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长江三峡珍稀植物——巴东木莲冬芽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巴东木莲是长江三峡库区的珍稀濒危植物 ,数量不多 ,树形美观 ,是一种常绿大乔木 ,扦条繁殖不易。本文关于冬芽培养试验为巴东木莲提供了一条新的繁殖途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护长江三峡库区物种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重金属Zn2+胁迫下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宋亚茜  高欢欢  罗坤  赵惠燕 《生态学报》2016,36(9):2537-2543
为了探索重金属锌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取食行为的变化影响,在模拟自然的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浓度Zn~(2+)溶液浇灌土壤,通过土壤-小麦-蚜虫体系连续处理麦长管蚜15代,用EPG(刺探电位技术)对第1、5、10、15代成蚜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第1代和第5代时,200 mg/kg的Zn~(2+)处理后np波和C波的总持续时间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800mg/kg的Zn~(2+)使其显著增加。到第15代,高剂量的Zn~(2+)处理后np波和C波的总持续时间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涉及分泌唾液的E1波持续时间及涉及被动取食营养的E2波出现次数并未受到低剂量Zn~(2+)的显著影响,但高剂量的Zn~(2+)处理后单独E1波、伴随稳定E2的E1波总持续时间及E2波的数量均显著降低。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会受到重金属锌的影响并且会在高剂量Zn~(2+)的胁迫条件下产生积累效应,而低剂量的Zn~(2+)则促进麦长管蚜对小麦的取食行为。针对重金属而言,此效应发生改变的关键浓度为400 mg/kg,蚜虫取食行为发生改变的关键世代为第5代和第10代。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T)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用STZ诱导的模型组。将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n=12),分别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饮用水,而给其他三组分别灌胃HLJDT(60、120和240 g·kg-1·d-1)。12周后处死大鼠并测量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p38MAPK和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LJDT中高剂量组体重、肾脏重、肾重体重比和FBG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TG、BUN、Scr和UP 24 h均显著提高;而与模型组比较,HLJDT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TG、BUN、Scr、UP 24 h和MDA的水平,升高NO,SOD的水平。另外,TGF-β1,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经过HLJDT的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降低。(所有取值为P0.05,P0.01)。结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HLJDT是通过调控血糖、降低氧化应激的水平和下调TGF-β1,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来保护DN大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籽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115.
花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对花生资源的利用却并不充分,大多数仅仅作为油料作物,而花生资源中还含有许多有益于健康的药用成分。长期以来,花生秸秆一般被丢弃田间,榨油后的花生壳和红衣也被大量弃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药用成分的角度对花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花生中药用成分的分类、加工技术以及微生物预处理对成分加工3个方面,尤其是花生废弃物如何通过微生物转化获得高附加值的药用成分。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指出,花生废弃物的微生物转化可能是今后花生资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将促进花生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吉烟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探讨铅(Pb)胁迫对烟草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b胁迫浓度的升高,‘吉烟9号’的叶长、叶宽、株高、茎围逐渐减小;叶绿素(Chl)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逐渐上升;烟碱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先降后升;总氮、蛋白质、总糖、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胁迫浓度为150 mg·kg~(-1)时最高。总体来说Pb胁迫浓度大于150 mg·kg~(-1)条件不利于优质烟叶形成。  相似文献   
117.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底物,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数量.利用Li-6400-40B同时测量大豆叶片在不同CO2浓度(300、400、500和600 μmol·mol-1)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并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拟合这些光响应曲线,获得大豆叶片一系列的光合参数、生理生态参数和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 电子利用效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光能利用效率和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CO2浓度下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CO2浓度下的最大羧化效率的差异不显著.CO2浓度的大小对光合作用中原初光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即高CO2浓度有利于减小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以提高光能传递的速度及增加大豆光合电子流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沈阳西部城市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中优先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和当地传统污灌区耕作层土壤、地下水中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总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区(清水灌区)1倍和4倍以上;系统出水、地下水和传统污灌区地下水中的优先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相似的分布、说明污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土地处理系统和当地传统污灌区生产的大米中,优先有机污染物含量与对照区相比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9.
急性大肠杆菌性腹膜炎时肺的变化及腑安冲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O(111)B4大肠杆菌(9×108个/ml)与10%硫酸钡佐剂给SD大鼠腹腔注射诱发急性腹膜炎为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模型组(2)正常对照组(3)模型+中药治疗组,观察急性实验性腹膜炎时的肺损伤及腑安冲剂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中药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肺匀浆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均明显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2)中药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中药组肺系数,肺灌洗液蛋白及白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腑安冲剂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与加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显著减轻急性腹膜炎引起的肺水肿,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0.
耐低温淀粉酶产生菌Y89微波诱变及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耐低温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生产水平,以前期筛选得到的1株耐低温兼性厌氧淀粉酶产生菌Y89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通过酶产量及遗传性能稳定检测筛选高活力突变株,并采取单因素优化法对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得1株遗传稳定的高活力突变株Y89-11,淀粉酶产量达750.2 U/m L,是原出发菌株的1.94倍。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该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最适生长及产酶温度为16℃,最佳产酶时间60 h,最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酵母膏,培养基中添加Ca2+可显著提高产酶量。经诱变选育出的突变株Y89-11与原菌株相比产酶量提高了94%,所产淀粉酶为中低温酶,最适反应温度30℃,耐低温效果较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