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15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蜚蠊灭菌肽的诱导及初步分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然  陈濂生 《昆虫学报》1990,33(1):7-13
昆虫经诱导盾产生灭菌肽的研究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以有翅亚纲内生翅类鳞翅目(主要是蚕类)昆虫和少数双翅目昆虫为材料.本文首次以有翅亚纲外生翅类蜚蠊目的美洲蜚蠊(Ptriplaneta americana L.)为实验昆虫,用Escherichia coil K12 strain D31作诱导源,对不同发育期、不同性别、不同成虫期的蜚蠊进行诱导后,采用含菌培养基平板测活方法,就存在个体数及能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成虫日龄在10天之内的雄性蜚蠊能够产生抗菌物质的个体百分比最高.抗菌物质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诱导后第三、四天.用滴滴涕和溴氰菊酯作诱导源对雄性蜚蠊的诱导实验表明,杀虫剂也能诱导蜚蠊产生抗菌物质,而且所诱导产生抗菌物质的活性强度(用抑菌圈直径表示)高于大肠杆菌所诱导的.滴滴涕和溴氰菊酯的重复诱导可提高蜚蠊产生抗菌物质个体百分比.蜚蠊经诱导后产生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性,对苏云金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大肠杆菌D31、大肠杆菌、粘质沙雷氏杆菌和溶壁微球菌等有较弱的抗菌活性.用肽类物质的指纹图谱法分离蜚蠊血淋巴抗菌物质,发现经诱导后血淋巴中确有新的肽类物质产生,该物质具抗菌活性,用DABITC法分析,其N-末端氨基酸为赖氨酸.  相似文献   
12.
预防仔猪腹泻无抗性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来含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质粒DNA为载体,插入lacZ基因,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LT-B亚单位又能表达B-半乳糖苷酶的含四环索抗性基因的重组体。在该重组DN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再插入K 88粘附因子抗原基因,从而灭活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经测定该重组体能表达LT-B和K88两种抗原,lacZ基因取代四环素抗性基因,成为良好筛选标记。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3.
14.
枯草杆菌α-淀粉酶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淀粉酶是在酒精、酿造、制药、制糖和纺织工业上应用广泛的酶种,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酶种之一。α-淀粉酶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由植物和动物提取。目前工业生产上都以微生物发酵法为主进行大规模生产α-淀粉酶。我国从1965年开始应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F-7658生产α-淀粉酶,当时仅无锡酶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向RPMI 1640培养基中补加三碘甲腺原氨酸而获得一种人胸腺网状上皮细胞占优势生长的培养物。在此培养基中细胞经传代培养长达90天,仍维持正常形态特征。胸腺组织在培养14天后,新生细胞的突起形成网状结构,细胞化学检查和电镜观察表明具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囊泡及张力原纤维束和桥粒等上皮细胞特征。收集合并细胞培养液,经部分纯化后检查其生物活性,表现出具有促进玫瑰花结形成和降低胸腺细胞TdT活性的作用,说明培养细胞的分泌产物具有胸腺激素活性。根据形态学,细胞化学和生物活性检测结果,我们倾向于认为该培养物主要为网状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年龄26—27天的Wistar雌鼠用PMSG与HCG诱导成熟,同时分别注射3、6、9 mg消炎痛,分离卵巢颗粒细胞并离体培养,培液中的PA活力经~(125)Ⅰ-纤维蛋白降解法检测,均无被抑制现象(图1)。仅用PMSG激动大鼠的颗粒细胞离体培养于含HCG及不同浓度(10~(-8)mol/L—10~(-5)mol/L)的消炎痛培液内,各组PA活力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图2)。离体条件下PGE_2增强PMSG激动大鼠颗粒细胞PA活力的事实说明,消炎痛抑制实验未能显示前列腺素与PA的关系,可能因所用以诱导大鼠临近排卵的PMSG和HCG分别所含FSH与LH的高活力促使PA活力达到最高点,以致前列腺素对PA的影响被掩盖;PGF_(2α)对PA未显示任何作用(图4)。另外,PGE_2使仅接受PMSG大鼠颗粒细胞PA升高的事实(图3)提示,PGE_2有摹拟LH的作用;未经PMSG与HCG处理鼠的卵泡细胞的PA活力也受PGE_2的影响,说明它还有摹拟F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受到临界全致死剂量——8.5Gy~(60)Co照射后的小鼠造血干细胞(HSC)的自我更新力进行了测试,并对照射后4个月,造血功能业已恢复的小鼠HSC的造血重建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骨髓连续移植实验所测得的照后3个月中骨髓CFU_s的自我更新潜能明显衰退了。用照射后造血恢复小鼠的CFU_s给全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进行移植治疗,发现其移植效力比正常的显著减弱。在受体存活30天时,CFU_s的再生速率只有正常的1/17。通过对性染色体追踪观察的资料分析,此种小鼠的??造血细胞在受体中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嵌合体。以上事实反映出,照射后小鼠的HSC的造血重建功能大大削弱了,揭示出残存干细胞质量上的缺陷。对于这种潜在的残留损伤的机制,从“干细胞增殖力耗竭学说”和“基因自我修整假说”的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九连小蘖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pH值、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氨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曲线恰成镜像关系。而细胞生长曲线与培养液的过氨化物酶活性变化的曲线相互平行。从而,可以通过监测培养液的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来了解细胞生长状况,并可作为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生物量增长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琥珀酸弧菌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初级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表达型噬菌体λgtll为载体,以及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抗体为探针,从EcDR I酶切的琥珀酸弧菌(Vyibrto succinogenes)染色体DNA片段中克隆得到携带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在宿主菌E.Coil Y 1090 中得到表达。经酶解和凝胶电泳分析表明该插入DNA片段的分子量为5.8kb.重组DNA感染另一宿主菌E.ColiYl089后所产生的酶蛋白具有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用重组DNA(λgt11-AS8)为探针进行southern DNA杂交,琥珀酸弧菌染色体DNA的Ec0R I酶切片段中,出现一条位置在5.8kb处的杂交带,证明我们克隆到的携带L-天门冬酰胺酶基因的目的片段来自琥珀酸弧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植物样品导电和二次电子发射率的问题,采用表面真空喷镀(或离子溅射)的办法,使样品表面均匀地蒸镀上一层导电膜(金、铂、碳等),供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细结构形貌。由于样品在喷镀过程中要受到热辐射等影响,往往引起样品变形,而且还要受到设备和材料的限制。为了解决样品热辐射变形等影响,电镜工作者寻找了许多方法,如新鲜样品低压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