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3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81.
本文所用高梁稻是中国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远缘杂交组培育提供的。它是以银坊水稻为母体,经过去雄以后,授以多穗高粱花粉进行的杂交。后代的外观性状基本上为水稻,但具有显著的各种不同的穗型和其他不同于母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已稳定十余代。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了部分稳定后代的染色体,发现基本上也是水稻的。  相似文献   
282.
麦粒能够长到多大多重?为了探讨小麦的增产潜力,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意义。小麦的千粒重被认为是一个品种特性,品种间差异很大。例如我国各地的推广良种中,千粒重轻的如西北54,平原50、蚰子等,只有26—29克,重的如华北187、四川51等,约为40—43克,中等的如华北497,碧蚂1号、石家庄407等,在35克左右(金善宝,1961)。据报导个别杂交种,千粒重有高达65—70克的1953)。同一品种的千粒重随栽培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虽说千粒重在产量构成要素中比较  相似文献   
283.
一种纯化高等植物叶绿体DNA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Bookjans et al.建立了高盐介质纯叶绿体DNA的方法。在我们进行的高粱叶绿体光系统基因研究中发现,用Bookjans的方法提取的ctDNA酶切效果欠佳,产率太低。应用我们反进的高盐低PH方法,纯化了高粱、小麦、水稻和速效豌豆等植物的ctDNA。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方法具有有得率高,酶切效果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84.
本实验对慢性减压缺氧(5000m)过程中肺动脉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作了动态观察,并结合分析了其与内皮超微结构和肺动脉压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缺氧3─21d,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递增(P<0.05─0.001),而缺氧40d组基本与缺氧21d组持平,未再进一步升高。缺氧1d组,各ACh浓度(10-10、10-9、10-7、10-6、10-5mol/L)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受抑(P<0.05─0.001)。缺氧7d组,舒张反应的受抑程度与缺氧1d组基本相同;但ACh10-5mol/L引发的反应则较缺氧1d时更弱。缺氧21d和40d组,ACh10-6和10-5mol/L引起的舒张反应,尽管仍显著低于对照,但却基本上高于缺氧1d和7d组。其余各浓度ACh引发的反应则已趋于恢复至对照水平。电镜观察,缺氧1─14d肺动脉内皮呈逐渐加重的水肿变性;缺氧21─40d内皮水肿消失,代之出现渐趋活跃的内皮增生。结果提示,随缺氧时间延长,因内皮从损伤逐渐加重到出现代偿适应,可能存在相应的内皮舒张因子由释放减少到有所恢复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整体肺动脉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5.
提出两次性剪开方法, 即沿着垂直于气管软骨切线方向剪开软骨和肌肉的两个连接点, 由此分别得到气管软骨和肌肉的零应力状态, 并定义了表征零应力状态的软骨和肌肉张开角. 通过检测得到的气管软骨和肌肉无载荷和零应力状态的几何信息, 计算软骨和肌肉内、外壁残余应变, 以及相应的张开角. 结果表明软骨外壁处存在拉伸残余应变, 内壁处存在压缩残余应变; 肌肉外壁处存在拉伸残余应变, 靠近气管杈的气管环肌肉内壁处存在压缩残余应变, 其余气管环肌肉的内壁处存在拉伸残余应变, 这和血管等组织不同. 结果还表明, 软骨的残余应变要比肌肉的小很多, 往往只是肌肉的十分之一左右; 软骨张开角和肌肉残余应变呈正相关关系; 无论是残余应变的绝对值还是张开角, 都随着气管环轴向位置的下移而减小. 所得结果不仅表明气管是一周向和轴向极为非均匀的生物材料, 而且显示气管的残余应变情况与血管、食管等组织不同, 是深入研究气管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6.
吴娓星  龚旭初 《蛇志》2004,16(2):17-19
蝮蛇咬伤病人由于蛇毒素的作用,常导致多个脏器的功能损害,其中消化功能的损害也不少见.多年来,我们继承了季德胜专家的有关经验,重视蝮蛇咬伤病人的饮食护理,获得良好的效果,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7.
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低氧与运动双重应激中常出现的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及其他消化系统紊乱,可能与小肠微观形态受损和伴随发生的细菌增殖异位及炎症有关。本研究构建SD大鼠高原训练模型,观察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携氧用氧能力、小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小肠细菌量及小肠NF-κB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血液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导致大鼠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显著上升。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证实,低氧暴露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轻微损伤,低氧训练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严重受损。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导致大鼠小肠出现细菌增殖发生菌群异位,低氧训练导致增殖和异位现象加剧。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F-κB仅在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组出现高表达,运动组与大鼠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TNF-α和IL-6作为NF-κB的下游因子,出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达到模拟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导致大鼠小肠机械屏障被破坏,发生细菌增殖、细菌异位,进而引发小肠炎症因子水平上升。初步揭示了高原训练中运动员出现消化系统不适、腹泻的原因。对于通过补充有益菌的方式平衡菌群,缓解小肠损伤及炎症,解决高原训练中运动员消化系统不适的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88.
目的筛选四环素诱导细胞周期素B1(CyclinB1)可控表达的293单克隆细胞株(tetracycline-regulated expression 293 cells,T-REx^TM-293)。方法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PCR带有酶切位点的CyclinB1基因全长,将其酶切后插入到pcDNA4/TO/myc-HisB载体中。然后用测序正确的质粒转染T-RExTM-293细胞,加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和腐草霉素(Zeocirt)双药物筛选两周后,传96孔板,等单个细胞扩增出单克隆。然后用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yclinB1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构建好的pcDNA4/TO/myc-HisB—CyclinB1载体,经鉴定序列正确。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株,在未加四环素时没有外源性的CyclinB1表达,在加入四环素后,3h就有表达,随时间的增加,CyclinB1表达量也增加,48h最多。结论筛选出的T-REx^TM-293单克隆细胞株能可控表达CyclinB1。  相似文献   
28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全球形成大流行,目前其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但核酸检测存在漏诊及对检测条件要求较高等不足。与核酸检测相比,抗体检测通常具有普及面广、样品采集便捷、容易实现高通量、成本低等优点,与核酸检测联合应用可有效弥补核酸检测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详细方案,包括对研究对象、样本量评估、纳入及排除标准、盲法设计、实验标本、伦理、研究管理及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具体内容和考量,旨在帮助使用者在大规模应用抗体检测试剂前系统地评估抗体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关键临床性能,以根据各自的检测目的在不同抗体检测试剂中做出合理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0.
微囊泡(microvesicle)是细胞释放到胞外的膜性囊泡,其能将所含的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分子转运给其他细胞,从而介导细胞间通讯。作为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病毒能利用微囊泡的生物合成和扩散途径进行病毒粒子的组装、出芽和传递,同时将病毒蛋白或基因组包装入微囊泡中。这些病毒修饰的囊泡能介导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和扩散,或导致免疫细胞损伤以及耐受抗体的中和,从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引起持续性感染。重要的是,微囊泡介导的病毒感染打破了对病毒在体内扩散和感染时必须有病毒粒子存在的传统认知。对微囊泡与病毒感染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微囊泡介导病毒感染和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