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最低抑菌浓度(MIC),MTT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及两药联合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SMIC50和SMIC80),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测鱼腥草素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动态过程。结果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512 mg/L和256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64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50黏附期为16 mg/L,早期为16 mg/L,成熟期为32 mg/L。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128 mg/L,早期生物被膜阶段为128 mg/L,成熟期生物被膜阶段为256mg/L,两药联合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SMIC80黏附期为64 mg/L,早期为64 mg/L,成熟期为128 mg/L。结论鱼腥草素钠联合红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是典型的降海洄游鱼类,由于地理原因,一些香鱼在繁殖季无法回到海中产卵,形成陆封型香鱼。陆封型和洄游型香鱼相比,其体型明显偏小。鱼类的体肾组织可以调控渗透压,从而影响生长,因此我们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研究陆封型和洄游型香鱼体肾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双向电泳(2一DE)分析筛选到25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21个蛋白。与洄游型香鱼相比,陆封型香鱼体肾组织中NADH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Or..微管蛋白、热适应相关蛋白65(Wap65)、热休克蛋白60(HSP60)、丙酮酸脱氢酶(E1)、碳酸酐酶、烯醇酶和乳酸脱氢酶表达量较高。同时陆封型香鱼的B一肌动蛋白、铁蛋白、氨基酰化酶、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过氧化物酶、丙氨酸乙醛酸转移酶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则表达量较低。它们主要参与能量代谢、应激反应、氨基酸代谢等过程。由于wap65、HSP60和E13种蛋白在蛋白质组学结果中表达改变,且与应激和能量代谢有关,可能影响鱼类生长,因此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验证陆封型和洄游型香鱼体肾wap65、HSP60和E1基因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mRNA表达均在陆封型香鱼体肾中较高,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综上,陆封型香鱼的几个糖酵解相关酶和应激蛋白表达量比洄游型香鱼高,而蛋白代谢相关酶表达量较低,揭示陆封型和洄游型香鱼在环境应激和能量代谢等层面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王岳  张淑英  于红  盖志敏  马晓红 《生物磁学》2014,(23):4541-4544
目的: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中,随机选取50例足月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除外生后低血糖、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者),及50例与之匹配的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生后评分、性别比例、父母收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期检查和记录两组的各体格及智能发育评估指标,了解两组婴儿体重指数及智能发育特点,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6、9、12、18、24个月的超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年龄增长体重指数有下降趋势,6月龄时体重指数最高,24月时最低;观察组6月时大运动发育商数为(100.86±3.34),对照组则为(104.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观察组的发育商数已接近正常,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个方面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在2岁以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可对其生后6月内的大运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RGD修饰的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Ad.RGD-ING4-PTEN),研究其对人白血病细胞MEG01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AdEasyTM腺病毒重组系统,在本科室已成功构建的pAdTrack-CMV-ING4-polyA-promoter、pAdTrack-CMV-polyA-promoter腺病毒转移质粒的基础上,在多克隆酶切位点的Not I、Xho I间插入PTEN片段,得到pAdTrack-CMVING4-polyA-promoter-PTEN重组转移载体,与RGD-4C修饰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RGD)同源重组后,经包装和扩增获得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Ad.RGD-ING4-PTEN。将Ad.RGD-ING4-PTEN体外感染人白血病细胞MEG01,检测腺病毒对MEG01细胞的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源基因ING4和PTEN在MEG01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外源基因的导入对MEG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源基因导入对MEG01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Ad.RGD-ING4-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其能有效地感染MEG0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到ING4和PTEN在MEG01细胞中的表达;ING4和PTEN基因能明显抑制MEG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产生G2/M期阻滞作用,且双基因联合作用较单基因作用更明显。结论:成功构建了RGD-4C修饰的ING4和PTEN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Ad.RGD-ING4-PTEN。收获的腺病毒能有效感染人白血病MEG01细胞。Ad.RGD-ING4-PTEN具有抑制MEG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及G2/M期阻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在278.2~308.2 K温度范围内,测定阿奇霉素在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固液平衡理论建立了该体系的溶解度修正模型。采用X线粉末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阿奇霉素在不同温度、不同体积比的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得到的晶体进行鉴别。同时利用溶解度数据估算了阿奇霉素在水/乙醇体系中的溶解热(-25.26~-16.11 k J/mol)、混合热(-9.94~-3.25 k J/mol)。通过溶液化学理论推导了阿奇霉素溶剂化平衡常数K与活度系数γ2的方程:γ2=1/(1+K),建立了溶剂化焓与温度、水/乙醇两者体积比(φ)之间的关系式,为ΔH=RTln(17.86exp(3.4φ)-1)。采用溶析结晶方法得到的6种阿奇霉素晶体,均属单斜晶系,但具有不同的晶胞参数且其密度和熔点也不同。同时发现温度越高,水/乙醇体积比越大,得到的晶体稳定性越差(晶体的熔点和密度降低)。在水/乙醇混合溶剂的溶析结晶体系中,产生阿齐霉素多晶型的现象与溶剂化作用的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表达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抗肿瘤意义及蛋白多糖对淋巴细胞归巢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分布、超微结构和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1)早期病变肿瘤周边组织内可见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细胞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大量淋巴细胞穿越管壁,可见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存在;晚期病变组织内类高内皮微静脉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管壁不活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明显减少。(2)类高内皮微静脉壁,特别是邻近管腔侧与阳性胶体铁呈强阳性反应,在有淋巴细胞穿越的部位反应更加明显,而内皮扁平的血管基本不反应或反应微弱。结论:(1)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向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2)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3)蛋白多糖于淋巴细胞归巢旺盛的类高内皮微静脉呈强表达,可能对归巢淋巴细胞穿越类高内皮微静脉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摘要 目的: 对我院不安全用药行为进行监测与调查, 分析临床用药问题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探讨医疗机构加强药品风险管理的 措施,以减少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院部分科室就诊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 “医院 用药安全监测与评价” 软件对我院医护人员在临床用药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整理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在本次 临床用药风险分析中, 各因素所占比例为: 医生: 30.50%,药师: 9.00%, 护士: 32.00%, 患者: 28.50%。了解临床用药各环节中存在的 临床用药风险的医护人员占 83.3%,但只有 50.6% 的人员采取基本的防范措施。用药风险警示调查显示: PASS 警示有效率为 57.5%; 关联因素评价中人员因素的发生率最高 55.16%;外界因素次之 31.29%; 药物因素发生率为 26.95%。结论: 医疗机构应当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 识别、分析用药风险因素, 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及知识, 努力构建临床用药风险控制系统,为医药护理人员及患 者营造良好的医疗安全氛围, 从而降低用药风险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乳腺癌组织和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bi1、c-Abl和WAVE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正常乳腺组织与乳腺癌组织相比,Abi1和WAVE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bl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定位的改变。2.Abi1强阳性率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c-Abl阳性率及WAVE2强阳性率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Abi1蛋白表达与c-Abl和WAVE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Abi1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乳腺癌中Abi1蛋白表达的变化可影响c-Abl蛋白的定位和WAVE2蛋白的表达。推测Abi1在Abl/Abi1/WAVE2通路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9.
拟南芥FT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和蛋白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T基因是植物成花素,在植物的开花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构建了用于原核表达的FT-eGFP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从IPTG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建立了FT-eGFP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的优化体系:当菌液OD600=0.6-1.0时,采用IPTG1.0mol/L,在28℃诱导表达6h。摸索和建立了利用HisTrapKit标签,经过镍柱纯化,纯化目的蛋白的技术体系,为进一步研究FT基因在植物开花调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在30℃的条件下,连续饲养卷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acoeciaeMarchall10代,观察每代蜂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Wolbachia的wsp基因的分子检测,以研究卷蛾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行为与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下卷蛾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被抑制,4代以后wsp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变为阴性;同时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生殖行为的改变程度也随着世代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这显示卷蛾赤眼蜂的产雌孤雌生殖行为与其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