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5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1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51.
RIP3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是RIP家族成员之一,具有特异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其独特的C端结构不具有介导死亡所需要的蛋白结构域却能够感受细胞内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控细胞的死亡;它具有RIP同型结构域(RIP homotypic interaction motif,RHIM),能与RIP1结合并发生磷酸化从而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活性变化,这与细胞的存活密切相关。本文对RIP3的结构特性、它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其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2.
该文克隆了海洋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Cs)的血红蛋白α1 (CsHb-α1)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了其在短期低氧胁迫下的表达变化.CsHb-α1 cDNA全长594 bp,编码14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其他物种的Hb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CsHB-α1在心、肝、脾脏、肾脏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溶解氧:6.2 mg/L),在短期(5~120 min)及36 h低氧胁迫(溶解氧:1.0 mg/L)后,CsHb-α1在心、肝脏、脾脏、肾脏、血液和腮腺中表达量明显升高.这表明Hb-α1的上调是半滑舌鳎适应低氧胁迫的一个重要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多种特殊染色法在骨关节组织中的染色规律及其在骨关节炎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各10只,根据改良Hulth法造模,6周后膝关节取材。对标本固定、脱钙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分别采用HE、番红-固绿、AB-PAS、甲苯胺蓝、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骨关节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几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HE染色显示关节一般组织形态结构,可见模型组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发生骨性关节炎病理变化;番红-固绿染色法中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界限(黏合线)以及潮线显示清晰,软骨基质中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纤维成分增多;AB-PAS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基质糖胺聚糖尤其是酸性糖胺聚糖含量减少;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骨关节炎软骨的酸性糖胺聚糖减少;Van Gieson染色和Mallory染色可显示骨关节组织中的胶原纤维,但组织结构界限不够清晰。结论在骨性关节炎的组织形态学研究中,通过常规HE染色,结合番红-固绿染色法和AB-PAS染色法,能较客观全面地获得关节组织形态学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954.
通过构建穴蚁蛉幼虫(俗称蚁狮)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以期了解蚁狮的抗菌肽、毒素蛋白以及其它药用蛋白种类,为日后筛选、克隆表达和分离纯化这些药用蛋白奠定基础.用针刺诱导蚁狮产生抗茵物质后,分离纯化总RNA,结合SMART全长文库与DSN(duplex-specific nuclease)均一化技术,构建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并通过平板计数和菌落PCR方法鉴定文库.随机挑选192个单克隆进行5′端测序,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构建出的文库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 200bp,原始文库的滴度达到7.5×105 CFU/mL,而扩增文库则为1.95×1011CFU/mL.在所挑选的单克隆中,共获得190条有效序列,平均读长1 340 bp,文库重组率达到98.96%.与NCBI数据库比对后发现,这些序列可能是一些编码蚁狮免疫、消化及毒性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955.
为考察APPswe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生长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gateway分子重组技术构建表达APPswe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并将该质粒转染至SH-SY5Y细胞中.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测定APPswe基因的mRNA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活细胞计数法和细胞外乳酸脱氢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力和细胞膜损伤程度.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水平,Hoesch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DCFH-DA染色法测定胞内活性氧水平.转录和翻译水平的验证表明,APPswe基因能够在SH-SY5Y细胞中相对稳定地表达.表达APPswe基因后,细胞的存活能力降低,损伤程度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上升,细胞核浓缩聚集,细胞发生凋亡反应.试验结果表明,APPswe基因的表达对SH-SY5Y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造成细胞损伤和凋亡,表达APPswe基因的SH-SY5Y细胞系可应用于体外AD病理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6.
为明确菠萝蜜黑腐病的病原菌和分类地位,本研究从海南保亭地区采样,经过田间调查、菌株分离纯化和致病性鉴定,以形态学特征为基础,结合病原菌的ITS序列和EF1-α序列,联合两基因建立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该病害的病原.结果 显示:病原菌LTHD006菌丝生长速度快,初期白色絮状,较薄,后期菌丝开始变黑,菌落也开始致密,且与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ID:CBS175.26)聚为一个分支,支持率为100%,最终将菠萝蜜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害在国内为首次简略报道,研究结果为菠萝蜜黑腐病发病规律和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7.
盐桦(Betula halophila Ching ex P.C.Li)是我国120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仅分布于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了解其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沿海强风环境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山东烟台迁地保护基地内两个盐桦居群为材料,对其3年的生长量、果实性状、叶性状以及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等进行研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贝叶斯方差分析对山东迁地保护两个居群和新疆迁地保护居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年的生长,盐桦在烟台地区适应性良好,能在一个生长周期结出果实,设置风障以后盐桦生长速度显著升高,表明在幼苗敏感期设置风障可以为幼苗越冬提供保障,同时风障营造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提高了盐桦对资源环境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f.)的IRA1多拷贝抑制子(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MSI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根据其核苷酸序列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引物,进一步验证其在多个白及地方种中高度的保守性。运用Protparam、SOPMA、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白及MSI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域;DNAMAN、MEGA软件分别进行氨基酸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分析序列中的SSR位点并对多个白及品系进行PAGE检测和验证。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BSMSI1基因全长为3 700 bp,共编码了60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5 309.75 kg/moL,等电点为5.95,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而且发现不同地区的白及BSMSI1基因在遗传上具有多样性。本研究拓展了对 BSMSI1序列的认识,新开发标记能有效应用于MSI1基因的检测和育种鉴定,同时也可为其他物种的MSI1基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为探究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与南京市本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该文采用踏查及样方调查对其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入侵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00种(含种下单元),隶属于62科156属,其中被子植物195种,裸子植物1种,蕨类植物4种; 数量最多的是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分别有25种和24种; 从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占多数,有133种,占所有种的66.50%; 此外,群落内尚有其他外来植物29种。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为40.00%; 其次是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为7.00%。(2)从植物区系看,非入侵地中植物科的区系分布型共4个,而入侵地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仅有3个,其中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两者均有,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仅在非入侵地中存在。非入侵地植物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型为主,有13科,占该类型群落中所有科的39.39%; 入侵地则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有16科,占总科数的45.71%。非入侵地中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型有10个,而入侵地有12个,两者区系成分相近,旧世界热带型和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仅在入侵地中出现。北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分布型同为两者中最主要成分。入侵地及非入侵地群落属的区系R/T值分别为0.58和0.38,种系分化度分别为3.29和3.11。(3)重度入侵群落的Margalef指数(E)与非入侵及轻度入侵群落相比,显著降低; 此外,重度入侵群落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H'')指数和Pielou指数(J)均显著低于非入侵、轻度入侵、中度入侵群落。(4)不同生境之间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的EDH''J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南京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的治理防控和生态恢复,以及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0.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and the length of the connecting peptide, we designed and prepared three single chain insulin molecules, namely, PIP, [A]5PIP and [A]10PIP, by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in which B30 and A1 were linked through dipeptide A-K, heptapeptide A-A-A-A-A-A-K, and dodecapeptide A-A-A-A-A-A-A-A-A-A-A-K, respectively. Their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ies were 0.14%, 14.3% and 11.1% of that of insulin respectively and theirin vivo bi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in consistence with their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y; whereas their growth promoting activities were 17%, 116.3% and 38% of that of insuli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could also possess the same metabolic and mitogenic function as insulin. (ii) The receptor binding capacity of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to insulin recepto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ngth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peptide and could change from 0 to 100% of insulin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connecting peptides. This result further illustrated the necessity of B chain C-terminus swaying away from A chain N-terminus when insulin binds to its receptor. (iii) The mitogenic activity of recombined single chain insulin also depended on the length and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peptide and was higher than its metabol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