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部分腐霉种的系统发育与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楼兵干  张炳欣 《菌物学报》2005,24(2):207-220
基于对73株计58种腐霉和6种疫霉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海生疫霉为外围群,按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腐霉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腐霉中,Pythium ostracodes,P.chamaehyphon,P.carbonicum,P.montanum和P.vexans归为同一组,介于其它腐霉和疫霉之间,这5种腐霉的孢子囊均为球形;现已归为疫霉属的P.undulatum 单独为一组,它与腐霉的亲缘关系比疫霉更近;其余52种腐霉聚成一大组,这52种腐霉基本上按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形态分成Ⅰ、Ⅱ两组:第1组31种腐霉, 其中30种腐霉的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为球形;第Ⅱ组21种腐霉,其中19种腐霉的孢子囊为丝状、瓣状或裂片状。基于ITS序列分析,腐霉属的其它性状如藏卵器壁是否光滑、卵孢子是否满器、雄器的着生方式和数量、异宗配合等呈多元演化。  相似文献   
292.
紫竹梅花粉母细胞对诱变剂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克政  .干侣仙 《遗传》1985,7(5):21-22
花粉母细胞微核测定是监测环境污染很实 用、很简便的新技术。这种监测法不但可以在 实验室中广泛用来监测食物或药品的诱变性, 还可测定空气中气体污染物川。 据文献报道,用于花粉母细胞微核技术的 植物有美国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和 我国山东紫露草(Tradescantia reftexa)'。与此 同科的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 对诱变剂 的敏感性如何,未见报道。为寻找便于在我区 推广花粉母细胞微核实验技术所用的植物,我 们选择紫竹梅来研究其花粉母细胞微核对诱变 剂的效应。  相似文献   
293.
研究了饥饿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初孵幼体(Z1)存活及主要生化组成的影响,同时分析饥饿期间的能量变化和能量来源。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初孵幼体Z1的TI(初次死亡时间)、T50(50%死亡时间)和T100(100%死亡时间)的时间分别为2.5 d、6.0 d和9.5 d,饥饿第3 d,幼体活力显著下降;2.饥饿期间,幼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水分含量略有上升,脂肪/蛋白的值表现为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3.饥饿期间,初孵幼体Z1体内的总能量显著下降,最初24 h的能量消耗最快,整个饥饿期间脂类、蛋白质供能比例分别为42.71%、57.05%。  相似文献   
294.
对蛋白质、DNA和RNA的相互作用(结合)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课题.多数DNA和RNA的结合蛋白都具有自聚合倾向,在体外实验中会造成难以和DNA或RNA形成结合物而影响实验的结果.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蛋白质能显著抑制这种自聚合倾向,而大幅度提高其与核酸分子的结合效率.这一简单方法已用于在细胞角蛋白18与转录因子C/EBPβ3′UTR RNA结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295.
目前,超声刀因其手术效率高、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已在乳腺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几年来通过对超声刀在乳腺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我们发现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实践性、直观性的优势。借助超声刀行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教学方式可激发临床实习和见习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对临床乳腺外科学习的兴趣。临床实习和见习学员在乳腺癌手术中学习并掌握超声刀的使用原理与操作方法可提高学员对乳腺外科手术的直观认识,有助于提高外科临床带教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超声刀在乳腺外科手术中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应用超声刀在乳腺癌手术教学中的主要优势与现存问题,对借助超声刀进行乳腺癌手术的教学进行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9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鱼油和豆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生长、免疫、代谢和耐低氧性能的影响,配制了添加不同比例鱼油和豆油的3种蟹用饲料,添加3%鱼油饲料组、3%豆油饲料组、3%鱼油和豆油混合组(1∶1,质量比),将其分别投喂中华绒螯蟹115 d后测量蟹体重、壳长和壳宽的变化,再将其放入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9.06±0.06)mg/L和(2.57±0.44)mg/L的水体中,测定其免疫、代谢指标及耐低氧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投喂添加3种不同油脂饲料的中华绒螯蟹各组间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代谢指标影响较大;添加鱼油和豆油混合油饲料组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密度、血蓝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都为最高,说明鱼油与豆油混合添加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和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增加其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297.
目前,国际公共数据库中黄瓜EST序列数量的迅速增加为SSR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资源。本研究从葫芦科基因组数据库下载513,801条黄瓜EST,经EST-trimmer软件和CD-HIT程序预处理,共获得381,022条非冗余EST。利用Perl程序MISA搜索到SSR位点15,665个,检出率为4.11%。利用Primer3软件成功设计了9,145对黄瓜EST-SSR引物,随机抽取10对引物对5个黄瓜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其中仅2对引物能检测到多态性。该数据为下一步开发新的黄瓜EST-SSR标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8.
为进一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2龄雄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活体解剖和显微观察方法,首先研究了池塘养殖过程中二龄雄体的生长、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和第二性征(主要包括大螯绒毛长度及其覆盖比例)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其次,对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外观和组成进行了拍照和描述.结果显示:(1)池塘养殖条件下中华绒螯蟹2龄雄体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和体厚增长主要发生在3~8月,其中4~5月间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最高,9~12月间的体重和形态学参数增长均不显著;肥满度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2龄雄体池塘养殖早期性腺发育较慢,3~5月肉眼很难发现,6月份生精区已经清晰可见,7~11月份性腺指数显著增加,7月份部分个体储精囊中已有精荚,8月份副性腺体积开始迅速增加,整体上,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呈显著负相关,而性腺指数(GSI)与生殖蜕壳前的雄体体重及月份均呈显著正相关.(3)2龄雄体的大螯绒毛长度及其内侧绒毛覆盖比例在4~8月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余月份增加不显著,绒毛长度与覆盖比例、绒毛长度与体重、绒毛覆盖比例与体重、绒毛长度与性腺指数、绒毛覆盖比例与性腺指数都呈显著正相关.(4)2龄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由体内和体外两大部分构成,体内部分主要包括精巢、输精管(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副性腺和射精管,输精管后端储存着大量精荚,体外部分主要由阴茎和交接器组成.综上,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2龄雄体的生长、性腺发育与其第二性征关系密切,雄体生殖系统组成复杂,今后需要深入研究雄体的性腺发育规律和分期.  相似文献   
299.
医患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医学和社会学交叉的概念,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促进医疗体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医患关系的关注程度日渐增加,通过多维视角下中国医患关系的内涵、现状分析,探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0.
目的:探讨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近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首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共30例患者(38髋),年龄38~70岁,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少6月,最长33月,平均19.5月。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45.3±4.3,术后末次随访94.1±5.4。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4个月所有患者可以全负重行走。1例术中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愈合良好,未留后遗症。所有病例未发现假体松动或感染。结论:骨保留型股骨短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新型短柄假体设计符合人体解剖特征,骨量保留多,术后疗效好,为髋关节置换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