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西藏鳞(虫兆)亚属二新种记述(弹尾目,鳞(虫兆)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采自西藏地区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亚属Tomocerus(Tomocerus)2新种:黑带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nigrofasciatus sp.nov.(西藏:洛扎生格)和背崩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baibungensis sp.nov.(西藏:墨脱背崩),给出鉴别特征图以及在西藏地区的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12.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乔标  方创琳  黄金川 《生态学报》2006,26(7):2183-2190
在分析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函数、耦合轨迹、耦合类型和耦合阶段,并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进行了验证.在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既有相互胁迫的过程,也有相互促进的环节,它们之间是一种在交互胁迫中相互促进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在其演化周期内呈现出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演化轨迹是一条双指数曲线;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级协调型、生态主导型、同步协调型、城市化滞后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超前型、生态脆弱型、低级磨合型和不可持续型等九种基本耦合类型,并经历低水平协调、拮抗、磨合、好转和高水平协调等5个耦合阶段.河西走廊各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演进过程符合双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其耦合轨迹均呈现出双指数曲线的变化形式;嘉峪关市属于逐步磨合型,目前处于好转阶段;金昌市属于城市化超前型,处于磨合阶段;酒泉市属于生态主导型,处于拮抗阶段;张掖市属于同步协调型,处于拮抗阶段;武威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玉门市属于低级磨合型,处于好转阶段;敦煌市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河西走廊属于生态脆弱型,处于拮抗阶段.  相似文献   
913.
NPC1L1:固醇脂质吸收的关键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黄迪南  侯敢 《生命的化学》2006,26(5):389-391
NPC1L1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NPC1同源的蛋白质。在体内的分布有物种差异性,其亚细胞定位存在很大争议。近些年发现NPC1L1在固醇类脂质代谢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肠道吸收固醇类脂质尤其是胆固醇的关键蛋白质,这项新发现使得人们对固醇类脂质的吸收机制有了了解。高胆固醇血症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个高危因子,因此,对NPC1L1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14.
1998~1999年和2002~2004年对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进行调查,经鉴定有鱼类18种,隶属3目5科17属,鲤形目占83.33%。其中人工养殖的有4种,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lmichthysmolitrix)、草鱼(Ctenopryngodon idellus)和团头鲂(Megalobrara amblycephola)。沙坡头地区的野生鱼类种类较少,但组成复杂,由江河平原、古代第三纪、北方平原、中亚山地和印度平原5个鱼类区系复合体组成,其中以江河平原复合体和古代第三纪复合体为主。沙坡头鱼类组成的复杂原因主要是:(1)养渔业的干扰;(2)保护区的地理位置;(3)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15.
本文将Dicer基因的RNA酶III结构域作为靶区,设计并构建了两个抗Dicer基因的小发夹样RNA(shRNA)表达载体,将其转染2215、结肠癌TC细胞和基因组中整合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HepG2A9细胞,通过RT-PCR评价RNA干扰抑制Dicer基因表达的效率;当HepG2A9细胞Dicer基因表达被上述RNA干扰抑制时,再转染抗GFP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RT-PCR和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不同细胞系中,这两个抗Dicer基因shRNA表达载体,均能明显抑制Dicer基因的表达;当Dicer基因受抑时,后续转染抗GFP的shRNA表达载体不能有效抑制GFP的表达。结果表明,抗Dicer基因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Dicer基因的表达;shRNA表达载体的功能发挥需要Dicer酶的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916.
在前期工作已证实HCV基因组5’UTRDNA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的基础上,分别构建5’UTR不同结构域的DNA序列驱动虫荧光素酶基因表达的质粒pGL3-5’UTR,转染HepG2细胞以及用全长的5’UTRcDNA构建质粒分别转染HepG2、Hela、HEK293、L02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虫荧光素酶基因mRNA水平,并与相应对照作比较。结果显示当四个结构域都具备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为5.91±0.65,为SV40启动子的18.7%;失去结构域I以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为9.52±0.32;失去结构域I和II以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为2.64±0.25;失去结构域III和IV以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为0.32±0.09;失去结构域IV以后,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为2.72±0.4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与之相符;全长5’UTRcDNA在L02、hepG2、HEK293、Hela细胞中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分别为0.75,0.49,0.23,0.14。结果提示结构域III是HCV5’UTRDNA序列具备启动子活性的核心结构,结构域I对其5’UTRDNA序列的启动子活性具有抑制效应,而结构域II和IV可增强5’UTRDNA序列的启动子活性;HCV5’UTRcDNA的启动子功能无组织特异性,但在正常的肝细胞(L02)中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917.
目的:尝试通过计算机的辅助筛选基因重组组合,期望能减少人工筛选的工作量并得到高表达的蛋白。方法:从影响表达的两个因素即翻译起始区陬的二级结构自由能和翻译起始区的密码子偏好性问题研究入手,对部分核苷酸进行了突变,利用RNA二级结构预测软件DNASISv2.5对hbFGF的陬区起始密码子开始前35个核苷酸进行了分析,筛选出预期表达量高的组合并在实验中加以验证。结果:从32种突变方式中筛选出10条自由能绝对值最低的序列做引物,克隆至表达载体上,得到了两株高表达菌株。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优化和筛选实验结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具体实验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18.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连锁和关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型糖尿病(T2DM)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导致高血糖的一种复杂多基因疾病。遗传因素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遗传率估计为70%~80%。鉴定2型糖尿病基因将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发展更好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候选基因关联研究和全基因组连锁分析。有3种类型的候选基因:功能候选基因、图位候选基因和表达候选基因。虽然许多候选基因与T2DM的关联分析已经进行,但多数都没有得到一致的重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γ,体和β-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基因是目前最好重复的基因。迄今为止,T2DM的全基因组扫描已在20多个不同的群体中进行,包括欧洲人、美国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美国本地印度人、非洲裔美国人和亚洲人,这些研究鉴定了一些与T2DM相关的QTLs区域。与T2DM显著和证实连锁的区域包括1q25、2q37.3q28、3p24、6q22、8p23、10q26、12q24、18p11、20q13等,与T2DM提示连锁的区域有1q42、2p21、2q24、4q34、5q13、5q31、7q32、9p24、9q21、10p14、11p13、11q13、12q15、14q23、20p12、Xq23等。鉴定这些区域的T2DMQTLs基因及其作用机制是未来的主要挑战。把DNA微阵列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传统的连锁分析和关联研究,研究基因-基因间、基因-环境间的互作和多个基因对T2DM的加性效应和综合作用,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T2DM的遗传机制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得到阐明。本文总结了2型糖尿病基因鉴定的现状,重点在一些得到重复的区域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19.
黄喜莲  钟鸿斌  陈文 《蛇志》2006,18(4):329-330
重型肝炎,在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聚积,后者反过来影响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形成恶性循环。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肝昏迷、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地去除各种代谢产物、内毒素及各种有害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补充蛋白质、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改善机体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月,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ALSS治疗12例重型肝炎患者,取得了…  相似文献   
920.
拟南芥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而离子在胞内区室之间的选择性运动对提高植物耐盐性是至关重要的。来自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NHX1基因可编码Na /H 逆向转运蛋白,而Na /H 逆向转运蛋白AtNHX1可将细胞质中多余的Na 排进液泡来消除Na 的毒害,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提高植物的耐盐性。简要综述了AtNHX1基因及Na /H 逆向转运蛋白AtNHX1的特征,AtNHX1的耐盐机制以及植物耐盐基因工程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