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81.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被广泛关注。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IMCA-P软件平台,基于"三生"空间视角,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1980—201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揭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三生"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域分异显著。生产、生活空间集中分布于河西走廊、陇中和陇东黄土高原并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且整体呈缩减趋势;生产、生活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的侵占。(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趋势并存,整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演化过程;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空间格局演化具有明显的集聚性。(3)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等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人口增加、社会消费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压力;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面性。  相似文献   
182.
重组PCR是通过DNA重叠序列的衔接作用,使多个DNA分子融合在一起的体外扩增技术。它使基因全序列的拼接、基因融合、基因破坏及启动子交换等DNA操作变得简单易行。如今重组PCR已成为DNA分析的有效利器。本研究通过重组PCR在分子进化、基因敲除及基因敲入、启动子研究和转基因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分析了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引物设计、DNA碱基重叠长度、温度参数等重要反应条件提出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3.
本实验以铁皮石斛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建立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5 d后,在改良MS培养基上添加2 mg/L PBU和0.05 mg/L IAA,可达到100%的愈伤诱导率。将愈伤组织接种在MS培养基上,添加0.1 mg/L NAA和0.5 mg/L 6-BA,不定芽诱导率为90.8%。适合铁皮石斛芽增殖培养基为:MS+7 g/L琼脂+30 g/L蔗糖+100 mg/L Vc+0.5 mg/L 6-BA+0.2 mg/L NAA。PBU浓度为0.5 mg/L,NAA浓度为0.05 mg/L时,芽苗生长情况良好,最适合用于不定芽伸长。铁皮石斛最适生根的培养基为:MS+7 g/L琼脂+30 g/L蔗糖+100 mg/L Vc+0.5 mg/L IBA,生根率可高达94.1%。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铁皮石斛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4.
研究以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实验对象, 分别在2种不同流态加速流(Ⅰ: 22—55 cm/s, Ⅱ: 25—60 cm/s)中进行下行实验, 对实验鱼在2种加速流中的游泳行为(下行率、下行方式及各区域游泳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游泳停留时间百分比Ft衡量其偏好水流速度。结果显示: 加速流下鲢、鳙均表现出了直接下行与非直接下行两种行为。其中加速流Ⅰ中鲢、鳙直接下行率分别为35.71%、30.00%, Ⅱ中分别为45.83%、59.09%。非直接下行的鲢在2种加速流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鲢在实验条件下的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 非直接下行的鳙在加速流Ⅰ中小于30 cm/s及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Ⅱ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鳙本实验条件下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将2种加速流流速相同区域合并分析发现鲢、鳙在小于30 cm/s和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中间及高流速区域无明显性差异(P>0.1)。研究表明: 加速流对鲢、鳙下行游泳行为产生了影响且2种鱼在下行通过方式和偏好流速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5.
刘敏  毛子军  厉悦  夏志宇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530-3540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原始阔叶红松林分布区内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40.9° N)、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2.4° N)、凉水自然保护区(47.2° N)和胜山自然保护区(49.4° N)4个纬度样地的2个径级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不同径级红松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异同,以及影响不同纬度红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探讨气候变化显著的40多年中红松径向生长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2个径级红松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小径级(胸径为10~20 cm)红松对当年生长季的平均最低气温以及上一年的气候因子更敏感,而大径级(胸径>40 cm)红松对当年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更敏感.影响4个纬度样地红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存在一定差异:在最南端的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是当年生长季的季均气温和季均最高气温;最北端的胜山自然保护区是低温因子,包括所有季节的平均最低气温、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以及除上一年生长季末期和当年生长季以外所有季节的平均气温;中间纬度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当年生长季和生长季末期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和当年生长季的降水量;凉水自然保护区是当年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在气温不断上升的40多年,最南端的2个径级红松径向生长均显著下降,最北端均显著上升,中间2个纬度样地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6.
正再冷再饿也得守雪豹常年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以上的雪山中,因为数量极少,一直都是野生动物摄影师最想拍到的动物之一。要想拍雪豹,第一件事就是深入雪山,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寻找它们。在山里生火会吓走雪豹,所以,王鹏叔叔他们吃饭得靠护林员送。山路难走,护林员三四天来一次,遇到大雪封山,那就得吃冷干粮喽。  相似文献   
187.
以发育效应指数和生物气象时间尺度概念为基础,建立了不同品种大白菜在各发育阶段上的发育机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8.
新生儿医院感染4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为重点进行临床分析及讨论。1993年10月~1995年4月,共收集医院感染肺炎49例,占同期住院病人2.78%。其中足月儿37例,早产儿12例。平均住院均在两周以上,诊断院内感染者均从事痰培养、病房空气及医护人员手培养,并进行病毒检测。痰培养结果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条件致病菌为球菌与杆菌并存。空气培养在重病监护室有条件致病菌生长同时,还有大肠杆菌生长。医护人员洗手前培养以大肠杆菌多见,而G+球菌洗手前、后比较无差异。病毒检测多见合胞病毒,其次为流感及腺病毒。而腺病毒阳性者病情重,并均伴Ⅱ型呼衰。本文对医院感染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9.
决明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决明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7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A.MS+2.02,4-Dmg/L(以下单位省略)+0.3BA+0.2NAA.B.MS+0.22,4-D十0.2BA+2.0NAA.C.MS+1.02,4-D+0.5BA+0.2KT.D.MS+0.7BA+1.5NAA+0.1KT.E.MS+1.52,4-D+0.7BA十0.2MAA.F.MS+0.42.4-D+1.0NAA+0.1KT.G.MSB(MS的无机成份和B5有机成分)+0.15NAA+BA,KT和ZT各0.5。8~15天后分别有90~99.6%的子叶片被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F.与C.类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理想,放于G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有9.2~30.2%的芽分化率。芽在生根培养基1/2MS+0.2IBA中、98%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90.
目的:对比评估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和~(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术前CECT(27例)及~(18)F-FDG PET/CT(39例)图像,于两种影像学手段下,双盲法判定每位患者胃癌的TNM分期,然后分别计算每种影像学方法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两种影像学方法的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CECT和~(18)F-FDG PET/CT诊断胃癌T分期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是100.00%、72.73%、59.26%和100.00%、90.91%、76.92%;CECT和~(18)F-FDG PET/CT诊断胃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是75.00%、71.43%、88.24%、50.00%、74.07%和42.86%、92.00%、75.00%、74.19%、35.90%。结论:CECT和~(18)F-FDG PET/CT均可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预估,尤其在N分期方面,CECT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18)F-FDG PET/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