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野猪分布与传播非洲猪瘟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猪是非洲猪瘟(ASF)传播的重要媒介,神农架林区野猪种群数量高、分布广,调查野猪分布对ASF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布设红外相机117台、样线287条调查神农架林区野猪实体和痕迹位点后,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林区野猪分布,再根据野猪、居民区、交通要道的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神农架林区各地野猪传播ASF...  相似文献   
252.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nuclocapsid protein of PRRSV was used to conjoined with latex,and the conjoined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were optimized, a detection method for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was established. Some tests for the method'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stability were confirmed. About 200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he method, and these samples were also detected by recombinant N protein based ELISA and IDEXX ELISA ki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greement ratio of the recombinant N protein based LAT with other two methods arrived at 93%. 7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53.
中枢神经再生长期以来一直是成年哺乳类动物大脑损伤或者发生退行性病变后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干细胞疗法在神经再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遇到了重大挑战.近些年兴起的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利用内源性的胶质细胞可以自我分裂再生的特点,通过表达神经转录因子或其他方法将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避免了建立体外干细胞库的高成本和外源细胞移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运用体内胶质细胞进行原位神经再生的前沿进展,着重介绍了中枢神经原位再生技术在治疗重大脑疾病,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以及视觉系统疾病和脊髓损伤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虽然该技术还处在摇篮阶段,并且像任何新技术一样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但是本团队在灵长类脑卒中模型上已经证明了中枢神经原位再生的可行性,为将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54.
AFLP标记及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FLP是 1 992年由荷兰Keygene公司Zabeau、Vos在PCR和RFL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DNA多态性的新方法[1] ,并于1 993年获得欧洲专利局专利。与RFLP类似 ,AFLP也是通过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的不同长度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由于RFLP是以传统的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 ,操作繁琐 ,对DNA多态性的检出的灵敏度不高 ,在连锁图上有很多大的空间区。随着PCR技术广泛应用 ,对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相似文献   
255.
从昆明豆豉样品分离得到一株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其酶活达14.58 U/mL.采用SDS-gelatin-PAGE蛋白电泳及Zymography染色,结合茚三酮法测定其蛋白酶活性,对KM-4菌株分泌的蛋白酶进行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培养pH6.0有利于该菌株分泌分子量约为116 kD的蛋白酶,经明胶诱导培养后,其酶活明显提高,推测其所分泌的蛋白酶可能需要蛋白质诱导.  相似文献   
256.
小兴安岭地区黑熊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 年5 月至2005 年11 月,在黑熊主要分布区小兴安岭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跟踪黑熊并判定黑熊取食生境,收集黑熊粪便51 堆,利用粪便组织学分析方法对黑熊食物组成成分以及食物的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初、秋末黑熊觅食生境为海拔400 ~ 560 m 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春末、夏初觅食生境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夏季、秋初觅食生境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河岸杂木林等。黑熊的大宗食物为植物,即使是夏季食物种类丰富季节,食物中植物成分仍近70% 。黑熊食物表现出季节性变化,季节不同采食种类不同,采食植物性食物的部位也不同。春季黑熊的食物种类最少,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317,食物均匀性指数为0.5923,夏季的食物种类最丰富,食物多样性指数2.628,食物均匀性指数0.6367,秋季食物种类比春季丰富,但没有夏季丰富,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361,食物均匀性最小,仅为0 5173。黑熊对植物类食物具有选择性,对红松、蒙古栎、核桃楸等坚果和猕猴桃、山桃等浆果类食物表现为正选择性;而对木贼、禾本科、榆、宽叶苔草、色木、桦、杨、柳表现为负选择性。   相似文献   
257.
目的:确定菌株S418产生灵菌红素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其的分类地位。方法:以花生粉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菌株S418产灵菌红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根据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了菌株S418的分类地位。结果: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花生粉2%,花生油0.5%,L-脯氨酸1%,硫酸镁0.025%。在28℃、pH7.5、250r/min振荡培养24h,灵菌红素产量达67.92mg/L。菌株S418初步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S418)。结论:花生粉培养基是一种适合粘质沙雷氏菌产灵菌红素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258.
小胶质细胞与早老性痴呆症脑内炎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老性痴呆患者脑内存在炎症反应已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作为脑内的主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过程中被过度激活,表达或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是早老性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缓解炎症损伤,对延缓早老性痴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9.
尽管学者近期在中国龙蜥属Diploderma分类研究上取得了连续进展,我国龙蜥属物种的分布资料中仍有大量的存疑记录,例如多种龙蜥同域分布、记录分布点远离其余已知分布区、记录点与模式产地处于完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等。本文结合形态及分子数据,对龙蜥属部分存疑记录进行了修订。确定了先前报道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及湖北省的草绿龙蜥Diploderma flaviceps记录为同属其他物种的误记;其中,四川省北部及甘肃省南部报道的草绿龙蜥为米仓山龙蜥D.micangshanense的误定,云南省中西部的草绿龙蜥为沙坝龙蜥D.chapaense的误定,西藏自治区与湖北省的草绿龙蜥分别为巴塘龙蜥D.batangense及米仓山龙蜥的误定,以上两地的巴塘龙蜥与米仓山龙蜥则分别代表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的省级爬行动物新记录。此外,确认了昆明龙蜥D.varcoae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报道为地点信息的误记,实际标本采于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确定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先前记录的云南龙蜥D.yunnanense实际为沙坝龙蜥的误定,并拓展了早先认为是狭域分布的沙坝龙蜥的分布范围,将其分布区向西北方向扩大至云南省中西部。最后,更新了我国已知龙蜥属物种的分布及相关文献,并讨论了我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更新物种分类及分布信息上的滞后及其对后续研究及物种保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60.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鼠土丘和它们的干扰斑块,获得干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信息,计算干扰斑块形状指标,确定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形成的干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PARA)、形状指数(SHAPE)和分形维数(FRAC)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原鼢鼠斑块的FRAC是1.0124±0.0091,属于普通的规则几何圆形分布格局,高原鼠兔斑块的FRAC是1.1203±0.0546,属于分形几何不规则的分布格局。(2)高原鼠兔洞口数量与其斑块面积没有线性相关关系(P=0.9677),高原鼢鼠土丘数量与其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高原鼢鼠斑块面积统计学上呈长尾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根据高原鼠兔斑块面积分布格局可将斑块演替分为三个阶段:土丘形成阶段、斑块连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