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从实验感染猪水泡病病毒(SVDV)的乳鼠组织中提取RNA,利用长距离的RACE技术,扩增出覆盖SVDVHK′1/70株全基因组的2个忠实性的cDNA重叠片段(3′PCR片段和5′PCR片段),分别克隆进pGEM-T Easy载体。利用AatⅡ和BssHⅡ酶切含5′PCR片段的重组质粒,回收目的片段,定向克隆于含3′PCR片段的重组质粒,构建出了SVDV HK′1/70株全长cDNA重组质粒,然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K′1/70株基因组全基因组序列长7 401 nt(poly A除外),其中5′NCR长743 nt,该毒株蛋白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为6 558 nt,编码一个长2 185个氨基酸的聚合蛋白,3′NCR长102 nt,其后是至少含有74个A碱基的poly A尾。在HK′1/70株全长cDNA序列的5′端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在poly A3′端引入了Psp1406Ⅰ识别序列。通过序列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K′1/70属于第Ⅱ抗原遗传群,SVDV与CB5的遗传关系最近,且位于CB5遗传进化树的分支上。HK′1/70株全长cDNA的序列测定及构建,为拯救SVDV和在分子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SVDV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2.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在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住院号单双号进行分组,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前术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对比有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VCT均有缩短,Vmax均有提升,且联合组术后3个月VCT较对照组短,Vmax较对照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超声下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方法治疗,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83.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B)联合BRAFT1799A突变、RET/PTC1及RET/PTC3重排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临床术前准确诊断PTC选择适用的分子标记物。方法:收集346个超声怀疑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US-FNAB细胞标本及对应结节(152个)的术后新鲜组织,采用PCR分别扩增BRAFT1799A、RET/PTC1及RET/PTC3基因,产物经基因测序证实。结果:346个甲状腺术前穿刺的结节中,选择观察而未手术的结节192个,手术治疗152个,未接受手术建议的结节2个。术前US-FNAB的细胞标本中共检测到51个结节发生BRAFT1799A突变,其细胞学分类为36个恶性,11个可疑恶性,4个良性。该51个结节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20个发生RET/PTC1重排,其术前细胞学结果为17个恶性,2个可疑恶性,1个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3个结节发生RET/PTC3重排,其术前细胞学结果为恶性,术后病理证实均为PTC。对45个术前US-FNAB标本检测BRAFT1799A突变阴性而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结节,将其对应结节的术中组织行该基因的检测,仅有1个结节的术后组织中检测到该突变。本研究中,术前US-FNAB联合多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将细胞学诊断PTC的敏感度由73.96%提高到92.71%。结论:术前US-FNAB联合多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可提高其诊断PTC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284.
取7例人胎脊髓标本,用还原型辅酶Ⅱ(β-NADPH)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胎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进行了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妊娠32周至39周胎龄人胎脊髓内的分布和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主要位于后角深层(Ⅲ、Ⅳ层)、中央管周围灰质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前角内可见少数散在的NOS阳性神经元;在脊髓白质内有密集的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分布。NOS阳性纤维主要见于后角浅层(Ⅰ、Ⅱ层)和中间带。脊髓内NON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的分布,提示脊髓内NOS可能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和躯体感觉传入的调制有关;NOS阳性的胶质样细胞可能参与白质内神经纤维的髓化过程。  相似文献   
285.
用国产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胞嘧啶核苷酸(简称多聚[I]:多聚[c])制备成双链核糖核酸特异性抗血清,用环状沉淀和’H标记的番茄花叶病毒双链核糖核酸测得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128和1:6400。用免疫琼脂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放射免疫测定可测定出多聚[I]:多聚[c]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91ng、12.2/ng和10pg/ml抗血清和酵母、TMV、P。X的单链核糖核酸、小牛胸腺DNA不反应。试验证明用国产多聚[I]:多聚[C]制备的抗血清,可有效地用于双链核糖核酸的免疫化学鉴定。由于在免疫双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中抗血清能和微量双链核糖核酸反应并产生可见沉淀线,从而有可能利用这两种简便灵敏的方法测定病毒的双链RNA,单链RNA病毒的RF型RNA,以及双链RNA真菌病毒的筛选。  相似文献   
286.
287.
288.
1978年3月,作者首先发现了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其后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生物物理性质、血清学性质以及病毒的核酸性质等进行了报道.以其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可能为细小病毒科、密核病毒属的一个新种.Kusetak曾报道细小病毒科的密核病毒属,其病毒易感染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菜白蝶的这种新病毒是否具有此特性,作者用地鼠肾细胞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毒增殖取低温保藏的毒种,置于常温下进行温度平衡.然后将毒种悬液涂于新鲜洁净的甘蓝叶上,饲喂经饥饿处理的菜青虫,感染5天左右,收集典型症状病死的幼虫,用无菌水研磨均匀,4000g×离心30分钟,除去虫体碎片,上清液再次扩大饲喂幼虫,如此反复至病死幼虫够量.  相似文献   
289.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健康成体褐马鸡的体温、呼吸频率、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核)大小、血红蛋白、血沉等10项生理指标和血清钙(Ca)、无机磷(Pi)、钾(K)、钠(Na)、氯(Cl)、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葡萄糖(GC)、总蛋白、蛋白电泳比值等11项生化指标,其中多数指标为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290.
球孢白僵菌对壳聚糖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士奎  杜声亮  张友忠  王金环  杨永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3):144-146,133
在含有1%壳聚糖的培养基中,接种球孢白僵菌017菌株,25℃,200r/min振荡培养3天后,壳聚糖发生剧烈的降解作用,培养至第7天时,培养基的增比粘度(ηa.s)由7.07下降至0.76。粘度稀释法测定壳聚糖的粘均分子量(Mv)由3.5×105下降至8.8×104,剩余的可溶性氨基糖含量为345μg/ml。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证明,壳聚糖被球孢自僵菌降解后存在着主要的均一组分。培养基中添加KNO3,牛肉膏、N-乙酰氨基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