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71.
念珠藻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念珠藻的生长周期、固氮特性、生长条件等生长特性.得出本实验念珠藻可以固氮;磷能有效制约其生长;需要长时间的光照等结果.  相似文献   
372.
天山山脉是世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近缘种的分布中心之一,资源优势明显.在北天山中段浅山地带选择拟南芥分布的典型样地50m×50m,分析了样地物种的结构、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用Ripley's K(d)函数分析了拟南芥与相邻物种的空间特征和相互关系.发现样地由7科23个物种组成,以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为建群种,短命植物物种占近70%.拟南芥仅分布于北坡,在3m内聚集强度高于所有分析物种,在5m范围内与新疆绢蒿中株呈显著正关联,与十字花科的涩芥(Malcolmia africana)、藜科的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呈一定尺度显著负关联.分析认为拟南芥空间分布依赖于新疆绢蒿大株、中株生长塑造的遮阴、保湿和丰富土壤有机质,生态位与藜科物种差异极大,生境特异性高于同属近缘种小鼠耳芥(Arabidopsis pumila),以及涩芥(M. africana)、庭芥(Alyssum desertorum)、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等短命植物.在干旱胁迫下,拟南芥环境选择强度大于种内作用,密度依赖的种子扩散表现不明显.扩散对策是通过大量生产种子,依靠果实不易开裂控制种子短距离扩散,充分利用原适宜生境来维持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373.
为探讨人子宫颈黏液的抗菌机制,采用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技术,从人子宫颈黏液酸溶性提取物鉴定出对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株ML-35p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的多肽HCP-21和HCP-26.蛋白质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和精确质谱分子质量测定证明,HCP-21为HMGN2,HCP-26为SLPI片段.提取原代培养宫颈上皮细胞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一条与HMGN2 cDNA大小相同(270bp)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在生理状况下,宫颈上皮细胞即可表达其mRNA.制备HMGN2多克隆抗体,对生理状态下宫颈组织切片和宫颈黏液涂片进行HMGN2分子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该分子主要分布于子宫颈黏膜层,并存在于子宫颈黏液.HMGN2分子在宫颈黏膜上皮组织和黏液中固有表达,可能在子宫颈天然免疫防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4.
米曲霉来源的S1核酸酶具有降解单链DNA或RNA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 该酶能将不同的环形DNA分子从超螺旋转变成开环和线形结构,对质粒Puc19的实验证明, S1核酸酶的这种转变作用与加入的酶量呈正相关。在25μL总反应体积中,按100ng DNA加入5u至17u的S1核酸酶,能获得较高比例的线形DNA。由于微环DNA分子太小,单酶切位点的出现率较低,很难用常规方式进行克隆,以S1核酸酶进行线形化是微环DNA克隆的途径。pC3是已知最小的真核生物线粒体DNA类质粒(537bp),经S1核酸酶线形化后,成功地克隆到pMD18-T载体上。  相似文献   
375.
丝状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评述了丝状真菌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已被转化成功的90余种丝状真中类及其所利用的选择标记,比较了几种外源DNA进入丝状真菌受体的方法,并较为详细地评述了丝状真菌复制型与整合型转化及其转化子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遗传稳定性,最后,展望了丝状真菌基因工程在农业,工业和医药方面的应用。表明了丝状真菌基因工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6.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阎培生  罗信昌 《菌物系统》1999,18(2):206-21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 rDNA 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L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  相似文献   
377.
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技术对水芹发育花药中的Ca~(2+)分布特征和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在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其他部位较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花药药壁和药隔组织中的钙沉淀颗粒明显增加。早期小孢子先在花粉外壁基柱层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在小孢子质膜与花粉外壁之间也特异性聚集了许多钙沉淀颗粒。在小孢子形成大液泡过程中,小孢子质膜内陷形成小液泡,钙沉淀颗粒被包裹到小液泡中,并被转移到大液泡中,显示Ca~(2+)参与了液泡的构建。小孢子不等分裂后,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分解,细胞质内含物增加,积累营养储存物——淀粉和脂滴。花粉中的钙沉淀颗粒明显减少,而药壁的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中的则增加。成熟花粉中钙沉淀颗粒很少,但在花粉外壁的基柱层空隙中仍有许多钙沉淀颗粒分布。水芹花粉中的Ca~(2+)分布的特点显示其在小孢子发育的液泡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78.
桂北丰水梨园土壤养分与叶片营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桂北地区有生理异常现象发生的丰水梨园,以成年结果树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年生长周期内梨树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土壤养分的含量,分析不同时期梨树叶片营养元素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年生长季内叶片营养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节内,丰水梨叶片中N、P、K含量丰富;营养元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均为P最大,N、K较小,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梨园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性N含量丰富,有效P、速效K含量普遍偏高;年生长周期内土壤速效N、P、K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变化较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有机质含量则相对稳定。(3)梨树叶片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性N、有效P、速效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P和K含量与土壤水解性N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SA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肠鸣音活跃,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加以及头晕等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后,不良反应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SAP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0.
为探讨人工巨尾桉林叶片挥发物对周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采用不同质量新鲜巨尾桉叶片及由新鲜叶片提取的桉叶油对玉米、辣椒、西红柿等三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三种被测植物中,桉树叶片挥发物对玉米种子萌发影响最小,对辣椒影响最大;(2)当叶片用量小于2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三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当叶片用量达400g时,能完全抑制辣椒、西红柿种子萌发,并能极显著降低玉米种子萌发(P0.01);(3)玉米幼苗芽生长随叶片用量的增加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现象,对芽高、鲜重、干重的促进和抑制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4)当叶片用量小于或等于100g时,桉树叶片挥发物对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当用量达到200g时则能极显著抑制辣椒、西红柿幼苗生长;(5)桉叶油对三种测试植物的抑制效果与叶片自然挥发物相似,且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