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糖皮质激素受体 (GR)为一种特异性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发育、生理及行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过程往往受到转录协同调节因子的控制 ,包括协同抑制因子或协同激活因子的作用 .克隆了人源双跨膜受体分子 ,并命名为hCDC5 0 .该分子编码区有 10 5 6bp ,与鼠源基因mCDC5 0在核苷酸水平有 90 %一致性 .将hCDC5 0蛋白的 16 4~ 317编码序列与GST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并制备多抗 .用二维双向扩散检测抗体为阳性 ,抗原的滴度为12 5 μg/ml.体外翻译研究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约为 4 0kD ,与Western检测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一致 .用hCDC5 0真核表达质粒与GR萤光报告系统共转染COS 7细胞显示 ,hCDC5 0对GR信号转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对G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达 3~ 4倍以上 .hCDC5 0可能为一个新的协同抑制因子 ,在抑制GR的转录激活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糖皮质激素受体 (GR)为一种特异性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发育、生理及行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一过程往往受到转录协同调节因子的控制 ,包括协同抑制因子或协同激活因子的作用 .克隆了人源双跨膜受体分子 ,并命名为hCDC5 0 .该分子编码区有 10 5 6bp ,与鼠源基因mCDC5 0在核苷酸水平有 90 %一致性 .将hCDC5 0蛋白的 16 4~ 317编码序列与GST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并制备多抗 .用二维双向扩散检测抗体为阳性 ,抗原的滴度为12 5 μg/ml.体外翻译研究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约为 4 0kD ,与Western检测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一致 .用hCDC5 0真核表达质粒与GR萤光报告系统共转染COS 7细胞显示 ,hCDC5 0对GR信号转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对GR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达 3~ 4倍以上 .hCDC5 0可能为一个新的协同抑制因子 ,在抑制GR的转录激活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为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大肠杆菌色氨酸产量, 对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trpR、tnaA、aroG和trpED进行了改造。首先通过敲除trpR基因解除了基因组上色氨酸合成和转运关键酶受到的反馈阻遏调控, 进而又敲除了tnaA基因, 阻断了色氨酸的分解代谢。然后, 将色氨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aroGfbr和trpEDfbr基因串联表达, 以去除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瓶颈。与对照MG1655相比, trpR基因单敲菌色氨酸浓度提高了10倍, 双敲菌色氨酸浓度提高了约20倍。pZE12-trpEDfbr转入双敲菌后色氨酸浓度提高到168 mg/L, 而将aroGfbr和trpEDfbr转入双敲菌后, 色氨酸浓度提高到820 mg/L。为构建色氨酸高产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对预防治疗SARS-CoV病毒感染恒河猴的作用。[方法]10只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每组5只。分别为试验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和对照组(空白干扰素)。分别在攻毒前19h和1h,攻毒后7h、23h、31h、47h、55h、71h、95h和119h不同时间经鼻吸入受试物,0.4ml/只。按计划定时取咽拭子做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取静脉血做病毒分离检测、中和抗体、IgG、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1.SARS感染对照组:全部动物咽拭子标本经real-timePCR均检出SARS-CoV病毒,持续时间从攻毒后2天至8天。攻毒后2天3只、5天1只、7天2只,其咽拭子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进一步证实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攻毒后,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和中和抗体,证实病毒感染。大体解剖全部动物肺脏为灰白色,有大面积出血,其中2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称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2.干扰素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同时间取的咽拭子等标本中,real-timePCR检测和病毒分离均未检出病毒。攻毒后病毒导致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的反应很弱。血常规、血生化和血凝指标结果表明干扰素试验组动物攻毒后各项指标较试验前比较没有显著性改变;大体解剖动物肺脏为灰粉色,4只动物肺脏有少量出血,其中1只动物肺脏与胸壁有粘连,组织病理未见典型SARS肺炎性病变。因而认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鼻腔喷雾剂可以有效阻断SARS-CoV病毒对恒河猴的感染;;为预防人类感染SAR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长距离信号传递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 然而, 对长距离信号传递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存在和意义的了解却十分贫乏. 以模式植物鸭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L.)为材料, 对热击信号在根系与地上部分之间的长距离信息交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热击胁迫下, 鸭趾草可以通过“根-冠”间的信号传输实现对气孔运动的调节. 对局部根系(1/4或1/2根系)在40℃下热击5 min, 即可导致气孔导性的急剧下降. 气孔导性下降的程度取决于热击温度和热击根系总量, 热击温度越高、热击根系的量越大, 气孔导性下降的程度也就越大. 有趣的是, 热击信号对气孔运动的调控是振荡式的, 当气孔导性在30 min内下降到最低水平后, 气孔导性会迅速回升, 有时甚至超过热击前的水平. 经过几个周期后, 气孔导性会最终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给离体叶片饲喂热击后的木质部汁液可导致气孔导性下降, 说明气孔运动是由正的化学信号操纵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 热击并不影响木质部汁液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的浓度, 同时也不导致叶片水势下降, 说明气孔运动并不是通过ABA信号或水信号实现的. 热击导致蒸腾流中H2O2水平升高, 同时过氧化氢酶可部分恢复热击蒸腾流对气孔运动的抑制, 这意味着H2O2有可能作为热击信号之一在气孔运动中起着部分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击和干旱常是相互伴随的两种自然胁迫, 热击胁迫下气孔运动的调节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应该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一新的信号传递形式及特殊的气孔振荡调控方式的发现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揭示植物系统信息传递的奥秘.  相似文献   
996.
皮肤的光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人体皮肤的组织结构,光在皮肤组织中的传输特性以及皮肤各层的组织光学参数,建立了正常皮肤的光学模型,介绍了该模型中的组织光学参数的确定方法。本文建立的皮肤组织光学模型及其方法,可应用于皮肤光学基础与临床的其它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7.
GLP-1(1~37) 诱导人类胚胎小肠 上皮细胞表达胰岛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类胚胎小肠的上皮细胞,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 1 (glucagon-like peptide 1 (1~37),GLP-1)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 RT-PCR 检测胰岛内分泌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 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人类小肠上皮细胞,免疫组化证明细胞表达小肠上皮的标志物细胞角蛋白 18 和 19 ,同时细胞也表达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但无胰岛素表达 . GLP-1(1~37)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 6 天, RT-PCR 显示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型基因盒 1 (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 , PDX-1) 、葡萄糖转运蛋白 2 (glucose transporter-2 , GLUT-2) 和胰岛素基因均有表达,免疫组化也检测到胰岛素阳性小肠上皮细胞 . 未用 GLP-1(1~37) 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为对照的 RT-PCR 显示 PDX-1 、 GLUT-2 也表达,但无胰岛素 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 . 研究表明 GLP-1(1~37) 能够诱导人类胚胎小肠上皮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 .  相似文献   
998.
藻类对多环芳香烃(PAHs)的富集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藻类对PAHs的富集和代谢的研究进展。环境中多环芳香烃(PAHs)的污染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去除污染环境中的PAHs是一项新的技术。藻类对PAHs的富集与有机污染物的类型、藻类的种类及藻类的生物量有关,活细胞和死细胞对PAHs均有富集能力。还阐述了PAHs在真菌、细菌和藻类体内代谢的途径以及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PAHs在藻类中的代谢途径和细菌及真菌都不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藻类代谢PAH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细胞色素P450酶所起的作用则不详。  相似文献   
999.
红壤丘陵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各类作物产量及其相应的秸秆经济指数,计算出我国红壤丘陵区1993~2003年作物秸秆的年平均产量为33.5×1010kg,占全国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2.1%。其中,稻草产量占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53.5%,比其全国均值高出21.4个百分点;其它作物秸秆所占的比例,也与其全国均值有一定的差异。稻草和其它粮食类作物秸秆产量的年际变化与该区作物秸秆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1993~1997年呈逐年增长趋势,1997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秸秆因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的年际变化亦不相同。该区作物秸秆用于直接还田和用作工业原料的年均利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32.0%与6.6%;用于生活取能和牲畜饲料的年均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22.0%与14.1%;未被利用的比例年均高达25.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3的20.6%增至2003年的29.6%,大量未被利用的作物秸秆往往就地丢弃或焚烧,浪费了有限的农业有机资源。为此,研究提出了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的基本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固氮酶CrFe蛋白和MnFe蛋白的空间晶体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别牛长于含Mn和Cr培养基中的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 Lipmann)突变种UW3分离纯化出MnFe和CrFe蛋白。为适应包括固氮酶在内的氧敏感蛋白的空间晶体生长的要求,应用简易而适用的厌氧加样装置代替固氮酶实验室所用的笨重厌氧箱(dry box),在地面进行厌氧加样。在充满氮气的简便有机玻璃箱内厌氧加样的所有样品中,分别用液/液扩散法和汽相扩散的坐滴法都可在一周内使MnFe和CrFe蛋白在宇宙飞船上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在所用的数种蛋白沉淀剂中,飞船上形成的所有晶体都为单品,而地面上在多数沉淀剂中都生成大量挛晶。在相同沉淀剂中用液/液扩散法,飞船上生成CrFe蛋白的最大晶体比地面生成的最大晶体大1倍。而在相同沉淀剂中用汽相扩散的坐滴法,飞船上生成的MnFe蛋白最大晶体却没有地面生成的最大晶体大。这种差异也许是由不同结晶方法而不是不同蛋白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