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3篇 |
免费 | 131篇 |
国内免费 | 539篇 |
专业分类
19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9篇 |
1964年 | 11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人工饲养的蒙新河猪其动情周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动情前期、动情期(发情交配期)、动情后期和停滞期(动情间隔期)。动情期间雌雄河狸均表现出活跃好动,浮躁不安,食量减小;发情交配期雌雄河狸均发出低沉嘶哑的叫声,雄性叫声频率比性略高,爬跨交配是动情期发情的高峰,动情周期各阶段的行为特征,在雌性与阴道涂片细胞学及外生殖器形态、色泽、阴道分泌物周期性变化特征相吻合,在雄性则与睾丸及阴茎形态特征吻合,在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83.
目的通过应用离体牙根管模型进行根管消毒模拟试验,就应用不同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对根管的消毒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的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并进行根管预备,自釉牙骨质界处将离体牙截去牙冠,在距截冠处5 mm去除根尖,仅留5 mm长牙根,筛选获得经制备的模拟根管120个,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各20颗牙齿。将4个试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共100个根管建立粪肠球菌根管感染模型,4个试验组根管内分别放置使用生理盐水、甘油、葡萄糖酸氯己定、樟脑苯酚等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阳性对照组20个感染根管中仅放置生理盐水,而空白对照组20个根管不接种细菌,仅置入无菌生理盐水。所有标本牙置5%CO2,95%N2,37℃环境下培养,每组分别于第3、7天取10个根管使用G钻均匀磨取根管内层牙本质粉末,置BH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2 h后,测定并分析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结果使用氢氧化钙糊剂消毒3 d时,4个试验组根管中残留细菌量均较阳性对照组有明显减少(P<0.01),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使用氢氧化钙糊剂7 d时,试验各组均有消毒效果,但生理盐水-氢氧化钙组牙本质小管中有少量均残留细菌,葡萄糖酸氯己定组、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离体牙根管消毒实验中,使用4种赋形剂调制的氢氧化钙糊剂均能有效抑制粪肠球菌生长,葡萄糖酸氯己定组、甘油组和樟脑苯酚组的消毒效果好于生理盐水组。 相似文献
184.
SP0306蛋白是肺炎链球菌TIGR4菌株中的一种假想的转录因子,但其蛋白三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尚未明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其可能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成功构建了SP0306蛋白的全长表达载体PET28a-sp0306,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以可溶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Ni-NTA柱亲和层析及DEAE阴性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获得了质量较好的SP0306蛋白晶体,并初步进行了晶体X射线衍射,为其最终的三维结构解析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5.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是胞浆内的一种酸性蛋白质.已有研究证明,RI与核糖核酸酶A(RNaseA)和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结合可抑制其活性.本室前期实验证实,RI可有效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然而,RI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探讨RI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MTT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证明,RI基因稳定转染导致B16+F10黑色素瘤细胞S期阻滞,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 Annexin V/PI结合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与此相一致,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过表达RI引起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下调,而Bax上调,同时伴有Pro-casepase 3激活. C57BL/ 6小鼠移植成瘤实验显示,与对照相比,转染RI的B16-F10细胞形成的肿瘤重量显著减少,同时伴有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降低.提示RI过表达能抑制微血管生成. 此外,体内外组织/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揭示,过表达RI可显著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下游靶分子Akt和GSK-3β的磷酸化,并降低β-联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证明,过表达RI可通过抑制ILK/ 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引起S期阻滞,并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上述结果提示,RI可能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有效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6.
2008年,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他们分别是发现引发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状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以及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87.
188.
[目的]坚强芽胞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益生菌,在对虾养殖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研究其分泌性蛋白从而为分泌性载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坚强芽胞杆菌的主要分泌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及分泌性序列的分析.[方法]从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来自对虾肠道的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firmus)培养液中获取了分泌性蛋白,进行SDS-PAGE,并对表达量较高的3条蛋白区带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及克隆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出的蛋白分别是坚强芽胞杆菌几丁质酶(chitinase)、坚强芽胞杆菌肠毒素A(enterotoxin A)和坚强芽胞杆菌BCG9842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 BCG9842).经在线软件SignaIP 3.0分析,确定chitinase、enterotoxin和BCG9842均存在不同的分泌性信号肽序列bf-43、bf-37和bf-16,通过在线软件PSORT分析表明,bf-43定位于细胞的外膜上,bf-37和bf-16定位于细胞的胞外.[结论]本研究鉴定出了坚强芽胞杆菌的3个主要分泌性蛋白,分析筛选出了3条分泌性序列,为分泌性载体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为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钩毛茜草(Rubia oncotricha)的化学成分,该文将钩毛茜草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钩毛茜草中共分离了15个蒽醌类化合物,分别是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1)、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α-rhamnosyl(1→2)-β-glucoside(2)、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3′-O-acetyl)-α-rhamnosyl(1→2)-β-glucoside(3)、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β-glucoside(4)、1,3,6-trihydroxy-2-hydroxymethyl-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5)、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6)、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7)、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8)、digiferruginol-11-O-β-gentiobioside(9)、2-methyl-1,3,6-tr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O-(6′-O-acetyl)-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0)、6-hydroxyrubiadin(11)、1,2-二羟基蒽醌(12)、大黄酚(13)、6-hydroxyxanthopurpurin(14)、1,3-二羟基蒽醌(15)。化合物7、8、14为首次从茜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0.
包涵体膜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确定假定蛋白CT440在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中的定位及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从D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Ct440基因,克隆入pGEX-6p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GEX-6p/Ct440原核表达重组体,重组体转化到XL1-blue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440.纯化后的CT44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体,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特异性抗体用于分析CT440蛋白在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定位、表达时相特征及其对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CT440蛋白定位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上,为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蛋白在衣原体感染12h后开始表达,直至持续到整个感染周期;转基因在胞浆表达的CT440融合蛋白不影响其后的衣原体感染.本实验为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阐明衣原体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