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构建GM-CSF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纯化其蛋白.方法:将GM-CSF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转化至BL21中,用智能蛋白质多维纯化系统(AKTAxpressTM)纯化目的蛋白,利用MTT法测定GM-CSF融合蛋白对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成功获得了435bp的绵羊GM-CSF基因片段,诱导表达了35kDa融合蛋白GM-CSF,其纯度达95%以上,浓度达860mg/mL;通过MTT证明该融合蛋白对绵羊淋巴细胞具有增殖活性,其作用最明显的蛋白浓度是200μg/mL.结论:成功获得重组蛋白GM-CSF,该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免疫增强佐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黄林  刘昌利  韦传宝  夏林 《生态学报》2011,31(24):7632-763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 μg/L和2000 μg/L)和溴氰菊酯(15.63、31.25、62.5、125、250μg/L和500 μg/L)对轮虫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氯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01),但对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溴氰菊酯浓度对轮虫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MF/AF值、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均<0.05),但对轮虫种群中的OF/NOF值和混交雌体受精率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25-125 μg/L的氯氰菊酯和除31.25 μg/L外所有浓度的溴氰菊酯都显著升高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而1000 μg/L和2000 μg/L的氯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的种群增长率;500 μg/L的氯氰菊酯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各浓度的溴氰菊酯对其无显著影响;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而15.63 μg/L的溴氰菊酯却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62.5-250 μg/L的氯氰菊酯显著升高了轮虫混交率,而500-2000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31.25、250 μg/L和500μg/L的溴氰菊酯却均显著降低了轮虫混交率;62.5 μg/L和125 μg/L的氯氰菊酯以及15.63 μg/L和125 μg/L的溴氰菊酯均显著升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包括空白对照组在内,所有测试液内的轮虫混交雌体受精率均为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氯氰菊酯浓度与轮虫的种群增长率、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及轮虫混交率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的目的 是从基因水平上检测四川省地方山羊品种乳上皮黏蛋白MUC1的遗传多态性.根据GenBank中山羊MUC1部分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山羊MUC1基因的不同数目串联重复区,长度为1.7~2.2 kb.在4个地方山羊品种(品系)中共检测到3个乳MUC1等位基因和5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型的比例高,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存在品种(品系)间的差异.本研究为检测山羊乳MUC1遗传多态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牦牛睾丸组织获得Prdm9基因的cDNA的保守区序列,克隆到pMD19-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E.coli表达菌BL21(DE3),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将得到的抗原免疫日本大白兔,获得了1∶4效价的牦牛PRDM9保守序列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试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新版《微生物学》实施CAI课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国全  黄林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2):109-111
对新版《微生物学》全面实施CAI课件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 ,全课程制作了近 1 ,0 0 0个PowerPoint课件 ,编写了近 4 0 0道题库 ,采用E mail网络和个别与集中辅导答疑形式。并通过教学效果的互评 ,根据授课学生对授课教师综合测定和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藏系绵羊BMP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克隆藏系绵羊BMP2基因序列,并获得其生物学特征,同时阐明其组织表达规律。提取藏系绵羊皮肤组织的总RNA,利用RT-PCR技术克隆BMP2基因序列,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获得藏系绵羊BMP2基因序列1 217 bp,其中CDS区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BMP2蛋白有36个磷酸化位、6个糖基化位点和1个跨膜结构,属于不稳定不溶性碱性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发挥生物学作用。藏系绵羊BMP2氨基酸序列与山羊、绵羊和牛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很高。BMP2基因在藏系绵羊肺脏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藏系绵羊BM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7.
本文首次通过人体实验验证了微波热声成像技术用于人体甲状腺检测的可行性.文章首先讨论了该技术用于人体甲状腺检测的可行性;然后对3名志愿者的健康甲状腺进行了微波热声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微波热声成像能够对人体健康甲状腺进行清晰成像,能够真实反映皮肤、甲状腺和气管等不同组织的结构特征;并且一次完整的检测过程时间约5 s,系统操作简单成像快速.综上所述,微波热声成像技术有望为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urus)为受试动物,以17β-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对轮虫种群增长和有性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5-5000μg/L的E2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种群增长率,而0.5和5000μg/L的DBP以及0.05和0.5μg/L的BBP使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降低;0.5-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BP、0.005和500μg/L的DEHP和500μg/L的BBP显著提高了轮虫的休眠卵产量,而5000μg/L的DBP和0.05μg/L的BBP却与其相反;5和500μg/L的E2、50和500μg/L的DEHP以及500μg/L的DBP和BBP均使轮虫混交率显著上升,而0.005和0.05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DEHP及0.5μg/L的BBP显著降低了轮虫种群中混交雌体受精率;除5000μg/L的E2显著降低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之外,其它所有处理组均对其无显著性影响;5、500和5000μg/L的E2、5000μg/L的DBP和5-5000μg/L的DEHP均使轮虫种群中的带卵雌体数/不带卵雌体数显著升高,而BBP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数/非混交雌体数与E2浓度间、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和种群增长率与DBP浓度间、轮虫休眠卵产量与DEHP浓度间、轮虫混交率与BBP浓度间均具有显著的效应-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39.
轮虫(特别是臂尾轮虫)是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类群,它们之间的种间竞争是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动力之一。影响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结局的因素主要包括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竞争轮虫的相对个体大小、起始密度及晶囊轮虫等捕食者对其选择性捕食等生物因子,以及温度、竞争轮虫释放的化感物质及水环境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已有的相关研究大多只涉及单一或两种因子对两种臂尾轮虫的种间竞争的影响,而关于多因子对多种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的研究还很不足。可通过模拟自然水体中的多因子及其随季节变化的波动开展不同臂尾轮虫种间竞争的实验室研究,并结合野外研究,可为臂尾轮虫乃至浮游动物的种间竞争结局和机理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0.
对弗氏链霉菌S-221变种降解角蛋白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在角蛋白底物作用下诱导产生角蛋白酶。它是一种复合蛋白酶,含有二硫键还原酶和多肽水解酶等多种酶活性组分。硫酸钠、亚硫酸钠和巯基乙醇对角蛋白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其主要表现作用于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亚硫酸钠在0·01mol/L浓度下不仅作用于二硫键还原酶,而且还作用于多肽水解酶。硫代硫酸钠对二硫键还原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角蛋白酶降解羽毛角蛋白首先是角蛋白酶中的二硫键还原酶使角蛋白中二硫键裂解产生变性角蛋白,然后变性角蛋白在多肽水解酶的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