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致痫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60]5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B组:马桑内酯致痫组(CL组);C组:褪黑素+马桑内酯组(MT+CL组);D组:Luzidole+褪黑素+马桑内酯组(Luz+MT+CL组)。观察并记录火鼠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含量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TNF—d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NS组无痫样发作,CL组和Luz+MT+CL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MT+CL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组和Luz+MT+CL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CL组和Luz+MT+CL组比较,MT+CL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组和Luz+MT+CL组大鼠海马TNF-αmRN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CL组和Luz+MT+CL组比较,MT+CL组大鼠海马TNFQ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能明显地抑制马桑内酯引起的致痫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及皮质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2.
伴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迅猛增长,逐渐认识到对许多真菌诊断的重要性,本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以及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猴头杜鹃木纤维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猴头杜鹃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分析、揭示了猴头杜鹃木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特征及纤维形态随轮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88例T2DM患者,按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4,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n=44,沙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机体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
平顶猴是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平顶猴分为明打威猴、巽他平顶猴和北平顶猴三个种。我国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分布的平顶猴为北平顶猴。该文测定和分析了青幼年(2~4a)和成年(5~10a)北平顶猴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结果表明个体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对该指标均有影响。雌性个体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均低于雄性个体。青幼年个体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固醇均高于成年猴,而肌酐和甘油三酯则低于成年猴。个体体重与青年猴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肌酐正相关,与成年猴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肌酐正相关,而与成年猴的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固醇负相关。该研究提供的北平顶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范围,对其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和模型建立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温度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蜕壳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科  梁华芳  张志  温崇庆 《生态学报》2017,37(18):5973-5980
波纹龙虾是热带和亚热带重要经济虾类,养殖潜力巨大。本文进行温度渐变和骤变对波纹龙虾存活、摄食影响试验,以确定存活和摄食的水温范围;进行了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2、25、28、31、34℃)对其存活率、饵料用效率、蜕壳和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以确定最适养殖水温,试验时间90 d。结果表明:波纹龙虾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3—36℃,适宜温度为20—30℃。在温度22—31℃范围内,波纹龙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在28℃达到最大值,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显著影响波纹龙虾对鲜活饵料的利用效率,饵料系数最高的是31℃组,为6.43±0.28;28℃组的波纹龙虾饵料系数最低,为5.75±0.70,与其它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波纹龙虾的蜕壳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31℃组周期最短(16.7 d),22℃蜕壳周期最长(18.8 d),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波纹龙虾养殖水温宜控制在28℃。  相似文献   
27.
南国古生物宝库:广东省河源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 《化石》1999,(4):12-13
1998年1月13日,广东省河源市博物馆在东源县双江镇增坑管理区发掘一处全国罕见的菊石化石群遗址。《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相继报道了这一重大考古新闻。这个遗址最早发现于60年代初期。当时我的堂伯黄观妹在此修筑水圳,发现一块表面既象“菊花”又象“小石磨”内痕的石块,直径大约8厘米,他便带回家里收藏起来。直至80年代初,他的儿子黄汉光(当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将此石块交给我,我当时在双江公社任文化站长。我只是感到很奇怪,但弄不清…  相似文献   
28.
苏铁属植物树形优美,苍劲质朴,大型而美丽的叶四季浓绿顶生,具独特之观赏效果。如布置在庭园及大型会场可收庄严肃穆之效;配置于花坛中心,使人有安详之感;作古代建筑之陪衬,则显古老苍劲;作现代建筑之配植,则四季浓绿而赏心怡神;植于寺庙之旁则有避邪之妙用。苏铁属植物多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由于其古老性、濒危性和科研价值,而被列入禁止野生贸易的物种名单,我国把所有野生苏铁列为一级保护物种。大多数苏铁植物既耐阳,亦耐荫,易栽培管理和繁殖,在园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行道、街心花园、广场、庭园、居民生活小区…  相似文献   
2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大薯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离体诱导类原球茎并建立大薯类原球茎的再生体系,以解决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和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的难题。结果表明: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的最适培养基为MS(含3×Ca2+)+1.0 mg·L-1 6-BA+0.2 mg·L-1 NAA+0.1%PVP+3%蔗糖,诱导率高达93.33%;类原球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4mg·L-1 6-BA+80 mg·L-1 Ad+0.1%PVP+3%蔗糖;类原球茎生根的最适培养基:1/2MS+0.10 mg·L-1 NAA+0.1%PVP+3%蔗糖。将诱导得到的生根类原球茎植株进行炼苗,移栽基质珍珠岩:蛭石=2:1,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5%。  相似文献   
30.
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以下简称SPS)是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植物体内蔗糖的积累与SPS活性正相关,SPS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并在植物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至少存在A、B、C三个家族的SPS,而禾本科植物至少存在A、B、C、DIII和DIV五个家族的SPS。不同植物体内不同家族的SPS基因的表达特性不同,它们所发挥的功能也存在差异。SPS的活性在基因表达调控和SPS蛋白磷酸化共价修饰作用两个层面受到植物生长发育、光照、代谢产物、外源物质如激素和糖类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调控。转基因研究表明,转SPS基因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蔗糖磷酸合成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问题与研究展望,期望为进一步研究并利用植物SPS基因改良作物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