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基于Adh1基因分析高粱属的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梁属中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良牧草, 也有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杂草。文章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高梁属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育种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并明确检疫性杂草的分类地位。根据二色高粱(Sorghum bicolor)的Adh1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 AF050456)设计引物, 扩增并测定黑高粱(S. almum)、假高粱(S. halepense)、丝克高粱(S. silk)和苏丹草(S. sudanense)共计8个植物材料约2 000 bp的Adh1基因部分序列, 结合GenBank中其他24个Sorghum属的同源序列, 以Cleistachne sorghoides的对应序列为外群, 进行了高梁属的亲缘关系分析, 用MP、ML和NJ法分别构建了分子进化树, 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 (1) 高梁属可明显分为三大支, 一支是蒴柄高梁(Chaetosorghum)和异高梁(Heterosorghum)二个亚属, 一支是优高梁亚属(Eusorghum), 这两个分支包含2n=20、40, 染色体较小的种类, 另一分支包括拟高梁 (Parasorghum)和有柄高梁(Stiposorghum)两个亚属, 包含2n=10的种类和它们的多倍体近缘种, 染色体相对较大; (2) S. almum的Adh1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 (3) Parasorghum亚属的S. pur-pureosericeum和多色高粱(S. versicolor)、光高粱(S. nitidum)和S. leiocladum聚在一起, 而该亚属中的S. mata-rankense、S. grande、S. timorense却与亚属Stiposorghum的种聚在一起, 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 (4) S. mac-rospermum和S. laxiflorum之间具有比其他高梁属种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2.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兴起于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自其诞生至今,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遗传改良研究便始终是人们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基因转化系统。而在植物基因转化系统研究方面,禾谷类相对于其他双、单子叶植物而言,具  相似文献   
143.
农杆菌转化获得转B.t.基因水稻及其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健秋  卫志明 《植物生理学报》2000,26(6):519-524,T002
以水稻主栽品种“秀水11”和“春江11”预培养4d未成熟胚为转化受体,经农杆菌LBA4404/pGBI4A2B(含B.t.基因)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达44% ̄70%,转化植株产生频率达27% ̄64%。转基因植物总DNA经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试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里。对转B.t.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两种水  相似文献   
144.
小麦幼胚培养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安海龙  卫志明 《植物生理学报》2000,26(6):532-538,T004
研究探讨了不同的基因型、幼胚取材时期、4℃处理时间、盾片接种方式、分化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幼胚培养再生成株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可靠、重复性好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优化条件下,该系统从幼胚诱导致密俞伤组织的频率为89%,致密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诱导2周时为95%,培养近3个月时仍可达50%以上。此外还发现部分叶状结构当转至新鲜的分化培养基上时能够进一步发育成为芽苗。分化的芽苗在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45.
植物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1 98 4年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 ,经过 1 0多年的发展 ,转基因技术已在近 2 0 0种植物中获得成功[1] 。转基因植物在提高植物的农业和园艺价值 ,作为某些重要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廉价生物反应器 ,以及研究基因在发育和其它生理生化过程与代谢途径中的作用等方面 ,均充当了核心角色。目前 ,科学家们研究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将基因导入植物中。遗传转化研究更多地转向转化的高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本文就目前植物遗传转化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对策作一些介绍并提出我们的看法。1 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变异  目前…  相似文献   
146.
试验选用孤雌生殖单倍体地率存在差异的不同类型自交系为材料,利用DAPI荧光染色方法对离体萌发花粉管中两个精核之间的距离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具有2个精核、1个精核和无精核花粉管的百分率与单倍体诱导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在具有2个糖核的花粉管中,根据不同精核间距分布组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测,存在着2个相互独立的花粉管亚群,即精核间距小于花粉管平均直径的疏亚群。其中,密管亚,即精核间距小于花粉管平均直径的  相似文献   
147.
保健植物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加强 ,特别是老年人不断的增多 ,抗衰老、补充体能、保持精力充沛、健康体魄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加强锻炼外 ,补充一些保健食品 ,摄取其精华之所在 ,以增强身体素质 ,提高免疫功能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人们对不少既可食用又有一定药用价值的植物已引起了极大兴趣 ,尤其是不需特别提取、制作复杂的简易方法更受到欢迎。我们对当前常用的保健植物作了一些调查 ,现作简介。1 .人参 (PanaxgisengC .A .Mey)人参含有 2 8种人参皂苷 ,因其丰富的活性成分 ,药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8.
防治糖尿病的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已成为现代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我国目前已有3千万人约占2%,而老年人约占20%,是主要的老年病之一,现在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治疗,除注射胰岛素外,大部分口服合成药,一方面不能停药,同时会对人的肝脏带来损害和不利。从中药,特别是植物资源中寻找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十分有前途的。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中医药和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发现了有很好的防治糖尿病的植物资源。现予以简单介绍:1 苦瓜 为葫芦科植物MomordicacharantiaL.药用部分为其果实(除去种子),原是一种常用的夏季…  相似文献   
149.
本文研究了海南岛中部山区不同生境、不同品种的槟榔植株对6种金属元素的选择吸收积累和交换作用。结果表明槟榔植株对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变化范围和交换作用差异明显 ,均为海南槟榔>云南槟榔>泰国槟榔 ;种间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以A1>Zn>Cu>Ni>Mo>Pb为列 ;同种槟榔不同部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量差异程度不一 ;至于槟榔植株与土壤中元素的交换作用 ,以中北部沟谷产的槟榔吸收量 (127.25ug.g-1,48.44% )最高 ,东南部山地居中 ,西南部低丘偏低些。  相似文献   
150.
海南岛不同生态型槟榔脯氨酸累积与抗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态型槟榔总的、淳离基酸含量均以砂丘槟榔〉旱生槟榔〉沟谷槟榔,滨海槟榔,而脯氨权平均含量2.52~3.74mg.g^-1DW三亚、屯昌试区槟榔含量为前两者分别高达2.478~2.60倍,3.80~4.28倍,2.25~2.41倍,3.43~3.98部,不同品种槟榔的脯氨一,则以海南槟榔高于泰国槟榔,云南榔19.44%、31.34%,其中果实增长比例最大,在不同生境中,生于地碱地的槟榔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