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4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绢丝丽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绢丝丽蚌一年生长一个生长轮。年轮可肉眼观察贝壳外表面凹陷的生长轮来鉴定,用纵剖贝壳明暗相间层数与打磨后观察棱柱层和珍珠层上的生长轮来验证。绢丝丽蚌10龄以前生长较快,10龄以后生长逐渐减慢。10龄以前年龄(A)与壳长(L)呈直线相关,年龄与壳重(Ws)、体重(W)均呈幂函数相关,其10龄以前的方程式分别为:L=0.8980A 0.8600(r=0.9883),Ws=1.0175A^2.3399(r=0.9997),W=1.3188A^2.3333=0.9997)。10龄以后年龄与壳长、壳重和体重均呈直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L=0.1817A 7.9085(r=0.9813),Ws=10.7720A 61.1930(r=0.9902),W=13.6960A 78.8690(r=0.9903)。壳长与壳重、体重之间均呈幂函数相关,其相关方程式分别为:Ws=0.6303L^2.4846(r=0.9999),W=0.8181L^2.4775(r=0.9999)。壳重与体重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W=0.3560 1.2744Ws(r=0.9999)。  相似文献   
452.
以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NH-10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D-阿拉伯糖醇脱氢酶基因arDH,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JM109(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ArDH的分子量约为30 kDa,是一个短链脱氢酶,既能催化D-阿拉伯糖醇氧化为D-木酮糖,又能催化D-木酮糖还原为D-阿拉伯糖醇。催化氧化反应时,对D-阿拉伯糖醇的Km为60.67 mmol/L,Vmax为0.803 U/mg;它能同时依赖于NAD+和NADP+,但是更加偏好辅酶NAD+;最适pH为12.0。还原反应对D-木酮糖的 Km为36.39 mmol/L,Vmax为1.71 U/mg;最优pH为7.0,最适温度均为30℃。  相似文献   
453.
网湖水域中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呈黄褐色;珍珠层最厚,皎白闪亮。生长轮在棱柱层上和珍珠层外表面清晰可见。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细弱,只在近壳顶处较明显;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黄褐色者为雌蚌。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粗壮,且整个背部都十分显著;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红色或红褐色者为雄蚌。  相似文献   
454.
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地退化,不仅威胁水质和粮食安全,而且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等潜在环境问题.本研究用13C、15N和C/N作为指纹标志物,分析了南岳小流域出口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林地、稻田和菜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估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率.结果 ...  相似文献   
455.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对象,基于树木年轮水文学的方法,分析了生态输水后胡杨枝条径向生长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前后胡杨平均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输水后,胡杨径向生长量明显增加,增幅达125%;生态输水期间,随着输水量的增加,胡杨径向生长量逐渐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2=0.394),可以将胡杨径向生长量作为输水效益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生态输水后,离河道不同距离处的胡杨径向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0.007),且随着与河道距离的增加,胡杨径向生长量逐渐减小;不同河段的胡杨径向生长量差异显著(P=0.017),离水源地大西海子水库越近的河段,胡杨径向生长量变化越大.目前输水的影响范围有限,不足以从根本上遏止本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456.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肿瘤脂质生成的一种关键酶,在催化脂肪酸合成的最后一步中发挥重要作用。FASN在许多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相应的正常细胞中却不表达。有证据表明FASN是一个代谢性癌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在肿瘤生长和存活中有重要的作用。FASN在肿瘤中的表达调节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转录水平、翻译后控制和微环境状态的影响。正确认识FASN在肿瘤中的表达调节机制和研究新的FASN抑制剂,为成功治疗肿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7.
目的观察喜树碱诱导Molt-4细胞凋亡形态的细胞周期时相性变化,建立一种新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分析方法.方法以凋亡诱导剂喜树碱(终浓度为0.15μmol/L)影响下的Molt-4细胞为检测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探测断裂的DNA片段存在,进一步证实细胞凋亡的存在;碘化丙啶(PI)染色后,再应用流式分选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ope, LSCM)观察各期细胞形态从而对已凋亡细胞进行形态学确认.结果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清晰的DNA梯形条带(DNA ladder); ②喜树碱导致Molt-4细胞周期的S期水平明显下降,并伴随有一明显的细胞凋亡峰; ③只在S期细胞中可见到已凋亡细胞.以上说明喜树碱可以诱导Molt-4细胞凋亡,并细胞凋亡发生在细胞周期中的S期,与传统的结论一致.结论通过DNA直方图分选后细胞凋亡形态学分析可以对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进行检测.这种方法使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的分析更加可靠全面.  相似文献   
458.
采用田间分层挖掘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研究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与鼠茅草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空间分布,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算了油茶与鼠茅草种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油茶和鼠茅草细根(≤1 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52和0.38 mg·cm-3,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鼠茅草的1.37倍;在水平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而下降,而油茶细根的根长密度与比根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升高;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整体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增加先升高后下降,根长密度及比根长都分布比较均匀;不同水平距离鼠茅草的根长密度均大于油茶,除距树干90 cm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垂直方向上,油茶细根生物量是随着土层加深先升高再下降,根长密度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升高,比根长分布均匀;鼠茅草的细根生物量及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而比根长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上升;除0~10 cm土层外,油茶细根生物量与竞争指数均大于鼠茅草。在油茶-鼠茅草复合系统中,油茶根系遭遇鼠茅草根系的竞争,作为生存策略,为了避开这种竞争,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中的资源,其根系产生了各种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459.
发酵食品是人类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及其活性,对于充分探索微生物资源、促进发酵食品的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目前,随着后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成本的降低,主要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内的宏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及潜在基因功能等方面,为发酵食品潜在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总结了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宏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随后,对奶酪、发酵酒精饮料、发酵蔬菜、发酵茶、发酵豆制品和食醋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宏组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发酵食品中有益基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来源,并简单概述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及其现阶段所存在的不足,旨为未来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60.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真核细胞中重要RNA监控机制,识别并降解开放阅读框中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mRNA,以避免因截短的蛋白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毒害. NMD还调控正常生理基因的表达,暗示其在真核细胞中扮演重要角色. NMD途径的关键是PTC的识别.本文通过3种模型来分别阐述发现于哺乳动物、酵母等不同有机体的识别机制.通常由NMD因子UPF1(up-frameshift)等被招募至含PTC的mRNA上,借助这些因子组装形成“功能复合体”并激活降解.但目前对于PTC识别后的过程仍认识有限,本文通过综述NMD途径的分子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