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龚旭初 《蛇志》1998,10(2):30-31
我院自1980~1996年共收治蝮蛇咬伤834例,其中伴有肝损害268例。我们采用保护和改善肝功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68例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3~77岁,平均(36.4±23.5)岁。农民1...  相似文献   
92.
以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胆碱和乳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取氯化胆碱-乳酸(choline chloride-lactic acid, CC-LA)木质素,并对木质素结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CC-LA木质素的得率在37.67%~62.32%之间,远高于磨木木质素的得率(13.4%)。CC-LA木质素相对分子质量低,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结构均一性好。在氯化胆碱与乳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处理温度为130℃条件下得到CC-LA3130木质素,该木质素较其他CC-LA木质素和磨木木质素醇羟基含量最低,酚羟基含量最高,热稳定性最好,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最强,自由基清除指数为3.77,高于商业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11),本研究说明了氯化胆碱/乳酸在最佳条件下(1∶3,130℃)提取的木质素具有应用于抗氧化剂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曾在中国广泛分布。前期的3项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黄山的中国大鲵种群存在独特的遗传分化,是一个未被描述的物种。这3项研究中的分子数据均基于本文通讯作者1995年之前采自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原生大鲵标本。本文基于形态学比较,将1995年以前本文通讯作者在祁门县采集的11个大鲵标本描述为大鲵属一新种:祁门大鲵(Andrias cheni sp. nov.)。我们测量了11个标本的25个形态特征,并与大鲵属的其他物种进行比较。祁门大鲵与大鲵属其他物种可通过以下特征进行区分:(1)头躯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头宽/头长(HW/HL)比为0.80 ~ 0.98;(2)头部和下颌相对光滑,有不规则排列的小结节;(3)颈部侧褶与体褶不连续;(4)第三指比第一指长,指式Ⅰ< Ⅳ < Ⅲ < Ⅱ;(5)四肢粗而短,后肢比前肢长,前肢长/后肢长(FLL/PLL)比为0.78 ~ 0.96;(6)尾部肌肉发达,基部粗大,后部和上部逐渐变平,尾长约为总长度的1/3。经形态比较,本研究将祁门大鲵描述为新种,大鲵属物种增加到5个。本文提供了相对完备的形态数据,可为后续大鲵野生谱系的资源保护、人工种群遗传管理和增殖放流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FⅧ的结构与血友病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_Ⅷ)先天性缺陷而引起血友病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F_Ⅷ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全长186kb,包括26个外显子及25个内含子.F_Ⅷ是一个分子量很大的糖蛋白(分子量为320kD),由具有相同N末端氨基酸顺序且分子量为90—200kD之间不同大小的一条重链和一条分子量为80kD的轻链组成,二链之间通过金属离子连结。在血浆中F_Ⅷ与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相似文献   
95.
RB基因与肿瘤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B基因位于13q14,全长150kb,编码一个由92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110 000蛋白(pp110RB).它能特异性与SV40大T,E1A和E7结合.在视网膜细胞中,RB呈衡定组成性表达,其缺陷除引起RB外,在骨肉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及造血系统增生性疾病也有RB基因的突变.把RB基因导入到基因缺陷的恶性肿瘤细胞能全部或部分抑制其恶性表现.  相似文献   
96.
本实验对慢性减压缺氧(5000m)过程中肺动脉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作了动态观察,并结合分析了其与内皮超微结构和肺动脉压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3-21d,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递增(P<0.05-0.001),而缺氧40d组基本与缺氧21d组持平,未再进一步升高。缺氧1d组,各ACh浓度(10^-10,10^-9,10^-7,10^-6,10^-5mol/L)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 GDF15)对于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AFL)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用白酒构建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然后分别给对照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AAV8-GDF15过表达肝脏的GDF15分子,将小鼠共分为四组:正常+尾静脉注射对照AAV8-NC组(Con+AAV8-NC)、模型(酒精)+尾静脉注射AAV8对照病毒组(AFL+AAV8-NC)、正常+尾静脉注射过表达AAV8-Gdf15组(Con+AAV8-Gdf15)、酒精+尾静脉注射过表达AAV8-Gdf15组(AFL+AAV8-Gdf15)。对其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血清脂、肝脏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的测定;其肝脏活组织切片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检测肝脏结构异常;q-PCR检测脂代谢相关分子RNA水平等观察过表达GDF15对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结果:与Con+AAV8-N组相比,AFL+AAV8-NC组的体重下降,而过表达GDF15后AFL+AAV8-Gdf15组体重比AFL+AAV8-NC组的体重下降减少。与Con+AAV8-NC组相比,AFL+AAV8-NC组的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下降,过表达GDF15后AFL+AAV8-Gdf15组与AFL+AAV8-NC相比空腹血糖显著下降、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显著升高。AFL+AAV8-NC组与Con+AAV8-NC组相比血脂TG明显升高,过表达GDF15后AFL+AAV8-Gdf15组血脂与AFL+AAV8-NC的血脂相比显著下降。与Con+AAV8-NC组相比,AFL+AAV8-NC组的肝脏重量增加,肝功能损伤程度更严重,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而过表达GDF15后AFL+AAV8-Gdf15与AFL+AAV8-NC组相比,肝脏重量、损伤程度及肝脏的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性下降。结论:酒精性脂肪肝增加GDF15的表达,而GDF15的表达增加会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损伤及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8.
染料木素是一种天然的小分子物质,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抗肿瘤作用,探究染料木素作用于骨肉瘤的靶基因.从DrugBank下载与染料木素有关的靶基因,分别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进行分析,用Cytoscape作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用插件Cytohubb分析PPI,获得25个关键基因,再用WebGestalt分析...  相似文献   
99.
动态光散射是研究生物大分子溶液物化行为和结晶性能的重要工具。以溶菌酶为模型蛋白 ,对其溶液的DLS研究表明 ,一定范围的蛋白质浓度不会影响蛋白质聚合性质 ,而起沉淀剂作用的盐对多色散性的影响较大。考虑这些研究结果 ,应用DLS研究对空间微重力下晶体生长样品的质量做了考察 ,这对于提高空间样品准备水平 ,进而提高空间实验成功率是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急性肾功能衰竭1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旭初 《蛇志》2000,12(1):64-66
我院 1 994~ 1 998年间共收治蝮蛇咬伤病人465例 ,其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 ARF)者 1 8例 ,占 3.8%,以 ARF为起因导致死亡者 4例 ,占死亡人数的 80 %,可见 ARF是蝮蛇咬伤病人最凶险的并发症。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预防、治疗 ARF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及对蛇形态描述 ,均明确诊断为蝮蛇咬伤。既往均无肾脏病史 ,符合 BUN>1 4.3mmol/L、 Cr>1 76μmol/L的 ARF诊断标准。按 1 987年第三届全国蛇伤学术会议制定的《毒蛇咬伤临床病情分型标准》,均属危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