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NSP)—3ABC可用于注苗与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合成该基因的PCR引物,并在引物5’端和3'端分别加入含BamHⅠ和HindⅢ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以FMDV毒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3abc基因,得到的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DH5α。提取重组载体pT-3ABC,经BamHⅠ/HindⅢ双酶切后与载体pET32a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NSP—3ABC蛋白,分子量约56kDa,且该表达产物可与FMDV感染的动物血清产生免疫反应。ELISA试验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可用于FMDV注苗与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52.
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是全球极危鸟类,估计其种群数量为360~600只。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查阅,勺嘴鹬在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本文介绍了勺嘴鹬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其中江苏省的东台市和如东县的滩涂湿地是目前已知的勺嘴鹬全球数量最大的迁徙停歇地。东台市滩涂单次调查记录的勺嘴鹬最大数量为144只,如东县滩涂单次调查记录的勺嘴鹬最大数量为103只。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滩涂和福建省闽江口的滩涂为勺嘴鹬在中国最大的两个越冬地。滩涂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非法捕猎、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干扰是勺嘴鹬面临的主要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勺嘴鹬,我们建议加强对勺嘴鹬关键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加强对滩涂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国沿海勺嘴鹬的调查研究以及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53.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医院而言,就是要制定章程并以此为统领,构建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例,探讨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本路径、关键环节以及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54.
水稻秸秆还田时间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揭示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秸秆还田90,180,270 d和360 d的土壤真菌基因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演变趋势,并利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真菌群体数量和多样性指数(H、R和E)显著增加,在360 d时达到最高。对DGGE图谱的特征条带进行胶回收、测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土壤真菌主要种群包括:接合菌(Zygomycete sp.)、盐腐霉菌(Pythium salinum)、肉盘菌(Uncultured Sarcosomataceae)、牛粪盘菌(Ascobolus stercorarius)、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疏绵状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灰绿曲霉菌(Aspergillus glaucus)、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其中青霉菌(Penicillium sp.)、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而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p.)在90 d时成为新的优势菌群。RDA分析表明,90 d和180 d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较为类似,270 d和360 d的秸秆还田与对照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有机碳、pH和速效磷是引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5.
【背景】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APEC)是禽类主要病原菌之一,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可通过信号分子调控其生物学特性。在APEC中信号分子AHL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信号分子AHL对AP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铜绿假单胞菌酰基高丝氨酸内脂合成酶(Acyl-homoserine-lactone synthase,lasI)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化至APEC菌株DE17中,构建重组菌株DE17-lasI,利用LasI在DE17中合成AHL。比较野生株和重组菌株产生AHL信号分子、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性以及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运用Real-timePCR技术,比较野生株和重组菌株中与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以及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对重组菌株AHL信号分子检测表明,DE17-lasI能够产生AHL信号分子,与野生株DE17相比,DE17-lasI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显著降低(P0.01),但其生长特性和耐药性无显著变化(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的毒力因子fimH转录水平上调了58.8倍,而ompA、iss分别下调了95.4%、77.3%。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agn43下调了75%,鞭毛合成基因flhA下调了80.8%。此外,AHL受体sdiA的转录水平上调了19.8倍。【结论】转化lasI至APEC中,能促进其在APEC中合成信号分子AHL,并显著影响APEC的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探讨AHL型群体感应系统对APEC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6.
克隆了嗜热乙醇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中乙醇代谢的关键酶之一醛/醇脱氢酶(alcohol/acetaldehydedehy drogenase,AdhE)基因的上游假定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dhE的上游序列是启动子,能启动报告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持续表达。首次发现adhE的启动子序列中存在两个独立的启动子(P172和P37)和核糖体结合位点(SD172和SD37),分别都具有完整功能,但其活性均低于完整的启动子序列。由此推测嗜热乙醇杆菌中adhE的表达受这两个启动子协同调控。  相似文献   
357.
以独居型啮齿动物——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为对象,主要测定了与优势-从属关系有关的体重、生理状态和粪便激素变化规律相关的参数。野生成年仓鼠捕获于鲁西南山区农田并于实验室内单独饲养。按照陌生和体重匹配的原则配对,实验动物在中立竞技场中每天进行15 m in的遭遇战并收集粪便,连续28 d。以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会行为、非社会行为确定个体的优势-从属地位。用于实验的动物共33只。行为实验结束后,将动物解剖,确定其繁殖及生理状态。结果表明:4周重复遭遇战期间,(1)优势雌体体重显著增加;(2)肾上腺指数显著降低;(3)雌体肾上腺指数与卵巢指数无显著的相关关系;(4)雌体粪便皮质醇及雌二醇含量随时间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但优势与从属个体间差异不显著;(5)优势雌体的粪便雌二醇含量与皮质醇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提示,重复遭遇战未影响雌体的存活及潜在繁殖能力,这可能与黑线仓鼠的独居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358.
正农历四月初八,是侗家人的"乌饭节"。每年聚居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的侗族人,都要提前几天到山上去摘来几种树叶,然后和糯米一起做成香喷喷的黑色米饭,俗称"乌饭""黑米饭",再从坛子里取出腌制的酸鱼酸肉,斟上自家酿制的米酒,来欢度这一传统的节日。乌饭是乌黑的,晶莹剔透,油光发亮,清香  相似文献   
359.
性比值     
干建平 《生物学通报》1996,31(10):23-24
调查结果表明,人口实际出生性比值显著性偏离理论性比值,受精时的原始性比值偏离更为显著,第三性比值由出生时的性比值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两性间的具体死亡率数字决定的。从总体上看,出生后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使得男性的余额将不断减少,直到某个年龄阶段男女比例平衡并最终女性多于男性,而人口总体性比值则是接近于理论性比值。  相似文献   
3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