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2)监测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45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行PICCO2监测,并进行相关观察及护理。结果 45例病人使用PICCO2监测的平均时间为(144.35±68.57)h,7例抢救无效死亡,4例自动出院,均未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重症病人PICCO2监测的护理,有利于滴定式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了研究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对主要寄主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roshinskii(Kom.)挥发物中醇类、醛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共5类6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EAG和嗅觉行为生测技术,测定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1-癸醇、正壬醛、正十六烷、乙酸-2-乙基丁酯、1-十六烯和1-辛烯6种化合物单一组分8个浓度梯度及其20种组合配方的电生理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结果表明,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单一化合物和组合配方的EAG反应值与嗅觉行为反应选择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合配方中,雌雄虫均对S、P、Q、H、I和B 6种配方的引诱活性与对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组合配方明显较单一组分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好;(2)由1-癸醇、正十六烷和正壬醛组成的S配方引诱效果最好;(3)1-癸醇、正十六烷、正壬醛和1-十六烯4种化合物的最适浓度可以作为槐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氯雷他定。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及1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45.
发酵牛粪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与产业化利用途径,本文探讨了杂食性黄粉虫转化与利用牛粪的可行性.将牛粪和黄粉虫常规饲料(65%麦麸、30%玉米面、5%豆粕)按梯度比例混合后,用有益微生物菌群(EM)发酵,筛选出FD1、FD2(牛粪含量分别为60%、80%)两组发酵饲料作为处理,以常规饲料为对照(CK)进行黄粉虫幼虫饲养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曲线、死亡率、化蛹率、抗氧化系统等的影响,评价黄粉虫幼虫对发酵牛粪饲料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虽然FD1处理黄粉虫幼虫生长周期延长了20 d,死亡率有所上升,但黄粉虫幼虫单体取食总量增加49% (P<0.01),末龄幼虫单体质量增加28%(P<0.01),粗脂肪含量提高26%(P<0.05),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比CK高32%(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发酵饲料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而FD2处理各项指标均比CK差,表现出较低的适应性.表明在FD1处理条件下,可利用黄粉虫3龄幼虫对牛粪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甘蔗的蔗糖代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对甘蔗中蔗糖的合成、运输以及降解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7.
中国转基因作物,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7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这是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举措之一.在中国分子植物育种领域面临如此重要的标志性机遇之时,本文回顾了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历史和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现状,对中国今后转基因作物研发与商业化中知识产权和研发模式两大瓶颈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还列举了近期国内有关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和生态风险方面争论的各方观点,阐明了在中国当前情况下,通过完善相应的法规并强化贯彻落实来规范转基因研发和商业化的必要性.毫无疑问,中国转基因作物又迎来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春天,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内P物质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褪黑素的抑痫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马桑内酯组;C组:褪黑素+马桑内酯组;D组:Luzindole+褪黑素+马桑内酯组。观察并记录行为学变化,然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内SP mRNA含量变化。结果B组和D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而C组大鼠癫痫发作不明显,A组几乎均无发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四组大鼠海马各区均有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B组、D组与A组、C组比海马内SP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增强(P〈0.05),而A组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RT-PCR结果提示,B组、D组与A组、C组相比,大鼠海马内SP mRNA明显升高(P〈0.05),而A组与C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T能通过下调海马内SP水平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致痫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60]5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B组:马桑内酯致痫组(CL组);C组:褪黑素+马桑内酯组(MT+CL组);D组:Luzidole+褪黑素+马桑内酯组(Luz+MT+CL组)。观察并记录火鼠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含量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TNF—d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行为学观察,NS组无痫样发作,CL组和Luz+MT+CL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MT+CL组无或仅有轻微发作(0-Ⅱ级);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组和Luz+MT+CL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内TNF-α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CL组和Luz+MT+CL组比较,MT+CL组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L组和Luz+MT+CL组大鼠海马TNF-αmRNA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CL组和Luz+MT+CL组比较,MT+CL组大鼠海马TNFQ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褪黑素能明显地抑制马桑内酯引起的致痫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海马及皮质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0.
伴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迅猛增长,逐渐认识到对许多真菌诊断的重要性,本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概况、危险因素以及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