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害虫以甘蔗螟虫最普遍,分怖亦最廣。廣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共有四种: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和大螟(Sesamiainferens Wk.)。甘蔗螟虫为害的结果,形成枯心苗和蛀(?),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份,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 甘蔗螟虫的为害虽重,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法,也还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目的,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试验内容是赤眼蜂的寄主的选择和繁殖、赤眼蜂的繁殖及保存、赤眼蜂田间放播初步试验和甘蔗螟虫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现将各项试验结果简要地分述如下: 赤眼蜂能否利用成功,要看培育出来的赤眼蜂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活力。赤眼蜂的生活力可用下列四个标准去量度:(1)蜂体大小,(2)繁殖能力,(3)成虫寿命,(4)对田间环境的適应性。此外,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雌性此率不应此自然界的减低。 赤眼蜂的生活力,首先和寄主有很大关系。如果寄主卵的内含物的质和量都適合 於赤眼蜂幼虫营养之需,羽化出来的成虫体积大,繁殖力强,寿命也有延长的趣势。关於赤眼蜂的寄主,我们管用过17种鳞翅目昆虫的卵供其寄生,结果以松毛虫(Dendro  相似文献   
112.
从采自云南省的一份水稻茎杆样品上分离出一株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CH 2.310。化学分类学研究表明该株菌的主要泛醌类型为Q-9,其全细胞水解液中不存在木糖,故被归入 本森顿酵母属(Bensingtonia Ingold)中。在该属中与CH 2.310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上最相 近的种为大和本森顿酵母(B. yamatoana),但因CH 2.310能在无外源维生素培养基中生长并不可同化D-葡糖醛酸而与该种的原始描述不符。基于小亚基rDNA (SSU rDNA)全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在所有已描述的本森顿酵母属的种中,CH 2.310与大和本森顿酵母的模式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的DNA-DNA同源性研究证实CH 2.310属于大和本森顿酵母。CH 2.310为首次分离自日本以外的犬和本森顿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13.
114.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115.
描述了产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南段步甲科盗甲属(Leistus)的3个新种长颚盗甲(Leistus tanaognathus)、高黎贡山盗甲(Leistus gaoligongensis)和李氏盗甲(Leistus lihengae),前两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保山市赧亢垭口(海拔2130 m,位于北纬24°49.9’、东经98°46.0’),李氏盗甲的模式标本采自高黎贡山大蒿坪垭口东坡保山市境内的落水洞(位于赧亢垭口东北部,海拔2300 m,北纬24°56.9’、东经98°45.4’)。此外,作者还编制了云南盗甲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6.
从HeLa细胞提取的DNA经DNaseI酶解后,发现有两种抗酶组分(B和C),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组分B的分子大小要超过20000bp,而组分C的分子大小相当于40 ̄50bp。这两种组分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形态都明显不同于标准的双链DNA,其中组分B与以前观察到的苷-DNA变异结构较为相似,组分C则未见报道,根据其分子的表观宽度和高度推测可能为四链结构,此外,荧光实验还表明这两种组分可与EB相互作用,使  相似文献   
117.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p35基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最早被定义为一种有秩序、受控制并按某种预定程序发展的生理性自然死亡过程〔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很多,而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  相似文献   
118.
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张掖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现其种群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甚合理、空间结构脆弱,决定了绿洲功能较差,产投比低下的特点,并据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提高其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9.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是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蓖麻毒素与其单克隆抗体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是一种可微量、实时、动态地监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传感技术。蓖麻毒素为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作用。通过SPR技术研究了两种抗蓖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C5、D12与蓖麻毒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计算出两者的亲和常数分别为2.49×108mol-1·L和7.9×108mol-1·L,并对两种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