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GST融合蛋白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的可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构建好的可表达GST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AcMNPV-OCC--GST-6xHis-Etp28感染Sf9细胞,一定时间后取感染了病毒的细胞裂解物上清液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53kDa的融合蛋白(GST-6xHis-Etp28)呈不溶状态.在原有裂解液的基础上,加固体十二烷基肌氨酸钠至终浓度1.5%,并将Triton X-100的比例由1%提高到2%.SDS-PAGE结果显示至少有1/3的GST-6xHis-Etp28处于溶解状态,可溶性GST-6xHis-Etp28经亲合层析,53kDa的目标蛋白得到纯化.  相似文献   
162.
用AcNPVp74基因3’端的1.4kb片段,通过Southernblotting将SpltNPV的p74基因定位于XhoI(4.9kb)、EcoRI(4.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ExoⅢ和构建亚克隆测序法,对长2545bp的p74基因进行,其中1974bp的编码编码65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75.87kD,其编码蛋白与AcMNPV和CfMNPVp7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  相似文献   
163.
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防治有关病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将孔石莼(Ulva pertusa)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牛甲状腺球蛋白-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可以从绿藻孔石莼中纯化出孔石莼凝集素(UPL),在PAGE上显示单一蛋白染色带,在等电聚焦电泳上显示单一蛋白染色带,其pI为8.40.纯化后的UPL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285 nm,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11 047.该凝集素可以凝集人的A、B、AB、O型红细胞,且凝集活性相同,在对人(A、B、AB、O)兔、鲤、鲫的红细胞的凝集作用中,兔的凝集作用最强.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D-半乳糖、D-果糖、葡萄糖、蔗糖、甘露聚糖、γ球蛋白、卵清蛋白所抑制,仅被牛甲状腺球蛋白抑制,最小抑制浓度为6.20 g/L.该凝集素在pH4.0~10.14范围内均有活性,但在pH6.50~9.51范围内活性较高,该凝集活性在85℃加热1 h,活力仍未改变,说明具有很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64.
白细胞介素-11研究和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11是美国FDA在1997年批准的第一个促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药品。本文就促血小板生成类细胞因子的R&D、IL 11基因与蛋白结构、IL 11生物学活性、药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5.
昆虫杆状病毒若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杆状病毒(Insect baculovirus)对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具有病原性,是一 种开发应用较广、高效的生物杀虫剂,具有杀虫专一、效果好、有流行传播作用等优点.为 了更好地利用昆虫杆状病毒为防治农林害虫服务,加快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的步伐,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来有关昆虫杆状病毒基因研究进展供从事研究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6.
昆虫质多角体病毒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质多角体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质多角体病毒属,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球形颗粒,具有3~5种结构蛋白,基因组由10或11个节段双链RNA构成。按病毒基因组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将质多角体病毒分为15个电泳型。随着RNA病毒序列测定策略的逐步成熟与完善,质多角体病毒的序列测定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家蚕质多角体病毒1的两个毒株(H株和I株),舞毒蛾质多角体病毒1和14,及粉纹夜蛾质多角体病毒15的基因组全序列得到了测定,但质多角体病毒的进化与起源的研究因缺乏足够的遗传信息仍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7.
家蚕Bombyx mori丝丝心蛋白(silk fibroin)结晶域与人类帕金森综合症的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的积聚原理类似,都是由一段非常疏水的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序列和一些无序卷曲,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整体的结构转换而发生纤维化所致。研究发现在这2种蛋白中存在的疏水片段是它们形成β折叠的关键。为了研究α-Syn蛋白的积聚核心在被别的积聚核心所替换后是否还可以正常纤维化,我们用PCR技术将家蚕丝丝心蛋白的核心片段替换α-Syn1-74(α-Syn74)的核心,组成一个重组蛋白α-Syn74SFX,纯化后温育6天,用ThT荧光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该重组蛋白的结构,结果表明α-Syn74SFX未能发生纤维化。这说明具备能形成β片层的片段和无序卷曲这2个因素,并不能绝对使蛋白发生整体的结构转换。这对人工蚕丝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rCBV、rCBF和rMTT在评估急性期脑梗死IP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9例脑梗死患者行PWI及常规MRI检查。并从PWI上计算出rCBV、rCBF和rMTT值。结果①核心、内缘和外缘区的rCBV、rCBF低于镜像区,rMTT高于镜像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周围与镜像区无差异,rCBV、rCBF按核心→内缘→外缘→周围区顺序逐渐增高,rMTT逐渐缩短。②核心与内缘区、内缘与外缘区及外缘与周围区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心与周围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缘与周围区的P值=0.05;内缘的rCBV、rCBF明显低于周围区(P<0.05),而rMTT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PWI得出的IP区域与溶栓治疗后复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PWI能有效地对急性期脑梗死IP进行评估,rCBV、rCBF及rMTr是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 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 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 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 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 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 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 刺激组与IL-17 刺激组比较,IL-17 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 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资B 的表达量显 著性增加提示NF-κB 被激活(P<0.05);同时IL-17 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 +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 分泌 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资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 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 对IL-17 刺激下的牙龈上皮 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 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2.3)、 EMbase(1974~2012.3)、Cochrane Library(2012 年第3 期)、CBM(1978~2012.3)、CNKI(1994~2012.3)、VIP(1989~2012.3)。纳入脑 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 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 5.1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1 个RCT,包括共1384 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药物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RR=1.24,95%CI(1.18-1.31),P<0.01],提高了心电图的改善率[RR=1.35,95%CI(1.24-1.47),P<0.01]。结论:目前研究表明脑心通 胶囊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尚不确定,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 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