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囊泡病毒是一类体液传播的昆虫病毒,具有特殊的致病历程和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是我国分离的第一株囊泡病毒,其编码的3H-117蛋白被报道为HvAV-3h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3h-117基因...  相似文献   
112.
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赵天宏  史奕  黄国宏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229-2232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模拟大气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开顶箱法)对大豆叶肉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促进了大豆叶绿体的发育,内含淀粉粒积累明显增多、体积增大;叶绿体被膜保持完好;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而O3浓度倍增抑制了叶绿体内淀粉粒的累积,并导致叶绿体被膜破碎,片层解体,严重地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CO2和O3浓度倍增的交互作用对叶绿体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二者浓度呈梯度增加对叶绿体的损害作用要大于二者浓度持续倍增对叶绿体的影响,进一步表明CO2正效应对O3负效应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13.
PM2.5和PM10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市2013—2015年的空气PM2.5和PM10质量浓度、气象因素、交通流量的监测数据,探讨了空气颗粒物污染的时空动态规律以及气象、交通对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2013、2014、2015年,南昌市PM2.5浓度(70.92 μg·m-3>53.70 μg·m-3>43.65 μg·m-3)、PM10浓度(119.72 μg·m-3>86.11 μg·m-3>73.32 μg·m-3)逐年降低,并呈现出夏季低(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6.74、69.20 μg·m-3)、冬季高(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74.29、111.64 μg·m-3)的季节动态和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城乡梯度变化; PM2.5/PM10值(0.595>0.584>0.557)逐年降低,并且表现出城市中心高、城市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PM2.5、PM10浓度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与气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显著相关,各种气象因子对PM2.5、PM10浓度的影响存在差异;车流量会显著提高周边PM2.5浓度,但对PM10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4.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为药用木本植物。以栀子果皮、种子团和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及不同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成分为MS+0.5 mg·L–12,4-D+0.25 mg·L–16-BA较适宜果皮和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分别为83.3%和88.5%;培养基成分为MS+1.0 mg·L–12,4-D+1.0 mg·L–16-BA较适宜种子团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为78.1%。3种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中,只有种子愈伤组织能通过液体培养分化出芽;TDZ对芽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0.05 mg·L–1NAA+0.10 mg·L–1TDZ,其愈伤组织分化率为8.75%。该研究以栀子种子为外植体,并获得了再生植株,为药用植物栀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IFN-r(rs2069705)及IL-4(rs207087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维吾尔族饲鸽者肺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 准收集病例资料及血标本(总纳入92 例,其中患病组32 例,阴性对照组30 例,正常对照组30 例),对纳入者的全血标本进行 DNA提取,根据UCSC 数据库中SNP 位点附件的序列信息,利用MassARRAY技术平台设计引物、PCR扩增、SAP、单碱基延伸、 点样质谱检测IFN-r及IL-4 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结果:IFN-酌(rs2069705)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L-4 (rs2070874) 基因存在CC、CT、TT 三种基因型,IFN-r (rs2069705) CC、CT、TT 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X2=2.607,P=0.626;X2=2.244,P=0.326);并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1.144,P=0.564;X2=0.534, P=0.766;X2=2.0,P=0.368)。IL-4(rs2070874)CC、CT、TT三种基因型在患病组、未患病组、对照组中分布频数以及C、T 等位基因在 各组中分布频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X2=6.614,P=0.158;X2=5.408,P=0.067);但进行基因型分布频率组间两两比较发现患病组与 未患病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P=0.036);患病组中纯合子TT数量较纯合子CC及杂合子CT数量相比较,纯合子 TT 发生PBL 的相对危险度OR(95%CI)分别为0.11(0.02 ~ 0.68)、0.16(0.03 ~ 0.79),P 值分别为0.018、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纯合子CC 与杂合子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P=0.134)。结论:IFN-r(rs2069727)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PBL的发生发展,但未在PBL发病机制中起作用,需要加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而IL-4(rs2070874)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维吾尔族 饲鸽者肺(Pigeon Breeder''s Lung , PBL)的发生发展,IL-4(rs2070874)的携带纯合子TT 可能是维吾尔族PBL 易感的一个危险因 素,可能会增加维吾尔族饲养鸽子者发生PBL的风险,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6.
为探寻简单、快速的由铜绿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蒽酮-硫酸法、L-半胱氨酸-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蒽酮-硫酸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并得出了其最佳测试条件。发酵液中剩余的葡萄糖、上清液对鼠李糖脂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忽略,菌体和中层杂质对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分析时要去除菌体。而中层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备含中层杂质的鼠李糖溶液标准曲线而消除。  相似文献   
117.
自2009年首次在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中华虎凤蝶种群以来,在该保护区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野外调查监测。通过对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6个分布点的野外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栖息环境中的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百合科及豆科植物为主,共计有46科96属128种;不同栖息生境中种群数量差异较大,高山灌草丛为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主要生境,而梯田生境、乔木林生境中,其种群数量均很低,展现出与低矮芒草丛的保温遮阴特性以及寄主植物的分布密切相关。寄主植物的复壮和围栏的建设对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栖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种群数量的增效作用显著。为深入研究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中华虎凤蝶湖南种群的保育工作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当地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热带森林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热带树木的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助于预测全球变化下热带森林固碳能力的变化。目前对热带树木径向生长以及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微树芯和生长环法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的落叶树种楝(Melia azedarach)2021年的年内径向生长和木质部发生季节动态进行监测,结合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楝的径向生长过程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21年楝的扩大细胞在3月1日(年积日(DOY):60.2±1.6)开始出现,细胞壁加厚在12月11日(DOY:345.4±3.1)结束,年生长量为7.76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39 mm/d。生长环监测显示,楝在3月18日(DOY:76.6±8.6)左右开始生长,10月13日(DOY:286.4±6.8)生长结束,年径向生长量为(6.25±2.35)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56±0.02)mm/d。楝的径向生长速率与降水(r=0.77,P<0.001)、平均温度(r=0.61,P<0.05)和最低温度(r=0.67,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r=-0....  相似文献   
119.
倒虹吸管过水钉螺能否扩散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倒虹吸管过水能否防止钉螺扩散,在倒虹吸管的上游渠中,采用投放染色螺依附载体,在倒虹吸管出口处设拦鱼网回收的方法,观察其随水漂流过闸情况。结果,在倒虹吸管出口处的拦鱼网中,载体和染色螺的回收率分别为17.5%(21/120个载体)和2.2%(201/9095只染色螺)。 实验证实倒虹吸管过水可导致钉螺扩散,而无完全防止钉螺扩散的作用。为防止灌溉导致钉螺扩散,还需继续寻找新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0.
根据莲(Nelumbo nucifera)生物学特性,既可用藕作种进行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播种进行有性繁殖。藕莲在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但素以无性系栽培。尚未见到有性繁殖栽培的报道。作者自1980年起进行了有性繁殖栽培试验。1982-1984年先后在武汉市、河南省封丘县、进行大田小区栽培试验,并列入湖北省科委农林牧副渔综合基点县推广研究项目,在广济县试验推广,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