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 1913年意大利人西尔维斯特里(F.Silve-stri)首先报道了缺翅目昆虫,描述了加纳、斯里兰卡和爪哇的种类,随后在美洲及东南亚一带都陆续发现,多数种类的分布区十分狭窄。由于最初所发现的缺翅虫均为缺翅型,没有找到有翅类型,且误认为此类昆虫均属缺翅类型,为此被定名为缺翅目(Zoraptera)直到1920年考多(A.N.Caudell)得到了这类昆虫的另外一个类型,即有翅类型,并明确指出:“缺翅目不是一个缺翅的目”。从此,人们才知道缺翅目昆虫有两个类型:即缺翅型和有翅型。  相似文献   
92.
1973—1974年我们参加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在西藏东南部采得不少白蚁标本。已确定的种类共10种。在这些种类中,除过去已经描述的新种外,还有以下新纪录。 1.阿萨姆土白蚁Odontotermes assamensis Holmgren 1913 分布 西藏(墨脱700—800米);印度(阿萨姆:萨地亚)。 头长(至上颚端)4.64—5.35毫米,平均4.79毫米,头长(至上颚基)1.14—1.36毫米,平均1.26毫米,头最宽1.11—1.21毫米,平均1.19毫米。触角一般16节,第1节圆柱形,最长,第4节最短。左  相似文献   
93.
钝颚白蚁属 Ahmaditermes Akhtar 1975的属征:头部上面看近提琴状,或束颈葫芦状,即头侧在触角基后方略收缩,后头向两侧及后方扩张,后缘中央凹陷;与瓢白蚁属Bulbitermes极近似,但上颚无端刺,所以另立钝颚白蚁属,以示区别: 本属在我国已知三种:角头钝颚白蚁A.deltocephalus(Tsai et Chen 1963)、丘额钝  相似文献   
94.
刘崇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的一生,是勤奋治学的一生,是有益于人民的一生。刘先生是福建省福州市人,1901年出生。解放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任教,解放后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农  相似文献   
95.
构建了质粒pBR322和pCRI 的重组质粒——pCBI。已通过转化技术将其送入大肠杆菌,在含有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了转化子。在细菌培养液内加入氯霉素使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扩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及水溶性两相抽提法纯化重组质粒。重组质粒pCBI 的电泳速度低于两个亲本质粒。用限制酶EcoRI 降解重组质粒,在凝胶电泳上看到两条带,它们的位置分别对应于pBR322线性DNA和pCRI 线性DNA。电镜观察到环状pCBI DNA 并测得其长度为5.77±0.30微米,折合分子量为(11.9±0.6)×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96.
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准确评估湿地固碳增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选择六种景观类型(湿地洲滩景观包括受人工控制的碟形湖泊常湖池、半人工控制的碟形湖泊蚌湖、不受人工控制的洲滩前缘泗洲头以及岗地景观包括林地、田地和菜地), 湿地洲滩景观在各1 m高程(泗洲头和蚌湖采样高程10-17 m, 常湖池采样高程12-17 m)内的浅土壤采取3个土壤样品, 岗地景观浅层土壤各采取3个土壤样品, 分析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鄱阳湖不同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显著。湿地洲滩浅层土壤(特别是0-10 cm土层)的有机碳随高程梯度变化呈现倒U型变化, 即低海拔与高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含量较中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低, 泗洲头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3-14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1.56-12.29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0.96-8.19 g·kg-1; 蚌湖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4-15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6.36-23.32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4.14-8.88 g·kg-1; 常湖池洲滩土层0-10 cm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16-17 m高程, 其中0-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6.51-18.91 g·kg-1, 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值为3.83-10.05 g·kg-1。岗地浅层土壤有机碳(特别是0-10 cm土层)田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 菜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比较六种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泗洲头洲滩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 蚌湖洲滩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六种景观类型的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一致的现象是土层0-10 cm的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土层10-20 cm的有机碳含量, 说明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富集在土壤浅层的特征。土壤pH值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性, 而土壤含水量、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
98.
99.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相似文献   
100.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