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温度对透明溞和隆线溞——亚种发育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透明溞(Daphnia hyalina)和隆线溞——亚种(D.carinata ssp.)的发育、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极为密切。胚胎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低温培养的个体普遍大于高温。龄期、寿命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  相似文献   
32.
温度对武汉东湖近邻剑水蚤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邻剑水蚤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随不同的温度而有差别,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时间与温度呈正相关,在6.5℃时为64.3天,20℃时仅为20.2天,当25℃时则发育减慢。  相似文献   
33.
简易测重法在武汉东湖轮虫常见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参考国外有关报道,通过对东湖常见轮虫的活体观察,确定其近似几何图形,测量并找出长、宽、厚之间的比例关系,制定了以体长为依据的测算体重的简化公式。作者认为该简化公式是测算轮虫生物量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食物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主要在开始培养后的6天内形成。在0.1mg/ml的食物密度下,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斜生栅藻或斜生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经1:1(湿重)组成的混合藻均能显著地提高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同时也使轮虫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产休眠卵的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明显增大,但对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温度和食物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在3种温度(20℃、25℃和30℃)和3种斜生栅藻浓度(6.0×106cells/mL、3.0×106cells/mL和1.5×106cells/mL)共9个条件组合下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研究表明,温度为20℃和食物浓度为6.0×106cells/mL的条件组合下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最大,此为轮虫休眠卵规模化生产的最适条件;6.0×106cells/mL和3.0×106cells/mL的食物浓度分别是25℃和30℃下轮虫休眠卵生产的最适食物浓度.20℃时轮虫的混交雌体百分率显著大于25℃和30℃时,而温度和食物浓度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us calyciflorus Pallas)休眠卵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累积萌发率的结果显示,保存在休眠卵形成的原液中,温度为20℃~30℃时萌发率均较高,30℃时用过滤湖水萌发时的萌发率最高(65%),保存在无机培养中的休虎卵,用曝气自来水萌发时最主,用湖水次之,无机液萌发效果较差;20℃和25℃时三种萌发液中的萌发率接近,母体投喂小球藻形成的休眠卵的累积萌发率高于投  相似文献   
37.
妊娠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妊娠第4天(Ⅰ组)、第7天(Ⅱ组)、第10天(Ⅲ组)的小鼠(各20只)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Ⅰ组20只小鼠子宫内膜全部存在LIF基因的表达、Ⅱ组有5只小鼠表达、Ⅲ组仅有1只小鼠表达。文中对不同孕期LIF基因的表达程度与胚胎着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Abstract: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is a glycoprotein with multiple activities and is essential for blastocyst implantation in mouse.We have examined LIF gene expression in mice endometrium on day 4(group Ⅰ),day 7(group Ⅱ),day 10(group Ⅲ)of pregnancy.In group Ⅰ all had LIF gene expression,5 mice had LIF gene expression in group Ⅱ,only one mouse had LIF gene expression in group Ⅲ.We discussed the relation between level of LIF gene expression and embryonic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38.
39.
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与雌、孕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多功能活性的糖蛋白,LIF基因在大多数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进行着强烈的表达,然而LI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对168只妊娠第4~5天的小鼠LIF基因表达和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发现18只小鼠无LIF基因表达,其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0.01<P<0.05)低于其他表达的小鼠。提示:雌、孕激素对小鼠LIF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将为LIF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文采用N2B27无血清无饲养层的完全已知成份的培养体系,通过机械分离法分离不同阶段的绵羊囊胚,观察不同阶段囊胚对分离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N2B27无血清无饲养层成份完全已知的培养体系,利用机械分离法对不同阶段的绵羊囊胚进行分离,观察其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原代集落形成率,以及AKP染色,多潜能性候选基因Oct-4和Sox-2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分离早期阶段绵羊囊胚获得的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形成率显著低于扩张(孵化)阶段囊胚(19.6%(11/56)vs 36.9%(31/84))(P0.05),同时早期和扩张(孵化)阶段绵羊囊胚的AKP染色和多潜能性候选基因Oct-4、Sox-2的表达呈阳性。结论:N2B27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体系是一种有效分离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基,同时分离绵羊扩张(孵化)阶段的囊胚可以显著的提高原代类胚胎干细胞的建系率,为提高绵羊类胚胎干细胞的建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