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研究发现LMP1可介导c-Jun/JunB活性异源二聚体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 利用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Western blot方法、荧光素酶活性检测、Super-EMSA方法和流式细胞术, 探讨LMP1介导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对cyclin D1的调节功能. 结果表明, LMP1介导的c-Jun/Jun B异源二聚体可上调cyclin D1启动子活性及其表达, 并影响细胞周期的行进.  相似文献   
32.
激光对DNA作用机理的AFM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产生损伤效应,导致DNA结构变化,利用一种改进的试样制备过程和纳米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能够获得可重现的激光作用质粒DNA和小牛胸腺DNA的AFM图像,显示它们的特殊的表达结构,讨论了激光辐照导致DNA链断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3.
34.
由纤维堆囊菌产生的埃博霉素具有极大药用价值,但因纤维堆囊菌液体环境中聚团非均匀生长限制了埃博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借助多孔陶瓷的多孔结构,可为粘细菌提供固体附着生长面,提高埃博霉素产量。利用造孔剂法制备硅藻土基多孔陶瓷,在优化制备及改性条件后,当30目木屑造孔剂用量为2.5%(质量分数),7 MPa下制得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性能良好,孔径集中在5μm,比表面积为23.55 m2/g,孔隙率为32%,机械强度为10.2 MPa;经1.5 mol/L FeCl3改性的多孔陶瓷对纤维堆囊菌的吸附量达36.8 mg/g。在优化固定化发酵条件后,当在30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45 ml,固液比3:5,接种量10%,温度30℃,转速220 r/min,最初pH 7.5,发酵时间为8 d时,埃博霉素的产量达90.2 mg/L,与游离发酵相比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在ICU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9例危重型蝮蛇咬伤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1例病人中,痊愈9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时、正确、规范、细致的护理支持是危重型蝮蛇咬伤病人度过难关的最为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36.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eta多样性用来衡量集群内物种组成的变异性,可以被分解为空间物种转换和物种集群镶嵌两个组分,是揭示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基础。目前开展了较多的地上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研究,然而地下生态系统beta多样性进展缓慢。以小兴安岭凉水和丰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区,于2015年8、10月采用陷阱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调查,揭示地表甲虫(步甲科、隐翅虫科、葬甲科)的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1)凉水共发现39种、856只地表甲虫,丰林共发现43种、1182只地表甲虫。8月凉水明显具有较高的全部甲虫(三个科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10月正好相反。(2)凉水和丰林之间地表甲虫beta多样性的差异仅发现于8月的步甲科和葬甲科之间。(3)凉水和丰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物种集群镶嵌对beta多样性的贡献很小,说明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变异主要由本地物种之间较高的转换引起。研究表明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的beta多样性主要由空间物种转换组成,在揭示群落构建机制过程中,其内部物种交换和环境调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7.
2017年5月分别在贵州省兴义市和安龙县用雾网采集到1只大体型雌性管鼻蝠和2只小体型雄性菊头蝠,经鉴定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和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属贵州省翼手目新分布记录。所采集的毛翼管鼻蝠雌性个体可能为怀孕个体,故测量相关数据并鉴定后原地放归野外。华南菊头蝠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毛翼管鼻蝠(1♀):鼻部呈短管状,全身被毛厚密而柔软,后足、翼膜和尾膜均被覆黄褐色绒毛;体重14.01 g,前臂长48.23 mm;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型,静止状态下声波峰频为(56.04±4.52)k Hz。华南菊头蝠(2♂):耳大,对耳屏相对较小;鼻叶之蹄状叶宽大,完全覆盖吻部;鞍状叶小,其高略超过其宽,近乎矩形;体毛烟褐色;2只样本体重分别为4.52 g、4.12 g,前臂长40.70 mm、40.00 mm;头骨狭长,颅全长16.35 mm、16.46 mm,颅宽8.11 mm、8.14 mm;回声定位声波属调频-恒频-调频(FM-CF-FM)型,静止状态下峰频分别为(68.48±0.08)k Hz、(67.18±0.06)k Hz。2种蝙蝠物种在贵州省为首次发现,扩大了其在国内的分布范围,丰富了生态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ACI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低频超声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低频超声检测MCA狭窄段峰值血流速度(Vs)、微栓子信号(MES)阳性率,比较治疗前、治疗7 d后、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更低(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MCA狭窄段Vs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14 d后观察组MES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14 d后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4 d后低于治疗7 d后(P0.05);而观察组治疗7 d后、14 d后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ACI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与炎症反应,减缓Vs,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了旨在简化和提高电镜包埋技术的几项新的技术方法。 为了准确而容易地在病毒感染的单层细胞培养上选择包埋所需的细胞,我们设计并应用了名为“顶扣细胞原位包埋技术”。将细小的塑料管放到光学显檄镜的聚光镜的中央,对准预先固定、脱水和浸透了国产618树脂的感染病毒的单层细胞培养,使盖玻片的细胞面向下,对准塑料小管的上端井顶扣之。应用此项技术,我们在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疤疹病毒上取得了初步结果。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①比较准确地选择早期病变细胞,有助于克服电子显微镜观察上的困难;③简而易行,避免了一些复杂的包埋程序,节省时间和村料。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试管内单层细胞原位包埋方法和简易的人和动物气管和支气管定向包埋方法。正烷烃发酵生产柠檬酸及异柠檬酸的研究I.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PC 711的分离与鉴定上海新型发酵厂和复旦大学生物系石油发酵科研协作组 1.用土壤增殖培养方法筛得若干株酵母,均能以正烷烃为唯一碳源产生柠檬酸和异柠檬酸。若于培养基中加适量碳酸钙则产总酸值均在2.5%以上。 2.产酸较高的菌株Pc 7¨,经鉴定是解脂假丝酵母。摇瓶培养2天后菌体生长达到 高峰,5天后总酸达到7—8%,对投油转化率130%左右。 3.发酵液中异拧檬酸分别用纸层析和旋光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易、有效,适于筛选、条件试验和菌种诱变等工作中应用。 4.菌体的产酸过程中,柠檬酸与异柠檬酸含量相近,平行上升,而改变培养基氮源等又能形成其它产物。  相似文献   
40.
高梅香  刘冬  张雪萍  吴东辉 《生态学报》2016,36(6):1782-1792
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作用关系,是揭示地表-地下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基础。于2011年在三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在50m×50m的空间尺度内,基于地统计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及不同螨类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并分析这种空间格局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空间格局的空间关联性。半方差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8月份地表、地下和10月份地下螨群落及这些群落内大部分螨类物种在特定空间尺度内形成集群,表现为空间异质性特征,且这种空间分异多由结构性因素或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调控。交叉方差函数表明,土壤螨群落和不同螨类物种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尺度上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简单Mantel检验仅发现8月份地表中气门亚目未定种1(Mesostigmata unidentified sp.1)和大豆株高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螨群落和生长季节的地表螨群落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结构,地表和地下螨群落及大多数螨类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含水量、土壤p H值及大豆株高的空间关联性并不显著。促进地表-地下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空间格局研究,为地表-地下格局与过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