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TLR9(Toll-likereceptor9)是一种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结构模式识别受体,TLR9能够识别CpG—ODN(胞嘧啶磷酸鸟甘-寡聚脱氧核苷酸),使病原相关受体在先天性免疫细胞上表达,并激活下游炎性通路。研究表明,TLR9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产生了重要作用,如脓毒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刀豆体球蛋白A介导肝炎性肝脏损伤、炎性泡沫细胞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且与多种致病因子相关联,如肝x受体、甲酰多肽受体、线粒体DNA等。  相似文献   
222.
效应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或以上的信号诱导.抗原肽结合MHC-Ⅱ分子的溶酶体途径(第一信号)包括两个重要的步骤:不变链(invariant chain Ii)降解和抗原加工.目前所知的溶酶体蛋白酶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at S)被认为以非冗长的作用参与了上述两步过程,其还参与了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程.因此被认为在调节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肿瘤免疫、组织重塑等方面是具有潜力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223.
该研究以‘红玉石籽’籽粒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石榴GPX基因,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石榴在不同器官中及石榴叶片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PgGPX基因cDNA全长872bp,其中开放阅读框504bp,编码16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具有植物GPX的典型结构,与可可树、荔枝、甜橙、玉米等植物的GPX基因相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为90.30%、87.40%、86.80%、86.20%。(2)PgGPX在石榴的叶片、花瓣和籽粒中均有所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盐胁迫下,石榴叶片中的PgGPX表达量显著上升。推测PgGPX基因在胁迫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4.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及周边地区毒蛇咬伤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的蛇伤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2004~2013年南通市及周边地区3599例蛇伤患者,按地区分布、蛇伤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咬伤季节、就诊时间、严重程度、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较高的是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如东县等,共2500例,占69.46%;发病率较低的是海门市、海安县、启东市,总共217例,占6.03%。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占99.30%;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6.27%;男女比例为1∶1.16,女性略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在40~69岁,占73.08%;夏秋农忙为高发季节,占92.59%;咬伤部位以四肢为多,占99.66%,尤以下肢更为多见;严重程度不高,重危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总体预后较好,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了解本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加强蛇伤高危人群的知识宣教,对降低本地区蛇伤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5.
为了解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于2017年7月(夏)及10月(秋)对长湖进行2次采样调查, 并结合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 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 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9属, 共95种, 划分为25个浮游植物功能群, 平均密度为5.12×106 ind./L, 平均生物量为1.663 mg/L; 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41属, 共59种, 划分为8个浮游动物功能群, 平均密度为3.76×103 ind./L, 平均生物量为2.803 mg/L。从功能群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来看, 夏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 其中夏季H1站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密度最高, 秋季Y4站位的浮游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较高, 且存在功能群A、LCF向E和K的演替趋势。从优势功能群种类来看, B、D、J、L0、MP、P、TC、PF、RF及SCF是夏、秋两季的共有优势功能群, 其中L0、TC、RF及PF是绝对优势功能群。综合各功能群的主要代表种构成及其适应的生境特征表明, 长湖鱼类对浮游生物的摄食压力较大且水质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 TN、TP及DO为影响长湖浮游生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水温及pH也与多数功能群呈明显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浮游植物功能群B、D、J、L0、Y及浮游动物PF、RF、SCF等彼此间多数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 竞争及捕食等生物活动对功能群特征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对比低氧暴露和常氧下配对低氧摄食干预(半饥饿状态)下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以探讨低氧暴露诱导骨骼肌萎缩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①常氧正常饮食组(C组);②低氧正常饮食组(H组),氧气浓度为12.4%;③常氧配对饮食组(P组),投食量即为H组前一天摄食量。4周干预后测量大鼠体成分,取比目鱼肌(SOL)和趾长伸肌(EDL),称量湿重;HE染色观察肌纤维形态,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FCSA);WB测试骨骼肌中HIF1α、Akt、p-Akt及骨骼肌蛋白合成和分解相关基因蛋白含量。结果 1)H组大鼠体重较C组持续下降,P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初期H组(P组同)摄食量较C组显著下降,后期两组间无差异;(2)干预后,H组大鼠体质量和肌肉总量较C组和P组显著性降低,P组与C组间无差异;H组两肌肉湿重较C组显著下降;H组EDL的FCSA显著低于C组和P组;(3)H组EDL中HIF1α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H组和P组SOL中p-Akt/Akt比值显著低于C组;H组EDL中mTOR、4EBP1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组,atrogin1、MuRF1、beclin1蛋白含量及LC3Ⅱ/Ⅰ比值显著高于C组,H组SOL中MuR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P组。结论 低氧所致的骨骼肌萎缩由低氧特异性因素诱发,表现为以快肌为主的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而非低氧下摄食量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227.
埃博霉素发酵生产体系复杂,且生产菌株较难操作,导致发酵参数测定困难,迄今为止未见关于埃博霉素发酵动力学方面的报道。利用5 L发酵罐,对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产埃博霉素B(Epothilone B)的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整个发酵过程中维持温度30℃、p H7.4。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达3.00 g/L,埃博霉素B产量达18.20 mg/L,葡萄糖含量为0.049g/L。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king-Piret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构建了菌体生长、埃博霉素B合成和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组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228.
目的通过水动力法注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构建C57BL/6小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模型。方法取29只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应用水动力法分别注射HBV cccDNA、pAAV-HBV1.2及等渗盐水,于注射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和肝组织。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HBV DNA拷贝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 Ag)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BsAg和HBeAg表达均呈现4个上升-下降曲线:HBs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天、第3周、第7周和第9周;HBe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天、第1周、第4周和第10周。对照组HBsAg和HBeAg表达分别呈现2个或3个明显的峰:HBs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3天和第8周;HBeAg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天、第3周和第10周。空白组未检测出HBsAg和HBeAg。实验组HBV DNA拷贝数高于对照组的拷贝数(P<0.01);肝组织中HBV DNA拷贝数高于同期血清中的拷贝数(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组织中均有HBsAg和HBc Ag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肝脏细胞炎症、肝细胞纤维化、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而空白组正常。结论利用水动力法向C57BL/6小鼠体内转入HBV cccDNA,成功建立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新建立的小鼠乙肝模型具有更高的HBV表达,动物模型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cccDNA的感染及其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9.
研究了纤维堆囊菌(Sorangium cellulosum)So F5-76在5 L发酵罐水平上发酵生产埃博霉素B的基本工艺参数,具体考察了接种量、搅拌转速、通气量、添加消泡剂及补糖等5个工艺参数对埃博霉素B发酵产量的影响。最后确定发酵罐基本发酵条件为接种量9%,搅拌转速180 r/min,空气流量3.5 L/min,消泡剂种类选择Antifoam B聚醚类消泡剂,补糖控制在发酵液糖浓度为0.2 g/L,在此条件下埃博霉素B的产量可达25.6 mg/L。  相似文献   
230.
圆斑蝰蛇(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锁蛇,为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的一种血循毒毒蛇,为我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台湾等人口稠密地区,亦分布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圆斑蝰蛇活跃于平原或丘陵地带,具有高攻击性,其在攻击时常采用突袭,所以患者被咬伤时多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圆斑蝰蛇咬伤的记录和报道居高不下。在上述地区,平均每年毒蛇咬伤发病率高达5‰,超过20000人因此死亡。根据文献报道,相比脑梗死患者,圆斑蝰蛇咬伤患者更易出现颅内出血症状。本文首次报告圆斑蝰蛇咬伤致脑出血后出血性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