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设计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的引物。从基因库获取靶基因及相关序列,充分收集争分析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应用Oligo 6.22设计出一对长度为21bp的引物,其GG含量为52.4%;上下游引物3’最稳定二聚体和及发夹结构的能量分别为-1.5、-0.40 kcal/mol和-3.5、-O.90 kcal/mol,引物间最稳定二聚体为-3.1 kcal/mol。5’端和中间△G值较高,高于3’端△G;引发效率分别455和403。实验证明,该引物能够高效、特异地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适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检测(uPA)mRNA。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了研究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日本大学生的7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B_1频率为0.4715,等位基因B_2频率为0.5287,杂合度H=0.5429,期望杂合度h=0.4986,多态信息量PIC=0.7635;B_1、B_2的传递规律和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认为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表明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具有适合信息,并且与国外报道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这对遗传制图、基因分离、疾病的关联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和双生子的卵性鉴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脑黑质是中缝核5-HT神经元最早期的靶组织之一。为了分析神经元对其靶细胞的作用是受某种特异性蛋白或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本文用中缝核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中脑黑质神经元,证明了该提取液能促进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其活性部分是分子量大于30kD的组份,经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呈现一条主带,分子量在43kD左右。 相似文献
9.
刘阳韩鹏梁媛媛邓志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8):1440-144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喉黏膜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喉部组织工程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方法:收集临床上喉部手术病人切下的不同部位的喉黏膜,主要是会厌的背侧黏膜和声带的黏膜,各3例,共计6例。对会厌背侧的黏膜采用消化培养的方法,对声带部位的黏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于喉黏膜的间充质。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均可以成功获得相应部位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且CK均呈阴性表达,证明了获得的细胞确实是来源于间充质。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培养出了喉部不同部位的间充质细胞,为喉部的组织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麻疯树毒素的分离及其某些性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硫酸铵盐析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从麻疯树种子分离出三个蛋白组分。其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4000、27000和9500道尔顿;等电点分别为8.1、8.8和8.8.它们在紫外区呈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组分Ⅰ毒性最大,小鼠腹腔注射半致死量(LD50)为6.39m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