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特有罂粟莲花和小花异裂菊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茛科的罂粟莲花属 (AnemoclemaW .T .Wang)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仅分布于云南、四川 (应俊生等 ,1994 )。Franchet (1886)曾将罂粟莲花置于银莲花属 (Anemone) ,但是其心皮具有被毛的长花柱 ,且花柱在受精之后多少伸长成尾状 ,而与白头翁属 (Pulsatilla)相似 ,Huthcheson (1898)据此而将它移到白头翁属。王文采 (1964)根据其独特的羽状深裂或全裂的基生叶和其他性状 ,如花构造及花粉形态等区别于银莲花属和白头翁属的性状 ,将其单独成属。菊科的异裂菊属 (HeteroplexisC…  相似文献   
32.
山玉兰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是木兰科木兰属的常绿乔木或大型灌木,是重要的园林造景、庭院绿化素材,也是重要的育种资源。山玉兰花粉的研究对其杂交育种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尚未见其花粉活力的相关报道。该研究以新鲜的山玉兰花粉为对象,采用悬滴培养法分析了温度、光照以及培养液的蔗糖和硼酸浓度对山玉兰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玉兰花粉萌发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7℃。(2)光暗条件下,山玉兰花粉以浓度为5%的蔗糖培养效果最佳,其萌发率在16%以上;而硼酸浓度则以0.001%的培养效果最佳。(3)蔗糖与硼酸共同作用可有效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其中,在光照条件下,以5.0%蔗糖+0.001%硼酸为最适宜的培养液,花粉萌发率达41.27%,花粉管长达281.49μm;而在黑暗条件下,则以5.0%蔗糖+0.01%硼酸为最适宜的培养液,花粉萌发率达45.71%,花粉管长达254.00μm。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人工辅助授粉、发掘山玉兰的种质资源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首次报道了5种国产橐吾属植物的核型,结果如下:东俄洛橐吾(Ligularia tongolensis)核型为2n=58=32m 14sm 12st;侧茎橐吾(L.pleurocaulis)四川稻城居群核型为2n=58=24m 32sm 2st 3~5B,云南中甸居群核型为2n=58=36m 22sm;云南橐吾(L.yunnanensis)核型为2n=58=28m 30sm;叶状鞘橐吾(L.phyllocolea)核型为2n=58=30m 24sm 4st 1B;浅苞橐吾(L.cynthceps)核型为2n=58=24m 34sm。5种橐吾染色体数目都为58。在叶状鞘橐吾和四川稻城产侧茎橐吾中发现有B染色体存在,这在以前对橐吾属及近缘属植物的核型研究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4.
横断山地区是许多温带植物的冰期避难所。为揭示该地区分布物种的亲缘地理结构, 检测了该地区特有、分布相对较为普遍的偏花报春Primula secundiflora的叶绿体trnL-trnF和rps16区序列变异。研究了11个居群109个个体, 一共发现了15种单倍型。只有一种单倍型为3个居群所共有, 其他单倍型都只存在于单个居群内。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T=0.966), 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低(HS=0.178)。尽管种内形态十分一致, 居群间却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分化(FST=0.976)。NST (0.982)显著高于GST (0.816), 表明偏花报春在居群间存在明显的亲缘地理结构。单倍型聚成四个主要的分支: 三个分支的单倍型分布在北部, 而另一分支的单倍型分布在南部。四个分支的隔离分布表明该物种在冰期存在多个避难所。未发现在其他温带物种中广泛存在的间冰期或者冰期后物种分布范围的统一扩张现象。但是, 在气候变迁过程中由于居群增长-缩小反复发生, 多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降低。这些推断也被巢式分支分析所证实, 距离隔离而导致的限制性基因流以及异域片断化被认为是该物种现有单倍型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独特的谱系地理结构主要是由于气候变迁与该地区复杂的地质环境相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35.
苏铁类植物含2科10属, 是现存种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之一,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苏铁属(Cycas)是唯一在中国有自然分布的苏铁类植物, 约20种, 多数种类为中国特有。中国的苏铁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 大部分种类为狭域分布的类群, 其生存繁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均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基于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 本文对中国苏铁属植物的研究和保护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介绍了中国苏铁属植物分类研究、地理分布; 阐述了中国苏铁植物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提出了保护方案的制定应遵循遗传学特征等科学依据。文中总结了我国苏铁植物保护科研工作中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 (1)苏铁植物基础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苏铁植物生境破坏较为严重, (3)人为盗采贩卖依然猖獗而苏铁植物园林园艺育种事业却举步不前, (4)苏铁自身生物学特性导致繁殖困难, (5)迁地保护难以保证苏铁种质“纯洁性”等,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以期为我国苏铁属植物的研究、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在棉毛橐吾(Ligulariavellerea)和穗序橐吾(L.subspicata)同域分布的居群中存在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个体。经分析,这些个体有3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后代。为检验这一假设,对所采集的假设亲本和中间个体材料进行了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4—5和叶绿体atpB.rbcL测序。假设杂交个体的ITS直接测序结果具明显的叠加性,之后的克隆测序也分离出两种与假设亲本种相同的序列类型.因此。这些假设杂交个体得到了证实。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atpB—rbcL测序结果,穗序橐吾同是它们的质体贡献者,即虽然这些杂交个体具不同的形态特征,但都是以棉毛橐吾和穗序橐吾为亲本且以穗序橐吾为质体贡献者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37.
濒危植物香木莲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香木莲(Manglietia aromatica)的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已有的资料归纳出木链属的胚胎学特征。香木链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交叉型,有时为左右对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胚珠倒生,厚珠心,双珠被,大孢子四分体呈直线排列,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胚囊发育属于蓼型。木莲属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属、含笑属、鹅掌揪属等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都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学类型。  相似文献   
38.
首次报道了假糙苏属两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刚毛假糙苏Paraphlomis hispida C. Y.Wu 2n=2x=34;假糙苏P.javanica(Bl.)Prain 2n=2x=34,染色体基数为17.而糙苏属染色体基数为x=10和11,因此支持将假糙苏属作为独立的属.  相似文献   
39.
使君子科风车子亚科核糖体DNAITS区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美洲和澳洲也有少量分布。全世界有约20属,近 500多种(Exell & Stace, 1996) 。我国有 6属约 25种,均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云南及海南岛(徐廷志,1984)。其中,除使君子属(Quisqualis)仅有2种外,桃仁树属(Terminalia)和风车子属(Combretum)是全科最大的两属,榆绿木属(Anogeissus)在我国只有一种,它是我国北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建群树种之一(傅立国,1992),萼翅藤…  相似文献   
40.
五种苏铁属植物的核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苏铁属(Cycas L.)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除多歧苏铁外,其他种均为首次报道。5个种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滇南苏铁C.diannanensis K(2n)=2x=22=2m 4sm 4st 12T;潭清苏铁C.tanqingii K(2n)=2x=22=2m 8sm 2st 10T;多歧苏的Cmultipinnata K(2n)=2x=22=4m 8st 2st 8T;巴兰萨苏铁C.balansae K(2n)=2x=xx=2m 4sm 6st 10T。石山苏铁C.miquelii K(2n)=22=2m 6sm(1SAT) 4st 10T;核型均属于3B型。本研究结果支持苏铁属植物的核型从不对称进化的观点;同时,支持将巴兰萨苏铁和石山苏铁归入攀枝花苏铁组的台湾苏铁亚组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