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一个未知的子宫雌激素反应蛋白ULF-250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鉴定一个未知的子宫雌激素反应蛋白(ULF-250)。去卵巢大鼠补充给予雌二醇造成子宫产生大量宫腔液(ULF),受雌激素调节的蛋白分泌其中。收集ULF分别进行SDS-PAGE和双向电泳(2-DE)分离;通过Western 和2D-Western确认抗ULF-250抗体识别的蛋白成分并与凝胶上的条带或斑点相对应;对目标蛋白分别用MALDI-TOF-MS和HPLC-ESI-MS/MS两种方法进行质谱分析并获得肽段序列数据;与蛋白数据库比对及文献检索鉴定未知蛋白。2D-Western显示抗ULF-250抗体特异识别的蛋白成分。从2D胶上切下对应的蛋白斑点进行MALDI-TOF-MS。 结果提示:ULF-250是ebnerin/DMBT1。另外,经SDS-PAGE分离的250 kD蛋白条带进行液-质联用分析。结果同样提示:ULF-250是ebnerin/DMBT1。与文献报道比较,ULF-250与ebnerin/DMBT1在子宫的组织定位和调节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认为ULF-250是子宫表达的ebnerin/DMBT1。通过2-DE结合质谱分析以及查阅文献确认未知的雌激素反应蛋白ULF-250是ebnerin/DMBT1。此外,我们的研究提示,该蛋白不仅在子宫上皮细胞表达而且分泌到子宫腔液中,其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2.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投食群等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秦岭山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川金丝猴投食群一雄多雌社会单元内部和社会单元间的攻击和屈服行为的指向和次数进行记录,应用计算优势指数的方法对社会单元内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社会单元间的等级进行排列。结果表明,在每一个社会单元内部成年雄性居最高地位,所有成年雌性占有第二阶层,亚成体处于第三阶层,青少年个体处于最低层。每个社会单元内成年雌性在一年内的等级序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雌性在产仔后顺位明显上升。八个社会单元在交配阶段和产仔阶段等级结构不同,等级最高的社会单元以及等级最低的社会单元的等级顺序没有发生变化,等级接近的社会单元间的等级顺序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可能主要与社会单元内部成员相互协作进行攻击有关。  相似文献   
153.
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Taxus)细胞内紫杉醇的含量低且不稳定,限制了利用细胞培养大规模生产紫杉醇的产业化进程。以紫杉醇含量较高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为试材,诱导得到了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在添加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的改良B5培养基上,15次反复继代培养后获得了高产紫杉醇的细胞系。对新建立的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系(MC)与同期诱导的东北红豆杉细胞系(NC)及实验室继代多年的中国红豆杉细胞系(SC)在细胞生长周期、紫杉醇含量和细胞死亡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SC的生长量达5.9倍,高于MC和NC的3.6和4.2倍。在初始接种量相近的情况下,MC的悬浮培养细胞在一个周期内紫杉醇产量可达9.5 mg/L,经过茉莉酸甲酯(M J)诱导后可达到41 mg/L。  相似文献   
154.
小鼠心脏神经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心脏神经嵴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8·5d小鼠胚胎枕中部至第3体节神经管,组织块法无血清条件培养获心脏神经嵴细胞,采用转录激活因子2α(AP-2α)作为其生物学标记物,观察其迁移、分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胎鼠神经管中分离培养的细胞AP-2α表达阳性,具有迁移特性,传代后以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能自然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心脏神经嵴细胞,且具有迁移特性和多向潜能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5.
武汉地区水生蔬菜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至10月采用目测法与网捕法调查湖北省武汉市水生蔬菜地昆虫群落结构,共采集到11目、48科、104种,共计9169头昆虫,其中,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cae(L.)、茭白长绿飞虱Prodenia litura(Fabricius)、斜纹夜蛾Saccharosyne procerus(Matsumura)、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e praelata(Scopoli)以及菱角莹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是主要害虫,蜻蜓、瓢虫是主要天敌昆虫。通过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水生蔬菜地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水芹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最高,莲藕最低;水芹昆虫群落最稳定,荸荠次之,莲藕昆虫群落多样性前后期低,中期高,茭白前后期高,中期低。  相似文献   
156.
DGGE技术在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变性剂浓度梯度的不同,将序列不同的DNA分开。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瘤胃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等多样性研究。综述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7.
为了解昆明市西山区2009年健康人群中麻疹IgG、白喉IgG、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脑IgG的免疫水平,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按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年版)人群免疫水平监测方法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白喉抗体总阳性率57.67%,1~4岁组白喉抗体阳性率为89.71%,白喉疫苗在计划免疫人群中实施效果较好,其它人群未能达到免疫成功率;麻疹抗体总阳性率69.71%,未能达到保护水平,而1~6岁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10%,达到计划免疫规程人群抗体阳性率85%的指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57%,乙肝抗体阳性率75.55%,但1~6岁组抗体阳性率较高,然后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乙脑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70.53%,经过多次乙脑强化免疫,在人群中构建了较为有效的免疫屏障。西山区四种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国家免费所针对人群中实施效果较好,学龄前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除乙脑疫苗接种人群外其它人群因未开展加强免疫工作,未能形成有效抗体免疫屏障,需定期开展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58.
Reverse ChIP: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reverse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everse ChIP)是一种在体内状态下分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它用特异的核酸探针捕获靶DNA片段及与其相结合的蛋白质,蛋白质用质谱仪检测,以达到确定靶DNA位点全部相关蛋白质的目的.其可对靶DNA位点相关蛋白质进行全面、系统地鉴定,特别是寻找已知DNA元件相应的调节蛋白.在发现、鉴定靶DNA位点相关蛋白质和研究DNA-蛋白质相互作用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常见的DNA共价修饰形式,影响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RNAi(RNA interference)干涉是关闭特定基因功能的新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及生理代谢途径调控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根据植物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首先从拟南芥总基因组DNA中克隆出DNA甲基转移酶基因保守片段,然后以此保守片段为模板扩增长度约570bp,的靶序列用于构建RNAi载体.根据RNAi作用机制,将570bp靶序列正向、反向连接到pHANNIBAL载体上,然后将带有此反向重复结构的完整OFF框连接到植物表达栽体pGreell上,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DNA甲基转移酶RNAi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红豆衫细胞表明该干涉载体具有生物学功能,为研究受DNA甲基化调控的性状改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0.
紫杉醇合成关键酶BAP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3-氨基-3-苯基丙酰转移酶(3-amino-3-phenylpropanoyltrans-ferase,BAPT)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首先提取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sscDNA,并以其为模板扩增BAPT酶的基因,然后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APT,并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宿主中诱导表达.结果:扩增获得1338 bp的BAPT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BAPT,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结论:BAPT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1 kDa,与预期大小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曼地亚红豆杉BAPT酶的酶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