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试验证明,通过液氮冷冻、手工研磨破碎后用稍加改进的常规DNA提取方法,可以成功地提取聚合度高,符合于热变性测Tm值的毛霉目真菌DNA。对60株菌的测定结果表明,毛霉目各属真菌中G+C mol%高低有一定顺序,基本与文献报道相符。对提取时应注意的细节、T_m值的测定、GC含量计算公式的选定和结果分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毛霉目中6科16属40个种共60株真菌DNA的G+C含量与分布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提取DNA时选用了Storck等人在Marmur提取细菌DNA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菌DNA提取法,经过一些修改后成功地提取了毛霉目真菌的DNA。经该法提取的DNA片段长、纯度高,在热变性时DNA的增色效应一般都大于35%。各个种的GC含量大致有一固定值。根据所测毛霉目16属各属真菌的平均GC含量,可将它们分为明显的三组:Gongronella, Haplosporangium, MortierellaSyncephalastrum为一组,GC含量最高为46.0-49.8%; Cunninghamella单独成一组,GC含量最低只有28.8%;其他各属包括Absidia, Mucor, Rhizopus等GC含量介乎这两组之间,分布于34.9-41.9%。这一次序除Helicostylum与Circinella的数值低于他人的报道外,其余和文献报道值一致。一般属内GC含量变化小于10%,种内变化小于2%。所测得的G+C mol%对分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和Mortierella ramanniana (Moeller) Linneman的合理归属提供了佐证。对某些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值有出入的原因作了讨论和分析。对采用Mandel等1970年建议的公式GC=(Tm 0.1×SSC/50.2)-0.990来计算GC含量的依据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随着医学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及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本文介绍了我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设施的运营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完整的文件及系统内标准操作的管理体系、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管理、系统内环境物品的管理等,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4.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雷氏盐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400mmol/L NaCl胁迫处理0,0.5h,2h,12h,1d,2d,4d,6d,8d,10d和12d,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和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并讨论了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胁迫下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和甜菜碱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处理初期(0.5h和2h)BADH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略有下降,此后随处理时间的增加BADH基因表达持续增大,在胁迫处理6d时BADH基因表达量最大为对照的4.6倍,6d之后BADH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甜菜碱含量在NaCl处理0.5h突然增大以应对胁迫反应,此后其含量出现了小幅的震荡上升,在胁迫处理4d时达到了最大值,此后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甜菜碱含量逐渐降低。二者之间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存在滞后性,分析认为甘菊叶片中BADH基因表达与甜菜碱积累间存在相互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本文研究了从黑曲霉中获得原生质体的各种条件(例如渗透压稳定剂、温度、菌龄、培养基的成分、 酶索统等)。结果表明,采用0.5lo蜗牛酶和1% 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酶解菌丝体,可获得大最的原生 质体。该原生质体用。.8mol/L N“ 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为50 %.  相似文献   
36.
疫霉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河北、青海、山东、湖北、广东等地不周寄主上收集的,属于 Phytophthoracapsici,P.Colocasiae,P.Heveac,P.Infestans, P.Melonis P.Nicotianac var. nicotianae P.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7个种和变种的17株菌的蛋白质,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分析和比较,经多批次试验,7个种和变种各自恒定地呈现典型的蚤白质图谱,显示出种间的差异。其中 P. infestans 占11株,它们虽采自不同地区和寄主,又分属5个生理小种,经多次电泳,电泳图谱基本相同,但不同菌株存在一些差异。同一株菌,培养条件对电泳图谱影响不大,不论是培养在含苹果酸的培养基上,还是培养在延胡索酸培养基上,电泳图谱基本一致,只是电泳材料必须新鲜。  相似文献   
37.
电诱导棕色固氮菌表达抗氨阻遏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技术电诱导棕色固氮菌成为抗氨阻遏的菌株,其菌株最高耐氨率可高达8mMNH^4+左右。农田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施用该固菌于农田中,能使玉米及花生增产5%~8%,菌体的抗氨阻遏能力与封土质及成分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8.
湿地作为水陆交替的过渡地带,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植物是生态功能作用发挥的基础。不同积水生境与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关系密切。黄河流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湿地面积广阔,河南黄河湿地作为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水生境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尚不清晰。为研究河南黄河湿地植物的多样性现状以及积水生境对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7个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植物进行调查,共设置样方981个。重点分析了不同积水生境湿地植物的主要群系和物种组成,研究了各生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对比了的不同积水生境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和群落间相似程度(β多样性),明确了各生境的植物物种排序和指示种。结果表明:(1)河南黄河湿地植物群系以草本群系为主,共发现188种湿地植物,分属56科,138属;(2)不同积水状况湿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大小依次为:季节性积水 > 永久性积水 > 间歇性积水 > 季节性水涝,主要群系总数与物种丰富度趋势表现一致;(3)不同积水生境湿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和永久性积水生境中植物物种组成相似性和群落间相似程度最高,各积水生境均有明显的优势种和指示种。河南黄河湿地积水生境在不同流段差异显著,不同积水生境下植物多样性和主要植物群系有明显区别,进行湿地生态建设时,建议优先保护季节性积水生境,减少季节性水涝生境的产生,以达到维持物种多样性,发挥湿地最大生态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以苗用型大白菜品种‘油绿3号’为材料,设置日光温室内盆栽实验,在蓝膜(B_(flim))、绿膜(G_(flim))、黄膜(Yflim)、红膜(R_(flim))、无色膜(W_(flim))下进行叶面喷施0(CK)、12和24 mmol·L^(-1) NaCl的组合处理(B_(flim0)、B_(flim12)、B_(flim24)、G_(flim0)、G_(flim12)、G_(flim24)、Y_(flim0)、Y_(flim12)、Y_(flim24)、R_(flim0)、R_(flim12)、R_(flim24)、W_(flim0)、W_(flim12)、W_(flim24)),测定幼苗的干鲜物质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以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以明确有色薄膜下叶面喷施NaCl对苗用型大白菜的生长及物质累积的复合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相同薄膜颜色下,与对照(0 mmol·L^(-1) NaCl)相比,苗用型大白菜的各项生长指标在12和24 mmol·L^(-1) NaCl处理下均不同程度增加,并以Y_(film12)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最大,其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W_(film0)处理显著增加54.40%、45.06%、38.99%和76.77%;R_(film12)和W_(film12)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较大,但B_(film12)处理更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以及叶绿素形成。(2)相同盐浓度条件下(0~24 mmol·L^(-1) NaCl),5种有色薄膜下苗用型大白菜的干鲜物质累积量以Y_(film0)处理最大,W_(film0)处理较大,R_(film0)处理较低,B_(film0)和G_(film0)处理最低。(3)叶面喷施12 mmol·L^(-1) NaCl不仅对红膜下可溶性糖含量和蓝膜下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会有进一步提升的较强叠加效应,且对蓝膜下干物质累积、可溶性糖含量、P_(n)和G_(s)以及红膜下叶面积、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4)有色薄膜下苗用型大白菜的干鲜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P_(n)等因变量不仅受到R、FR光谱范围参数的直接通径因子调节,而且受到R∶FR、B∶R光谱比例参数的调节;叶面积还受到YR、R∶FR、B∶Y、B∶G等光谱特征参数的调节。研究发现,5种有色薄膜下,叶面喷施低浓度NaCl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及物质累积均呈现促进效应,且既有协同叠加效应也有补偿缓解效应,并以黄膜尤其是黄膜下叶面喷施12 mmol·L^(-1) NaCl处理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的促进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40.
<正>2013年9月25日9∶00,笔者在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四橡胶坝下(32°57'02″N,112°30'32″E,海拔116 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体长约20 cm的体色灰白的鸟从远处飞来且降落在距离笔者约10 m远的水面上。笔者使用单反相机(佳能EOS 650D,佳能EF400 mmf/5.6L USM镜头)对其拍照并进行长达30 min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查阅相关文献(马敬能等,2000;赵正阶,2001;郑光美,2002,2011;DunnAlderfer,2008;Brazil,2009),确定该鸟为亚成体灰瓣蹼鹬Phalaropus fulicarius,且为河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观察结果如下。外部形态:上体灰色,头顶黑褐色斑纹经后颈延伸至背部,自眼后耳区开始经眼到眼前缘有一弯月形黑褐色斑纹,该斑纹前后端与头顶黑色斑纹相连或基本相连,头部其它部分白色;上背、肩灰褐色;翅上覆羽淡灰色,飞羽黑褐色具皮黄色羽缘;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