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研究改良离心集菌法,测定其是否能使抗酸杆菌的诊断更为安全简便。方法选取传统的抗酸杆菌直接涂片法1+和1+以下的阳性标本100例,用改良离心集菌法复检;再配制浓度为10000、5000、1000和100条/mL的痰菌液各100份,分别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离心集菌法检测其检出限和检出率;最后以日常门诊标本1036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应用检测和分析。结果100例直接涂片法1+和1+以下的阳性标本改为改良离心集菌法复检,结果为4+有93例、3+为7例;直接涂片法和改良集菌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000和100条/mL;10000、5000、1000和100条/mL的痰菌液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离心集菌法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97%、53%、5%、0%和100%、100%、94%、7%。1036例日常标本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集菌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12.74%和16.47%。结论改良离心集菌法的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检出限低于直接涂片法,不但大大改善了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生物安全,还弥补了直接涂片法中对结核杆菌在痰液中分布不均一性带来的漏检的方法局限性,因此改良离心集菌法是安全、简便的抗酸杆菌实验室值得推广使用的新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牦牛Bos grunniens睾丸组织在性成熟前后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几种酶活力变化,对九龙牦牛睾丸组织中参与糖酵解、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和线粒体呼吸链中几种酶活力做了测定.结果显示,性未成熟的九龙牦牛睾丸组织中β-羟脂酰CoA脱氢酶(HAD)活力显著高于成年九龙牦牛(P<0.01),而乳酸脱氢酶(LD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力未见显著差异,提示脂肪酸β-氧化在性成熟前的牦牛睾丸组织能量代谢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 我们对安徽省芜湖市境内5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调查, 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评价了各湖泊的营养水平, 分析了其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TLIC之间的关系。经鉴定, 5个湖泊中共采集到轮虫79种, 隶属18科31属; 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出现的轮虫种类数有明显的差异(P<0.01)。除龙窝湖外, 其余4个湖泊中的轮虫种类数与TLI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4, P<0.05)。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显著地提高了轮虫总密度和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 降低了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探究核转录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与线粒体分裂是否存在调控关系。方法:通过三气培养箱和无糖培养基模拟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的条件,将OGD4 h、6h、8h和10h与R0h、6h、12h、18h、24h多个时间点组合,通过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最终以细胞凋亡明显但仍有半数存活的OGD4 h/恢复R18 h为条件建立细胞OGD/R模型;用Nrf2激动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 BHQ)和抑制剂鸦胆子苦醇(Brusatol,Bru)对细胞进行干预处理;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Nrf2、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的表达量;制备细胞沉淀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果:OGD/R+t BHQ组Nrf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OGD/R组,且OGD/R+t BHQ组Drp1蛋白的表达则低于OGD/R组(P0.05),而OGD/R+Bru组Nrf2蛋白的表达低于OGD/R组,且OGD/R+Bru组Drp1蛋白的表达高于OGD/R组(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OGD/R+t BHQ组线粒体分裂的程度和比例较OGD/R组有所减少,而在OGD/R+Bru组有增多(P0.05)。结论:Nrf2对线粒体分裂有负向调控作用,可能机制是经由Drp1蛋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巨菌草对Cu、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土著植物金黄狗尾草、香根草、海州香薷、巨菌草分别与0.21%石灰联合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灰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Cu、Cd含量。4种植物在与石灰联合后均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且表现为巨菌草海州香薷香根草金黄狗尾草;修复潜力方面表现出与生产潜力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同一实验系统中比较Ru-486、MPA、VP、CsA对非P-g介导的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COC1/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克服耐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MTT法从细胞代谢,DNA凝胶电泳从细胞凋亡方面系统观察比较DDP、Ru-486、MPA、VP、CsA 5种药物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检测上述5种药物与COC1/DDP作用时细胞内GSH-ST和GSH-Px活性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blotting以Bcl-2抗体为分子探针对上述5种药物与COC1/DDP作用时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进行测定对其逆转机制进行探讨.结果 1)Ku-486、CsA、MPA对COC1/DDP有直接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增高进行性升高,、而VP对COC1/DD,P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和DDP联用时,Ru-486、MPA、VP、CsA都能显著增强COC1/DDP对DDP的敏感性,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以完全逆转COC1/DDP对DDP的耐药性.这种逆转是通过抑制细胞代谢、诱导细胞凋亡的结果.2)单纯2.5μg/ml的DDP能使GSH-Px及GST活力上升,除VP外,Ru-486等药物可降低GSH-Px和GST活力,与DDP联用时亦如此.提示,Ru-486、CsA、MPA可以通过抑制GSH转移酶系统阻止对细胞损伤的修复而达到对耐药性的逆转.3)单独的DDP、Ru-486等药物非但对Bcl-2的表达没有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其表达,以MPA最甚.与DDP联用时,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可以抑制Bcl-2的表达,Ru-486与DDP联用时Bcl-2的表达几乎完全被阻截.结论 :VP、Ru-486、CsA和MPA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耐药性有确切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可能与降低GSH转移酶系统活性有关.当与DDP联用时可以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来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获得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筛选小诺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链霉素对小诺霉素产生菌 (Micromonospora purpura) 49 1 2 #菌株孢子致死浓度的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 3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链霉素致死浓度的改良高氏平板上 ,获得大量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 ,然后从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进一步筛选小诺霉素高产菌株 ,获得小诺霉素菌株 49 1 2 3菌株。在摇瓶条件下 ,其产小诺霉素生物活性单位比出发菌株 49 1 2 #的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 40 %以上。小诺霉素的组分比由出发菌株的C2b∶C1a的 5∶5提高到 8∶2。C2b有效组分提高了 30 %;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与小诺霉素发酵单位突变之间 ,小诺霉素正突变率达到 40 %,负突变率达 2 6%,正突变大于负突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外界支持直径变化对苦瓜植株生长和觅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持物直径变化对主茎节间、叶片、叶柄和卷须的发育进程无明显影响。苦瓜植株的攀援生长显著受到支持物直径大小的影响,当支持物直径小于8mm时,植株能较好地自主攀援生长。生长于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比生长于小直径支持物上的植株表现出较高的分枝率、较短的主茎、较长的分枝、较大的比茎长和比叶柄长。相关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和叶柄长度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单叶面积、分枝数量和比叶柄长同植株自主攀援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作为攀援植物的一种重要资源,外界支持物的特征和存在状况将对植物的生长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草甘膦、乙草胺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昌利  席贻龙  黄林  王进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509-2514
研究了草甘膦和乙草胺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摄食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和乙草胺对日本三角涡虫的24和48 h LC50分别为41.78和12.22 mg·L-1、35.48和8.41 mg·L-1.≥6.20 mg·L-1的草甘膦和≥1.00 mg·L-1的乙草胺对涡虫的再生影响显著(P<0.05),且其影响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术后84 h,除1.40和2.00 mg·L-1乙草胺处理外,其余浓度乙草胺和各浓度草甘膦处理的涡虫均完成再生.表明乙草胺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摄食与再生的影响均大于草甘膦.表明日本三角涡虫可作为监测草甘膦和乙草胺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牦牛和双性牦牛睾丸组织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探索双性牦牛生殖障碍的机理。提取牦牛睾丸(n=4)和1头双性牦牛睾丸总蛋白质,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实验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牦牛与双性牦牛睾丸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2倍及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24个,其中22个蛋白质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后得到鉴定。有6种蛋白质属于分子伴侣,在双性牦牛睾丸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下降,推测与双性牦牛精子发生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