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公元前505年,楚昭王于现今江西省萍乡市境内渡江时获得一吉祥物——萍实。可是在现代生物学和药学中,并无"萍实"一词。"萍实"是何生物,成为千古一谜。近日经考证发现:"萍实"应该是巨型灵芝。  相似文献   
12.
广西石韦属七种植物叶片结构与孢子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石韦属7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7种植物的叶片均属异面叶,且具典型的旱生叶结构;表皮大多为复表皮,表皮细胞排列紧密,主脉表面覆有厚角质膜,表皮毛为星状毛,由多细胞组成;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气孔类型为围绕型,气孔器略下陷;孢子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或超半圆形,表面饰纹为瘤状饰纹。石韦属7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密度等解剖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种间差异,这些特征可为石韦属植物种间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茶皂素作为抗菌成分应用于开发抗菌洗手液。通过对抗菌洗手液试品与市售品绿尔生物抑菌洗手液体外抑菌比较、毒理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实验发现,抗菌洗手液试品比市售品绿尔生物抑菌洗手液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要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则大致相当。二者对皮肤表面自然菌的抑菌率均在97%以上;二者的抑菌效果稳定性很好;二者均属实际无毒级且对皮肤都无不良刺激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茶树转录组数据库,检索得到2个NAC家族转录因子基因CsNAC1和CsNAC2。通过RT-PCR方法,将其从茶树‘迎霜’中分离克隆,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CsNAC1和CsNAC2基因在‘迎霜’和‘安吉白茶’2个茶树品种不同组织以及温度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探讨NAC家族转录因子在温度胁迫下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CsNAC1和CsNAC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044和1 047bp,分别编码347个和348个氨基酸;蛋白功能域预测和多重对比显示,CsNAC1和CsNAC2蛋白N端均含有典型NAC家族成员所具有的NAM保守结构域。(2)进化分析表明,CsNAC1和CsNAC2分别属于NAC家族的NAP和AtNAC3亚家族。(3)三维分子模型建模显示,CsNAC1和CsNAC2蛋白分别含有3个和2个α-螺旋,6个和7个β-折叠。(4)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NAC1在2个茶树品种中具有较相似的组织特异性,均在茶树成熟叶中表达量最高;CsNAC2则分别在‘安吉白茶’的幼叶中,‘迎霜’的根中表达量最高;高温(38℃)和低温(4℃)处理下,CsNAC1和CsNAC2基因的表达均受不同温度胁迫影响,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时间段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4)%)的黑色、绿色、银灰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使用黑色遮阳网能显著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对照茶园比较,夏季、秋季、春季茶叶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4.22%、17.07%、6.23%,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4.40%、6.43%、27.66%,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了9.48%、8.10%、7.28%。夏秋季银灰色遮阳网效果最差,绿色遮阳网效果介于黑色和对照之间,春季三种颜色遮阳网效果均优于对照;茶树遮光后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夏秋茶经遮光可达到制高档茶的要求,春茶遮光可达到制名优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刀鲚和凤鲚的分子鉴定及其在仔鱼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tDNA Cyt b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基于400 bp左右的序列分析长颌鲚、短颌鲚及凤鲚成鱼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间的遗传距离在0—0.5%之间;凤鲚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分别在7.9%—8.9%和7.7%—8.6%之间。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显示,长颌鲚和短颌鲚不能形成彼此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凤鲚则形成另一个分支。对长江口沿岸区域的鲚属仔鱼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仔鱼个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的遗传距离在0.1%—0.5%之间,而与凤鲚的遗传距离为8.3%—8.8%。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仔鱼与长颌鲚、短颌鲚聚为一类,而与凤鲚分开,表明分析的仔鱼样品不包括凤鲚个体。由于长江口一般没有短颌鲚分布,这些仔鱼应该都是长颌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描述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制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的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描述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18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88.9%分布在5-8月份;死亡病例的男女比例为3.5:1;年龄均小于4岁;流动人口聚集区的死亡病例较多;散居儿童及外地户籍儿童比例高,分别为83.3%和94.4%。死亡病例均出现出疹、发热及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整体精神状况,呼吸功能指标以及循环系统受累明显。与重症痊愈病例相比,感染EV71型病毒是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x2=4.774,P=0.029)。结论: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分布与重症病例分布基本一致。应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4岁以下婴幼儿重症病例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的高温产氢菌及产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Hungate滚管技术从西藏山南地区热泉淤泥中分离到一株高温产氢的厌氧发酵细菌T42。菌株T42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但KOH裂解试验证实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7μm~0.9μm×3.2μm~7μm,不运动,不产芽孢。其生长温度范围为32℃~69℃,最适生长温度为60℃~62℃,生长pH范围为5.0~8.8,最适生长pH为7.0~7.5,代时30min。有机氮源是T42菌株的必需生长因子。菌株T42利用淀粉、纤维二糖、蔗糖、麦芽糖、糊精、果糖、糖原和海藻糖等底物生长并发酵产氢,发酵葡萄糖的终产物为乙酸、乙醇、H2和CO2。G C含量为31.2mol%。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T42与Thermobrachium celere和Caloramator indicus位于同一分支,生理生化特征也表明菌株T42应是Thermobrachium属的一个新菌株,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保藏号为AS1.5039。菌株T42的最佳产氢初始pH为7.2,最佳产氢温度为62℃,其氢转化率为1.06mol H2/mol葡萄糖,最大产氢速率为24.0mmol H2/gDW/h。20mmol/L的Mg2 和2mmol/L的Fe2 可分别提高菌株T42的产氢量20%和23.3%,而Ni2 对其产氢无明显的作用。当菌株T42和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Z245共培养时,由于降低了氢分压,使其葡萄糖利用率和氢产量分别提高1倍和2.8倍,发酵产物乙酸和乙醇的比例也从1提高到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