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5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野生资源植物金荞麦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荞麦野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试验以茎段为外植体,系统地探讨了以组织培养为手段进行快速繁殖的途径。结果发现:①外植体用HgCl2的消毒时间为6 min;②初代培养时培养基可选择MS+1.0 mg/L6-BA+0.5 mg/L NAA+30 g/L蔗糖;③继代培养时培养基可选择MS+1.0 mg/L 6-BA+0.2 mg/L NAA+30 g/L蔗糖;④生根培养时培养基可选择MS+0.5 mg/L NAA+20 g/L蔗糖。  相似文献   
212.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天然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综述了生物碱制备的传统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探讨了生物碱制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13.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相似文献   
214.
秦岭山地天然油松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及Pianka生态位重叠研究方法,对秦岭山地天然油松群落内20种主要乔木及26种主要灌木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槲栎、华山松、漆树为乔木层的优势种群,而榛子、卫矛、忍冬、荚蒾为灌木层的优势种群。(2)乔木层中上述优势种群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构成了该群落的主体;灌木层中荚蒾、胡颓子、卫矛、榛子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3)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相对较少,其中冬瓜杨-尖叶四照花、盐肤木-山杨、小叶杨-白桦、小叶杨-少脉椴等种对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灌木层主要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多,其中卫矛-陕西卫矛、绣线菊-忍冬、粉背黄栌-黑刺菝葜、高山杜鹃-中华柳等种对生态位重叠较高。(4)群落内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与其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高,但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15.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及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制备晚期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分别用不同浓度的(0,100,500,1 000μg/ml)AGE-HSA作用于人腹膜间皮细胞,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测定人腹膜间皮细胞FN的表达;用ELISA方法观察AGEs对人腹膜间皮细胞PKC活性影响,应用PKC激活和抑制剂观察PKC在AGE-HSA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FN中的作用。结果:AGE-HS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激活人腹膜间皮细胞中的PKC(P<0.05);AGE-HSA同时以时效和量效方式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中F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PKC激活剂佛波酯(PMA)也能刺激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FN,先用PMA耗竭细胞内PKC或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后,可抑制AGE-HSA诱导的FN分泌(P<0.05)。结论:AGEs可能部分通过活化PKC促进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和分泌FN,参与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216.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217.
大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芸木属植物大管茎皮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运用MS、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formyl-6,7-dimethoxycoumarin(1),isoscoploletin-β-D-glucoside(2),6-(trans-1-buten-3-only)-7-methoxycoumarin(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4),microfalcatin isovalerate(5),小芸木宁(6),丁香苷(7),coniferin(8),methyl 2-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9),2-hydroxy-5-methoxy-trans-cinnamic acid(10),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11)和邻仲丁基苯酚(12)。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除5和6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18.
柯志新  黄良民  徐军  马艳娥 《生态学报》2012,32(22):7102-7108
生物量在营养级上的分布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指标,可以指示因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的改变,揭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性。调查了冬季大亚湾不同区域各粒级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大小及其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比值(δ15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构建营养级谱比较了大亚湾不同区域浮游食物网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δ15N值基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100-212 μm粒级的δ15N值为5.08‰,略低于1.2-100 μm粒级的5.58‰。> 500 μm 粒级的δ15N值最大,平均为8.16‰。在湾口和敞水带的S1、S9站各粒级的δ15N都要小于其他站位,而各粒级δ15N的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湾底的S8站。在各粒级颗粒物中,1.2-100 μm粒级的δ15N最适合用来指示水体的环境状况,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的海域的δ15N值小。生物量与氮稳定同位素构建的营养级谱的斜率与总溶解氮的浓度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处于湾口的站位的营养级谱的谱线要更陡峭一些,表明该处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比率更低。  相似文献   
219.
低分子量壳寡糖的生物学活性是最近的研究热点,诸多研究肯定了壳寡糖在抗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糖及抗氧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壳寡糖的抗肿瘤作用依赖于免疫刺激;抗氧化作用与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和氨基有关;神经保护作用与抗氧化损伤及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相关。另外,壳寡糖的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也暗示了其在药物研究和功能食品开发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壳寡糖在人类重大疾病防治领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索了壳寡糖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0.
通过分析青天葵及其常见混伪品的ITS2序列,建立青天葵新型真伪鉴别方法.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青天葵及其混伪品的叶片DNA,一对通用引物PCR扩增ITS2基因片段并直接双向测序.采用DNAMAN、ClustalX软件拼接比对序列,MEGA4.0软件构建NJ树,Schultz等建立的数据库和网站预测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结果显示,获得的12条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为203-242 bp,GC含量范围为53.1%-71.8%.所有样品ITS2序列比对后的长度为249 bp,其中存在226个变异位点.青天葵种间K2P遗传距离(1.125)远大于种内K2P遗传距离(0.004).基于ITS2的序列的NJ树和二级结构均能直观地区分青天葵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