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麦田天敌消长演替规律及超长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聚类分析,在明确麦田天敌消长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麦田总体天敌和优势天敌七星瓢虫的超长期预测模型,经过2001年和2002年实际应用,季节水平模型、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并用这两种模型对未来三年麦田天敌的消长进行了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42.
神经细胞水肿是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BE)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及分布异常与多种疾病所致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但胆红素脑病中AQP4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在病理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采用7日龄SD大鼠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溶液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胆红素脑病模型。胆红素脑病模型根据胆红素作用时间的不同,分为12 h、24 h、48 h、72 h和7 d组。采用HE及尼氏染色,检测各新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透射电镜(TEM),检测胆红素作用24 h后,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印迹,检测 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通过上述实验,以探讨AQP4的表达变化与胆红素所致脑损伤的关系。HE及尼氏染色结果显示,随着胆红素沉积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逐渐肿胀,细胞间隙增大,尼氏小体数量逐渐减少;电镜结果显示,胆红素脑病24 h后神经细胞线粒体出现肿胀;免疫荧光染色显示,24 h组AQP4的表达范围明显增加,其后表达范围逐渐减少,表达强度也随之减弱;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AQP4表达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4 h达到峰值(24 h组1.38 ± 0.11 vs 对照组0.87 ± 0.21, P<0.05),在之后的各时间点上,AQP4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72 h组与7 d组AQP4表达均低于48 h组(P<0.05),基本恢复到对照组的表达水平(P>0.05)。上述结果提示,胆红素脑病中胆红素的毒性作用将引起AQP4表达量的改变,AQP4的表达变化与胆红素脑病中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相关,并且可能在胆红素脑病脑损伤的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棘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各层及总体物种多样性基本呈“S”形波动变化.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撂荒地中较低,随群落发育逐渐增加,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在13年生的沙棘林中较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3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在8年生的人工林中较低,在25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人工沙棘林中种间关联正负绝对值基本呈抛物线形变化,13年生左右显著程度和联结强度较弱,群落内物种间物种替代速度缓慢,竞争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在沙棘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应是13年生以前以保护为主,到25年生时进行适度择伐,抚育萌生幼苗,促进种群更新发育.  相似文献   
44.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氮沉降响应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娟  莫江明  孔国辉  鲁显楷  张炜 《生态学报》2011,31(21):6616-6623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属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重要的防御物质,亦是全球碳(C)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参与对流层大气化学过程,并对全球变化和碳氮(N)循环等具有潜在的影响。尽管N沉降全球化已严重干扰了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并且已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然而N沉降对BVOCs影响的研究报道十分缺乏。综述了BVOCs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N素对BVOCs的影响,提出了N沉降对植物BVOCs影响的趋势模型:在N素不足的系统中,N沉降的增加补充了系统所需的N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大量BVOCs的排放会受到抑制;在N素丰富或过量的系统中,N沉降导致系统N素过饱和或富营养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刺激BVOCs的排放增加。此外,还探讨了研究N沉降对BVOCs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强调开展我国N沉降对BVOCs的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国开展N沉降对BVOCs的影响研究以及加深了解生态系统CN循环及其藕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油页岩废渣场26种木本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生长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油页岩废渣场4 a多的26种木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响应和生长特征。测定了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株高、胸径(DBH),并计算了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根据上述参数的不同,参试植物被分成3级:速生种平均DBH为9.44±2.23 cm,其相应的平均Pmax为18.44±1.38μmol m-2s-1,ILUE为1.11±0.68%和AQY为0.0474±0.007μmol CO2μmol-1 quantum。中速生长植物则分别为5.09±0.90 cm、11.54±1.01μmol m-2s-1、0.75±0.12%和0.0406±0.004μmol CO2μmol-1 quantum。慢速生长的植物中,各参数则只有2.03±0.65 cm、6.71±2.82μmol m-2s-1、0.47±0.12%和0.0318±0.006μmol CO2μmol-1 quantum。统计分析显示I,LUE和Pmax或DBH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DBH和总叶面积(TLA)亦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光能利用效率能有效地评价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从树种对光能的利用、生长的优势和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提出了对油页岩废渣场生态恢复应用较适宜的树种有:大叶相思、木棉、刺桐、油榄仁、红胶木、海南红豆、铁刀木、雨树、红荷木和乌墨。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临床分析疼痛管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管理模式基础上,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主要包含合理评估与应用镇痛药物、健康教育、个性化管理等管理内容,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经过管理后,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入院时(2.792.79±0.69)、手术当日(2.39±0.93)、术后1d时(2.39±0.59)、术后3d(1.67±0.46)、出院时(1.29±0.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入院时(2.39±1.13)、手术当日(2.49±1.10)、术后1d时(2.24±0.54)、术后3d(2.49±0.67)、出院时(1.94±0.50),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入院时(32.24±4.88)、出院时(45.24±7.85)明显优于对照组入院时(33.24±8.33)、出院时(38.49±7.9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给予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甾体化合物又称类固醇,是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合成中间体,因其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反应类型丰富,其中羟基化反应因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羟基化反应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生物法具有区域和立体专一性、对映体专一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首先从反应原理、类型及机制3个方面介绍了甾体微生物羟基化过程;其次,基于文献及自身研究工作,从甾体羟基化反应的发酵条件、底物溶解性、跨膜运输及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4个角度对羟基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最后,基于甾体羟基化反应特性及当前研究进展,对该反应过程后续研究提出展望,旨在为后期甾体羟基化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周瑜  黄娟  张亚勤  吴毓  李泽碧 《广西植物》2022,42(2):324-332
为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该文以杂交种'晋渝糯3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  相似文献   
50.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典型小生境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喀斯特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揭示小生境土壤团聚体主要失稳机制,选取研究区内石缝、石沟、石槽、石土面和土面5种典型小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Elliott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湿筛后,团聚体分布以水稳性团聚体(WR>0.25)为主,含量在81.26%以上,团聚体破坏率(PAD)介于8.93%-17.39%之间,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94-2.85 mm间,均小于干筛,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槽最好,土面最差,石土面次之。LB法处理后,MWD值变化趋势为慢速湿润(SW) > 预湿润后扰动(WS) > 快速湿润(FW),即小生境土壤团聚体最大破坏机制为大雨或暴雨时快速湿润FW产生的消散作用,团聚体稳定性同样以石槽最好,土面最差,石土面次之。相关性分析显示,LB法测定的MWD均与湿筛法的WR>0.25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即LB法和湿筛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LB法用于测定喀斯特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可行的(P<0.05)。LB法FW处理的MWD值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即有机质对团聚体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全氮、全磷、全钾与WR>0.25、SW处理的MW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即稳定的团粒结构对养分蓄积有正向效应(P<0.05)。综合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表明,土面、石土面易造成土壤流失,应加强雨季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面、石土面小生境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