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10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进行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与中国人群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DNA序列测定的方法,对386例(其中108例高脂血症患者,278例正常对照)中国人群进行突变筛查。结果发现1个新的沉默突变L103L,1个错义突变P207L,3个剪接突变Int3/3′-ass/C(-6)→T和普遍存在的S447X多态性,其中发生在高脂血症组的P207L杂合子为亚洲首报,并对先证者的家系进行了研究,认为P207L是家族性高脂血症的病因之一,而在正常对照组中也有发现的Int3/3′-ass/C(-6)→T,对以往研究认为其是高脂血症易患因素的观点提出了相反的报告,对于普遍认为有益的多态性位点S447X,进一步研究认为其对于正常人群,特别是健康男性的保护作用更强。结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变异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十分复杂多样,大规模的人群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103.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贝那鲁肽与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结局的影响,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后血糖不能达标的患者应用胰高糖素样肽-1(GLP-1) 受体激动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使用贝那鲁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 PSV)、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 、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两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FPG、2hPG、HbA1c、PSV、IMT、Scr和BU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较对照组(20.00%)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二甲双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利拉鲁肽相比,贝那鲁肽在降低血糖、改善下肢血管功能、肾功能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4.
在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以苎麻皮为原料,采用微波法提取苎麻皮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硫酸铵用量、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即在料液比1:50 g/mL、硫酸铵用量为0.2 g/mL、提取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为120 s,乙醇体积浓度为70%时提取率可达2.442%。采用了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黄酮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皮黄酮对O-·2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MMP - 9、VEGF、bFGF 在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MP-9、VEGF、bFGF在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结果MMP-9、VEGF、bFGF在NHL中表达率分别为43.66%、33.80%、25.35%,均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m=0.0023,Pv=0.001,Pb=0.0049)。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MP-9(-)组(P=0.008)。VEGF在T细胞型中表达率高于B细胞型(P=0.019),VEGF阳性组治疗缓解率低(P=0.045)。巨块型NHL中bFGF表达率较高(P=0.028),bFGF(+)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FGF(-)组(P=0.041)。MMP-9、VEGF、bFGF之间无协同表达。结论:MMP-9、VEGF、bFGF在NHL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淋巴组织,可能与淋巴组织恶变有关。MMP-9、bFGF均与生存期呈负相关,是NHL预后差的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判断预后。VEGF阳性组治疗效果差,提示VEGF阳性NHL患者加用VEGF靶向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6.
钙离子及钙调蛋白对不同温度型冬小麦盐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不同温度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小偃6号'、'NR9405'、'陕229'和'RB6'为材料,在0~25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钙调蛋白抑制剂(CPZ)、钙离子通道阻断剂(LaNO3)和钙离子螯合剂(EGTA)等对冬小麦盐分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中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3种制剂均显著增加了各品种小麦植株对Na+的吸收,减少了K+吸收,且其作用依次表现为CPZ>EGTA>LaNO3.中盐胁迫下,各种制剂对冷型小麦'陕229'和'RB6'盐分吸收的影响大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和‘NR9405',而高盐(250 mmol/L)胁迫下这种差异缩小.研究表明,Ca2+对小麦Na+吸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钙调蛋白(CaM)来完成, CaM不但控制小麦Na+净吸收和累积,而且在小麦K+吸收中也起重要作用;在盐胁迫下冷型小麦 '陕229'和'RB6'对Ca2+和CaM活性的要求大于暖型小麦'小偃6号'和'NR9405'. 相似文献
107.
108.
周俐梅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7,19(3):116-119
白细胞介素17是近两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因子;人白细胞介素17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并以一种类似于促炎症性的方式作用于其它组织。本着 素17的发现过程及其核酸收白质结构特征。并简明扼要地阐述其已知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9.
长期以来雌性脊椎动物的性别分化被认为是一个“默认”的程序.但是近些年研究发现,Rspo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导致哺乳动物XX型个体性反转为雄性.Rspo1在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其表达在雌雄个体性别分化时期有差异,是潜在的性别调控基因.Rspo1在性别发育早期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性腺分化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原始生殖细胞分裂增殖、细胞周期和生长发育,参与调控性腺中体细胞的分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Rspo1在脊椎动物中的表达调控及其在雌性性别决定方面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通过抑制茉莉素调控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从玉米B73自交系中克隆到一个新的JAZ家族基因Zm JAZ4,该基因c DNA全长为651bp,编码蛋白含有216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3.1 k D,p I为10.78,属于碱性蛋白。Real-time RT-PCR结果表明,Zm JAZ4主要在茎端分生组织、雄穗、发育早期的种子以及胚乳中表达。系统进化分析显示,Zm JAZ4与At JAZ10转录因子相似性较高。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Zm JAZ4定位于细胞核内。Zm JAZ4在酵母细胞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激素及胁迫处理表明,Zm JAZ4在地上部的表达受PEG、Na Cl、SA、GA和ABA诱导,而在地下部的表达受到ABA和GA诱导。结果分析表明,Zm JAZ4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调控多种激素信号通路及非生物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