体身心调节训练组第1、2支皮肤电导反应显著减小,7个分支的皮肤电导反应出现均衡的规律;放松训练组学生身体7个分支皮肤电导反应变化不显著。结论: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形成了全身皮肤电导反应的均衡,可能反映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的整体身心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 了解OXA碳青霉烯酶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状况,完善OXA碳青霉烯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多重PCR法检测OXA碳青霉烯酶的编码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和blaOXA-143),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OXA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在157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中Hodge试验筛选出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菌株141株,PCR检测结果显示有132株携带OXA-23编码基因,未检测到OXA-24-like、OXA-58-like和OXA-143亚型。结论 产OXA-23碳青霉烯酶是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