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卫生学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学报》1975,15(3)
本文报导的膨胀试验,为一种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经近二年的实验研究和现场考核应用,其结果可归述如下:
1.据我们实验研究,膨胀试验的抗血清浓度以1:500倍稀释为宜(指血清凝溶效价为1:12800之通常定群用诊断血清)。当此稀血清与同群钩端螺旋体各一接种环在玻片上加以混和,并覆以盖玻片,置于400倍暗视野下,于10分钟内观察结果,阳性时,可见钩端螺旋体发生膨张、伸长和部分溶解等显著形态学变化。
2.对304株不同群别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病人37,猪16,鼠251)和国内13群14型标准菌分别进行了膨胀试验定群鉴定,并同时以凝溶试验作对照,结果两者完全相符。
3.膨胀试验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高等优点。本文结果表明该法较凝溶试验更为优越,特别是可在“非常”条件下用于快速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 相似文献
2.
3.
4.
5.
垂直板型凝胶制备电泳及其在分离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酶结构与功能研究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76,3(4):36-39
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可用于由淀粉生产葡萄糖。为了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有必要对酶的作用原理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但是,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具有多形性,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上海第三制药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微生物学报》1978,18(4)
链霉菌AS 4.1006是从我国西南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出来的拮抗菌,它对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此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经鉴定命名为结链霉菌AS4.1006(Streptomyces nodosus AS 4.1006)。此菌株产生两种抗菌素,其中主要成分,经提纯精制并测定其理化性质,证实此抗菌素是两性霍素B.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组 《微生物学报》1975,15(1)
我们测验了在室温(波动为5—36℃)贮藏4年半一8年,用脱脂牛奶作保护剂,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的559种20lo株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的存活力,以及其中部分菌株的主要生理特性。贮存在室温的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84种484株细菌,180种565株放线菌,59种459株酵母菌和236种502株丝状真菌的存活力分别是467(96·5%)、516(91.33%)、394(85.83%)和439(87·45%)。我们还观测了贮藏在5℃,1957年真空冷冻干燥法保存的细菌。在这种条件下保存16年的32种126株细菌,103株(81.74%)保持着活力,除个别菌株外,没有任何种的死亡。所测定的17株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的菌种的生理特性,与定期移植保存的同一菌株对比结果,除两株大肠杆菌,其中l株谷氨酸脱羧酶活力减退外,其他菌株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9.
10.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研究室藻类应用组 《水生生物学报》1975,(4):503-512
淡水硅藻是水生动物的营养丰富的食料。经过一年的筛选培养,我们获得了四种适于大量培养的种类,即:泉生偏缝硅藻(Nitzschia fonticola Grun.),椿状偏缝硅藻(Nitzschia palea Smith.),双尖菱板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 Grun.)和梅尼小环硅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我们选择泉生偏缝硅藻进行较为系统的培养试验,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所含的15种氨基酸进行了定量。同时配制了两个新的适于硅藻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水生硅1”和“水生硅2”。泉生偏缝硅藻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光强为2,000—5,000米烛光。观察了泉生偏缝硅藻在中型培养和大量培养中氮、磷、硅的吸收消耗规律,发现在培养条件下,硅是主要限制因子。在中型培养中,连续培养15天,适时补充营养元素,硅藻细胞数可高达23×106个/毫升,产量为2.7克干藻/升。在30升大量培养中获得每两天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相当于硅藻干重7克)的连续生产性培养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推算,若两天半收获一次,每次收获1/6,可获得持续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